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中天常讲“大话”?

 逍遥书屋123 2015-05-19

                           易中天常讲“大话”?

    易中天“热”,品三国“热”。易中天的成功,离不开他那绘声绘色的演讲。易中天演讲得很好,但是也有不足——常讲“大话”。

                                
    这在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易中天常讲“大话”?

 

    一、任何人,只要按照他的“锦囊妙计”行事,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刘备集团的大将如关羽、张飞、赵云辈,有如他手中的提线木偶,理解也执行,不理解也执行。这当然不是事实,但是有原因。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七页

 

    二、其实,“锦囊妙计”的故事是有的,可惜发生在曹操身上。这事记载在《三国志·张辽传》里,时间则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我们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七页

 

    三、“空城计”的故事大约是有的,曹操、文聘、赵云可能都使过。不过这事有争议,我们也只好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七页

 

    四、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诈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这一点,以后还要细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二十九页
    
    五、贾诩的估计完全不差。张绣一到,曹操就亲亲热热地拉着他的手(执其手),为他设宴洗尘(与欢宴),并立即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为了进一步表示自己的诚意,曹操还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两人成了儿女亲家,和当年刘邦在鸿门宴之前对待项伯一样,极尽笼络之能事。至于过去的恩恩怨怨,当然也只字不提,从此,张绣成为曹操麾下一员勇武的战将,贾诩则成为曹操身边一个重要的谋臣。在接下来的官渡之战中,他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志·张绣传》的说法,是“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至于贾诩的贡献,我们后面还要讲到。——摘自《品三国(上)》第八十一页

 

    六、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一百三十五页

 

    七、因此,这件事有三种可能:一,曹操写这封信是向孙权下战表;二,曹操写这封信是为了吓唬孙权;三,曹操没有写这封信。我个人的意见,这封信可能有也可能没写。但如果写了,那就是向孙权下战表。至于它什么时候送到江东的,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二百零一页

 

    八、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上完全没影的,比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阚泽献书”、“庞统献计”,以及“借东风”等等。还有一种是有点影儿,但被移花接木或者夸张放大了。比如说“蒋干中计”,就不完全是无中生有。至少,蒋干这个人是有的,也到过周营。但可惜,那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资治通鉴》记载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当然没有上当骗盗什么书。这个故事我们以后再说。——摘自《品三国(上)》第二百一十五页
      
    八条小结。易中天先生在节目(或者《品三国(上)》)中对于一些问题未作出详细解释,以“我们以后再说”类似的话“推脱”过去。这些话只说不做,如果不是“大话”,是什么呢?

   

    易中天先生的演讲很吸引人,特别是他的“包袱艺术。易中天先生擅长在一期节目中多设悬念。这些悬念环环相扣,吸引观众。另外,在一期节目的最后,易中天先生也会重抛新悬念。这样一来,受众便被吸引住了。问题一个接一个,悬念一个连一个,精彩一个续一个。大家听演讲时激情澎湃,怎么可能不连续听易中天的演讲呢!

 

    表扬、赞美、敬佩为顺耳,即顺切;批评、找茬、挑刺、为逆耳,即逆切。

 

    易中天先生的“包袱艺术”优点多多,但也有不可回避的缺憾。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易中天“包袱艺术”不可回避的缺憾——常讲“大话”。 逆切易中天的“包袱艺术”,非为无理取闹。


    凡事皆有利弊两端,只是对立显现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事现在看来也许无弊端,但是以后就有可能渐渐凸现出来,易中天的“包袱艺术”也是如此。

 

                          
    为此,我们需要从多种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从节目角度讲,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时长固定,约为四十一分五十秒。这就要求易中天先生要合理安排演讲内容,选择重点来讲,又要在必要之时去掉非重点内容(例如上面摘的八条)。内容多时,易中天先生要“忍痛割爱”,选择演讲。这样就很容易的“漏掉”一些内容。

 

    从书籍角度讲,出版社催要《品三国》书稿。先生时间甚少,无时间“回补”非重点(“我们以后再说”这些就是例子)。在当时,“空城计”问题凸显。先生十分看重这点,才挤时间写了《心平气和说空城》一文。“空城计”尚且如此,况“我们以后再说”(相对不重点的)这些内容。

 

    从现实角度讲,先生现已73岁。算算日子,想想明天。不多的时间应该留给自己,抓紧做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这很现实,但也很残酷。说它现实,是因为这是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说它残酷,是因为这让人很“无助”。对于先生这些尚未回复的”包袱“(例如“我们以后再说”),我们不会强求,但也希望先生能抽时间选择重点回复一下(如果先生偶尔能想起《品三国》中那些“非重点”的话)。

 

    从道德角度讲,这做法甚为不对。(我不愿从道德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先生如果看到此文,望能理解。)很多人看不惯先生,喜欢用“假道德”抨击您。如果站在对立面,那些人就会说,这是言而无信。人无信不立。易先生对此作何解释。你只会说一些“大话”而已。

 

    世上万物皆有缺憾,易中天的演讲也是如此。(易袁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