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幻文学 大神说,要有光!

 和风谐雨里 2015-05-19

 

奇幻文学 大神说,要有光!
□凌琪

    ○乔治·R·R·马丁

    ○托尔金与刘易斯


   那种寒碜而又丰腴的悦读盛宴也挺奇幻的。一个寝室8个人,一本盗版金庸,大拆八瓣, “秉烛夜游”,流水作业,天亮完工。第二天晚上,这“套”金庸便会流传到早就排队挂号的另一个兄弟寝室了。如果当初也有完善的版权规则,金庸该赚的钱不知增加多少倍。

    不少同龄人和我说过类似的读书经历,让我羡慕不已。工作后也想补课,可就是被枪指着脑袋也看不进去,什么飞檐走壁啊,你总得先把万有引力一刀两断吧?什么少林绝技啊,为啥不去奥运会为国争光?

    错过了金庸,错过了哈利波特,却赶上了《冰与火之歌》。五季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被很多人追捧,偶一浏览,荡气回肠。回看原著小说,方才知道自己的褊狭,也为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奇幻文学新世界而窃喜不已。

    好作品的魅力能从随机的翻阅中体现出来。虽非字字珠玑,段段精彩,但耐人寻味的句子如智者散落在草丛中的珠子,阳光下随处可见。

    《权力的游戏》中守夜人誓词:“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我将尽忠职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我是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王冠、忠诚、欲望、利剑、盾牌、黑暗、荣耀、生命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最核心最浓烈的情感元素与社会运作的关键理念,猛一看,那阵势,那气场,还以为是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呢。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还很多。

    “我的王冠我自己攫取”,“给狗戴上皇冠,就很难戴上狗圈了”,“真相,要么可怕,要么无聊。”“黑暗中没有阴影”,“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战场上斩杀万人要比在餐桌上干掉十几人更高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当人拥有权力后,它将被释放。”

    短短几句,活灵活现,蕴藉丰厚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可谓尽在其中矣。

    吃惯猪肉的人不会去想猪的样子,如果不是自己也搜索枯肠捣鼓一些二手文字,看了精彩的影视作品不会去追究其原著小说,更不会有兴趣了解作者本人的生活故事。受《权力的游戏》的感召,进而在网上搜罗一些大神级现代奇幻文学作家的资料,试图找到一些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线索。

    “老凌说书”栏目上一篇中有一段话,涉嫌性别歧视,大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幸福一生,没有太多的苦难与扭曲,居然也成了大作家——现在补救一下,男作家也一样,不孤不愤,司马迁能写《史记》吗?路遥要不是憋了一口长气,“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他能晨昏颠倒,玩命写作吗?普通人,若不养家糊口,或者追逐名利,否则谁愿意青灯黄卷,白首搔头啊。但这些人间凡俗的小规模精神动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恢宏壮丽的奇幻世界的创立。在网上浏览了免费资源《托尔金传》,似有所悟。

    战后,托尔金回到牛津大学。白天,托尔金是受人尊重的中古文学教授,晚上,回到家中开启了《霍比特人》的冒险之旅。

    如果奇幻宇宙中也有宇宙学家,他们的一定不会忽略催生两大宇宙体系的共同“奇点”——战前托尔金和《纳尼亚传奇》作者CS刘易斯是好友,每周四都在刘易斯家里聚会,每周二在“鹰和孩子”酒馆聚会,就在某一次品味咖啡的时候他们约定,各自创造一个新世界。

    对托尔金来说,创造一个世界,永远高于讲述故事。他的创造是宏大而细腻的,在构思情节之前,他就创造好了中土的地理、历史以及语言。而小说只是托尔金中土世界的冰山一角,除了小说,托尔金还专门撰写了昆雅语语法、中土世界编年史等著作。

    “你是我生命中的月亮,如果这是个梦,我会杀死叫醒我的人。直到旭日西升,夕阳东落,直到海枯石烂,山崩地裂。” 《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中的这句话或许能形容托尔金在那个奇幻世界里的流连忘返,以致彻底忘却了读者和出版社,忘记了生前一杯酒,也忘却了身后万世名。

    我吃不惯金庸那一套,为啥轻易中了《权力的游戏》和《魔戒》的蛊呢,因为他们过滤了凡俗琐碎,真实得更加纯粹。所谓奇幻,看来不奇也不幻。《冰与火之歌》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在内容及风格上,《冰与火之歌》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人性真实的写照。在《冰与火之歌》里主要人物中,几乎没有一个会魔法的,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韦小宝》是金庸作品中我最能接受的作品,就是因为故事既奇幻又真实,文学的真实性高于生活的真实性。

    无论是《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R·R·马丁,还是《哈利波特》作者罗琳都视托尔金为偶像,托尔金也不愧是现代奇幻文学的纪念碑式人物,他对奇幻文学的看法是这样的:奇幻文学使读者脱离有限的经验世界,以检视时间和空间的深度,成功的奇幻文学是一种“潜创造”,是幻想的最终成就,是最高级的艺术,是人类语言自身衍生的力量。成功的奇幻文学作家“创造人类心灵得以进入的另个世界,在其中,作者的叙述都是真实的,与那个世界的规则相符合。”

