分享

学些什么好

 馆长驾到i 2015-05-19


    对于那些并不迫切地需要通过资格认证或TOEIC考试的读者来配,恐怕会对自己应该学些什么感到迷惘吧。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那些能够很快运用到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的动机千差万别,但最为基本的则是,“学习能维持自己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并反复练习”。因此,那些能够很快应用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最易坚持下去的。

比如,对于在公司营业部工作的人来说,自然要多学习营销技能。既然公司在客观上提供了进行相关练习的机会,那为何不去书店找寻并通览这方面的书籍,并把其中一两本的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呢?

若想最先掌握最新的营销方法,必须学习英语

    对于学习营销方法来说,英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国家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要领先其他国家5?10年。故此,只顾通读日本所出版的营销专著,是永远无法位居人前的,应尽可能地涉猎英文著作或者至少是这些著作的日译本。

    我并非亲美主义者,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较之其他国家更易吸引优秀的人才,产生卓越的思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自美国的先进管理理论不胜枚举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日本软银公司的孙正义先生虽然也以独创的“时间机器经营理论”闻名于世,但准确地说,孙先生只不过是将在美国获得成功的模式照搬到了日本。所以,能够最先接触到先进国家流行理论的人,在本国获得成功的时间一定要早于其他人。

    通常情况下,在美国流行的东西在一两年后就会被介绍到日本,而若是具有阅读原文书能力的话,你领先别人的程度就不止一两年了,这一点已完全能够成为我们认真学习英语的理由。
经常带着问题工作,学习的方向自然会明确

    为了培养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动机,我们有必要经常带着问题去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工作状态,是永远无法激发出学习激情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时常想到使用现在的工作方法为何总是无法提高工作实绩,应予以怎样的改进,并通过什么途径予以改进,就会自然而然地向自己的上司或是同事进行请教了。而一旦发现周围的人也无法为自己提供满意的答案,就会顺其自然地开始思考应主动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虽然公司的培训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本职工作的学习机会,比如营销基础技巧及企划书的写作等,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巧却是极其有限的。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我们有必要时刻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带着问题多逛书店,找寻合适的书籍阅读,这样必将有所斩获。

    假如始终无法进入上述状态,那就说明个人的危机意识还不够,而当人无法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时候,又何谈问题的解决?

相关的书籍是必读的

    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若是想要弄清技术革新的本质以及怎样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克里斯滕森所著的三本书《创新者的窘境》《技术革新的解决之道》《明天属于什么人》等就是必读书目。

    而对于从事金融工作,想要培养有关金融专业素养的人来说,至少应读读《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著)。而对于想要在工作中进行创新的人来说,《谁动了我的奶酪?》(约翰?斯宾塞著)则是最基本的启蒙读物。

    此外,工作若是与产品制造领域相关,我建议阅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艾利?高德拉特著)。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原因与结果法则》(詹姆斯?埃伦著)等书,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应反复阅读。

    关于读书,最重要的还是要带着相关的问题去阅读,其次则是要积极地将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尝试应用到工作之中。

    对于图书的订购来说,最为便利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上搜索书名,而若是不掌握有关书名的关键词的话,就必须借助实体书店的分类书架了。所以,还是请各位读者尽量养成有空多去大型书店逛逛的习惯。

强迫自己去学校学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对于那些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要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而又不知从何学起的人来说,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和函授班是最为合适的。

    现在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函授班,过去那种教授范围狭窄、教材不是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函授学习模式往往摆脱不了“难以持久”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在家人面前立下“军令状”或是利用公司“考试通不过,学费自付”等强制性措施进行自我约束。若是这些措施仍无法产生效果,就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学校学习了。

    笔者是用36?38岁这段时间取得硕士学位的。我攻读的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金融MBA专业,学生的平均年龄是34岁,下至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上到五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同在一个课堂学习,大家其乐融融。这令我感到学习真是从何时开始都不晚。

    令我下决心去攻读硕士学位的实际上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长久以来,我都一直想要攻读硕士学位,但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以如愿。直到35岁的时候,我因作为主持人而获得了参加金融知识讲座的机会。那个讲座很有意思,在讲座结束后,我向身为主讲人的早稻田大学的广田老师询问,想要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去哪里比较好。他回答说,“早稻田大学金融研究专业欢迎你”。而此时距当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的截止日期只有一周的时间了,虽然我深知时间极其紧迫,但我还是拜托公司的领导出具了单位推荐书(学费当然是自己承担),并赶到本科毕业的大学办理了成绩证明,总算“搭上这班车”。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有紧张感,但如果不是抓住了那次机会,我现在又怎么会有机会攻读博士,并与广田老师开展共同研究呢?

