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

 舒HUANLIANG 2015-05-19


作者:李鸿政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简单来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单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菌体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失去了细胞壁这把保护伞,自然就容易走向灭亡。而哺乳动物(当然包括人类)细胞无细胞壁,所以就避免了误杀。细菌为了逃避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追杀,产生了β内酰胺酶,专门水解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核心作用结构-----β内酰胺环。人类与细菌上演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细菌有了内酰胺酶,似乎稳操胜券。人类当然没有停滞不前,于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运而生。顾名思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用来抑制细菌的β内酰胺酶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哪几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这三种。它们本身的抗菌活性均很弱,或者根本就没有抗菌活性,但它们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水解或少受水解,从而使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可增效几倍甚至几十倍,本类药物与氨苄西林类联合,可使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奈瑟球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军团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部分拟杆菌等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与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如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联合,除了上述菌株外,还可使嗜麦芽假单胞菌、雷极变形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沙门菌等等对药物恢复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无效。



  从该表可看出,他唑巴坦是最为牛逼的,舒巴坦、克拉维酸稍次。正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这独特的功能,所以目前常常把它们跟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以分别单用,但临床很少这样用,多是使用他们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有哪些?

  


  常用的复合制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1981年起用于临床,复合制剂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原研药来自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商品名为augmentin,后来中国华北制药公司与GSK合作,成为其合格供应商,遂有了华北制药的“安灭菌”,其实就是augmentin翻译而来。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原研药同样也是GSK的,商品名为timentin,翻译为特美汀、替门汀等,国内有很多仿制药品,较出名的有联邦阿乐仙、阿乐欣等。主要用于对本品敏感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等。


  舒巴坦:从上表可见,舒巴坦较克拉维酸稳定,目前常用的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他西林(氨苄西林与舒巴坦双酯的甲苯磺酸盐)。氨苄西林+舒巴坦的原研药来自美国辉瑞公司,商品名为unasyn,翻译为“优立新”.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原研药也是辉瑞公司的,商品名为sulperazon,翻译为“舒普深”。舒他西林用的相对较少。目前国内有很多这些原研药的仿制药。但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质量还是有区别,酌情选用。


  他唑巴坦:也称为三唑巴坦,由上表可看出其抑酶谱、抑酶强度、稳定性均最好,目前最常用的复方制剂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原研药来自意大利Wyeth Lederle SPA公司,商品名为tazocin,翻译为“特治星”,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仿制药,比如联邦他唑仙、凯伦等。


  除了上述经典组合,目前国内还有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等复合制剂,商品名繁多,不做一一介绍。


  2013年广东省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在众多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当中,以舒普深、特治星的耐药率最低,换句话说,当需要选择酶抑制剂复合药物时,这两个药物的抗菌作用较强,但无论如何,也要注意细菌耐药的问题,抗生素绝不能滥用。


  值得注意的是,β内酰胺类绝大部分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需要每日多次用药(2~4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俞森洋。蔡柏蔷。《呼吸科主治医师660问》第二版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