    托尔金说,“要有光”,于是中土世界有了光。不同的创世者发出同样的声音,于是,有了《哈利波特》,有了《暮光之城》,有了《冰与火之歌》,有了《纳尼亚传奇》。

    ■关联阅读

    刘易斯和托尔金的友谊在托尔金担任古英国文学教授的第二个学期他成立了一个名叫“吃炭者”的冰岛语读书会,这个名称来自于冰岛语“kolbiter”,意思是“冬天坐得离火太近,结果被煤炭烫到的人”。这个会的宗旨是将那些对传统古冰岛语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块儿,可以互相朗读这些史诗。1926年秋,托尔金邀请刘易斯参加“吃炭者”读书会,到了1930年代初时,读书会的目标——将所有冰岛语史诗传奇都大声朗诵出来,已成功实现,因此,活动逐渐减少。托尔金和刘易斯加入到一个名叫因克林文学俱乐部里了。这个俱乐部由一个名叫爱德华·坦吉·利恩的大学生创立,成员每周在大学学院聚会一次。利恩是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作家,创办这个俱乐部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可以在聚会上朗诵自己尚未发表的新作。利恩离开牛津大学后,托尔金和刘易斯继续这个活动,1939年,每周二上午,他们在盖尔斯街一家叫“老鹰和小孩”(The Eagle and Child)的小酒店里聚会,他们昵称为“鸟与宝宝”。这家酒店如今已经扩建,墙上挂有托尔金、刘易斯、查尔斯·威廉姆斯的照片。正是在这儿,托尔金第一次将他的《新霍比特人》(即《魔戒》)的一些篇章朗诵给他们听,刘易斯则向朋友谈论他的《纳尔尼亚纪事》,他的宇宙神话,和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地狱来鸿》(老魔鬼斯克鲁塔波给小魔鬼汪姆伍德的书信)。“因克林”的中心人物有七八个人。刘易斯和托尔金是创始人。内维尔·科格希尔、刘易斯的弟弟沃沦(沃尼)、雷丁大学英国文学教授雨果·戴森以及一位医生朋友罗伯特·霍瓦德(有人称他为汉弗莱)也参加过早期的聚会。1939年,查尔斯·威廉姆斯也参加了进来。并非所有成员都是文学人士。沃尼是军官,汉弗莱也是牛津大学毕业,但他自身没有什么文学天赋。内维尔·科格希尔是埃克塞特学院的研究员,也是中古英语专家,他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颇受学术界好评。

    “因克林”限制极严,成员几乎不变,必须要符合几项准则。他们必须要健谈,对写作有兴趣或从事写作,还必须善饮,是C·S·刘易斯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男性。从没有女性获允加入到这个男性精英社团中,据说,1943年,美国才女,备受尊敬的作家多萝茜·塞耶丝(生于牛津,是当时少数几个取得牛津学位的女性之一)希望加入,被婉言劝退了。

    他们常在晚上聚会,但托尔金和威廉姆斯常常在早上就在刘易斯的住所中,吞云吐雾,相互朗诵作品。刘易斯在给朋友的信和文章中这样描绘“在周一上午约十点钟,阳光明媚,在朝北的窗户俯瞰玛德琳学院林阴的二楼起居室里,托尔金和我坐在又厚又软的长沙发里,点上烟斗,伸直长腿。坐在我们对面的扶手椅里的威廉姆斯将烟头扔进壁炉里,拿起一叠松散的小纸页,他常用这种东西写作——我想那是两便士一本的备忘记事簿,开始朗读起来。”

    现今,我们很可能体会不到“因克林”的影响,但1967年(就在托尔金被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家的调查之后,且刘易斯的小说《狮子、女巫和衣柜》获得高度评价),记者奈杰尔·雷诺兹这样评论道:“民意调查说明'因克林’这个1930年代牛津大学饮酒俱乐部,比布卢姆斯伯里社团、纽约的阿尔岗昆俱乐部和海明威的巴黎俱乐部、或是W·H·奥登、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等三十年代的作家社团有更强大的影响力。”(汗,完全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团体啊)

    对托尔金说来,“因克林”的全盛时期可能持续到二战结束时。在那段时期,他正辛苦撰写《魔戒》最后三部分。但几年之内,他与几位成员的关系逐渐疏远了。《魔戒》的最后一部分没有在“因克林”聚会时朗读,就是他们感情转淡的一个例证,而弗拉多和山姆还留在魔多域外,尚未进入魔界。

    在1946年到1947年间,托尔金较少去参加聚会。“因克林”在刘易斯房间里的聚会也开始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牛津市马克特大街的一家名为“公鹿”的酒店,托尔金不太喜欢这种地方。“因克林”的聚会可能一直持续到1963年(即刘易斯去世前一年),但那时托尔金早已不参加聚会。[节选自《托尔金传》第八章,托尔金与C·S·刘易斯的友情和他们在“因克林”(Inkling)的活动。]

    《冰与火之歌》

    (ASongofIceandFire)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GeorgeR·R·Martin)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1996年初问世时,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作已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全书七卷(已出版到第五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作品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

    魔戒

    《魔戒》又称《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兼语言学家J·R·R·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被公认为近代奇幻文学的鼻祖,为《霍比特人》之续篇。本书讲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魔戒圣战时期,自由人民为反抗索伦追求自由而誓死抵抗黑暗的故事。《魔戒》总共写了十二年才完成,费时四年修改,在1954年至1955年之间出版。

    《魔戒》剧情仅是托尔金自1917年以来创造的浩大史诗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托尔金自称该史诗的类型为“神话创作”,并认为撰写和阅读神话是对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理的沉思。

    1954至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J·托尔金陆续推出《魔戒》三部曲:《魔戒再现》、《双塔奇兵》、《王者无敌》。从这一刻起世界只剩下两种人,读过《魔戒》和没有读过的人。前者大约超过一亿人,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他们不停地参加投票,发表文章,组织团体,购买书籍来宣扬自己对《魔戒》的热爱。在他们努力下,《魔戒》获得了二十世纪之书、甚至是两千年来最伟大作品的头衔。而后者,迟早有可能接触《魔戒》,加入前者的行列。2004年,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魔戒3·王者无敌》获得第七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全球上映,使原著掀起了又一轮热销狂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