    总之,发现自己想学习的东西之后,就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抓住哪怕是些微的机会,创造条件进行学习。

学历与资格证书比知识更能体现个人的资质

    顺带提一下,有许多攻读早稻田大学金融MBA专业的人在毕业后都实现了“出人头地”的目标。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与其说是所学的东西发挥了作用,不如说是大家为了报答各自的公司而在学成后抱着感恩的心情拼命工作的结果。正是因此,许多人成为了公司战略发展部门的负责人,或是直接进入了最高管理层。

虽然这种职位的晋升与通常的“迷信学历”在本质上有着不同,但在形式上,学历还是在升迁的过程中受到了重视。在这背后发挥作用的还是概率论,一般来讲,毕业于一流大学的职员工作上手快、个人能力强的概率就较大。因此,学历作为归属于种种特殊集团的象征,发挥着不同反响的作用。
故此,在白天工作后参加夜大MBA的学习,并持之以恒顺利毕业的人,比起徒有技巧和干劲儿的人来说更易获得晋升。

    资格认证考试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与学历有着相同的作用。大多数时候,人们会认为获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人,能够在如此困难的考试中胜出,一定会具有非同凡响的洞察力和努力不懈的精神——究其根本,还是概率在起作用。总之,在社会上,学历与资格证书比知识更能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故而,虽说我不排除有人以取得各种资格证书为乐,但绝大多数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关注的,却是资格证书本身的稀缺性在个人晋升或跳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引起用人单位的青睐。光看简历的话,我们无法确认一个人是否真的胜任工作,但具有了某项资格,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点提供了保障。

    笔者就曾经深受其益。在我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到银行的过程中,对我进行考察的就是那个因在《朝日新闻》上发表《炒鱿鱼论》而出名的人事经理梅森浩一先生。后来我听说,之所以能够通过考察,是因为梅森先生发现我具有当时还较为鲜见的IT工程师的资格。

    我当时应聘的是热门职位理财咨询师,作为一个此前没有任何金融方面工作经验的人能够有幸被选中,我觉得要归功于我所获得的那些资格证书。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我才区别于周围的人,并受到机遇的眷顾。 

要努力通过最高等级的资格认证

    对于想要参加某项资格认证考试的读者,我想说的是,只有通过最高等级的资格认证,才能充分证明你的个人能力和所具备的基础素质:

    不管是英语能力测试还是簿记考试,取得二级、三级证书是寻常人都能够办到的,故此,想要真正发挥这一资格认证的作用,就一定要通过考试获得一级证书。对于TOCIC考试来说,就是要超越900分这一大关。而对于IT工程师认证来说,则意味着要勇于挑战系统咨询师这种以低通过率闻名的考试。

    若是只具有低级别资格证书的话,会让人把你看做一个为考证而考证的人,而只有取得了最高级别的证书,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除了获取各种资格认证以外,对话也是一种能够体现个人素质的方式。企业人事单位的负责人通过对话,往往就能看出某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团队精神等。

在学校形成的人脉关系会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与各个领域的人建立广泛的横向联系,在自己遇到困难想要获得他人的建议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建议的提供对象。在我攻读早稻田大学金融MBA的时候,全年级有120多位同学,而他们又有各自的客户和好友,这样就编织成一个类似于“智库”的网络。即使在毕业之后,我们相互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如同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一样。

    这种人脉关系的形成当然不限于面向在职者的研究生院。即使是在更为松散和随意的短期市场营销培训班中,也完全可以拓展你的交往范围,进而从好友那里汲取各种知识与好点子。

这与利用互联网具有相似的道理。对于用户来说,拥有尽可能大的查阅信息的权限,比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更为重要。

尽量选择需要不断学习的工作

我在前文已经反复强调过,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和学习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原则上,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最佳形式就是工作了,因为工作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绝佳途径。

对于个人的学习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不断学习下去的决心,进而通过学习,争取更为优良的工作机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故此,若是想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将自己置于一个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并不断被委以各种任务的工作环境之中。

实践证明,在公司中从事与外人打交道工作的职员,其成长的速度要快于从事其他性质工作的职员。这是因为,来自外部、具有各种不同性格与思维方式的人,总是在刺激着他不断思考自身存在哪些不是,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 


内容摘自《白骨精学习法:让你的年收入持续增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