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406.6亿元降到年末的2,125.4亿元,下降281.2亿元,降幅11.68%。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42.67%、16.85%和2.04%
15万亿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产品为9800多亿,占比不足7%。
中央结算公司近日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年)》 ,几个数据比较有参考价值,一个是产品结构,净值化刚起步,大约5%。第二个是非标占比继续下降,大约21%,第三 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实现银行端收益约908.2亿元,与15.02万亿银行理财资金相比,约占0.6%。也就是说粗略的平均手续费率0.6%,亲你们要是能达到1%就是不错啦。第四,投资资产解包,看图四吧。
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支持下,中央结算公司近日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年)》,以窥银行理财发展之全貌,解构理财资金增长状况、产品结构、资金投向、理财收益、银行收益等诸多关键数据。
截至2014年末,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5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5012只,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78万亿元,增幅46.68%;2014年全年日均理财余额13.7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4.16万亿元,增幅43.38%。
截至2014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资产余额为15.77万亿元,共涉及11大类资产,其中,超过10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比例为67.92%。从投资行业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业全年累计投资量最大。
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121.3亿元。
一、银行理财资金总额增长46.7%
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计55,012只,理财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78万亿元,增幅为46.68%;2014年日均理财余额13.7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4.16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见表1)。
表1:中国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单位:万亿元
指标
|
2014年末
|
2013年末
|
变化率
|
银行理财资金总额
|
15.02
|
10.24
|
+46.68%
|
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
|
13.98
|
10.91
|
+28.17%
|
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
|
9.33
|
7.69
|
+21.39%
|
证券公司受托管理本金总额
|
7.97
|
5.20
|
+53.27%
|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资产总额
|
6.68
|
4.22
|
+58.27%
|
注:“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来自中国保险业协会;“证券公司受托管理本金总额”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资产总额”来自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二、运作方式分类:开放式净值化产品占比3.7%
图2: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占比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虽然封闭式理财产品仍占主要地位,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3,604只,资金余额5.24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分别为6.55%和34.91%。开放式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3.56万亿元,增幅为210.51%,占市场的比例提高18.43个百分点。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增幅较大,年末开放式产品占全市场的比例较6月末提高14.67个百分点(见图2)。
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68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15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5,607.5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079.7亿元。
如果按照净值化产品/理财总额,则估算净值化产品占比约5.74%(开放式净值与封闭式净值合计),属于起步阶段。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已经开始力推真正的净值化产品,一些银行占比已超10%。
三、风险:风险等级为二的中低风险产品占比56.36%为最高
表3:不同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发行募集情况
单位:万亿元
|
一级(低)
|
二级(中低)
|
三级(中)
|
四级(中高)
|
五级(高)
|
2014年度
|
31.49
|
64.23
|
17.59
|
0.48
|
0.18
|
占比
|
27.63%
|
56.36%
|
15.43%
|
0.42%
|
0.16%
|
2013年度
|
24.33
|
29.15
|
16.60
|
0.33
|
0.08
|
占比
|
34.52%
|
41.36%
|
23.55%
|
0.46%
|
0.11%
|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5.72万亿元,占全年募集资金总量的83.99%。其中“二级(中低)”理财产品募集资金64.23万亿元,占全部募集资金量的56.36%,较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一级(低)”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31.49万亿元,占全部募集资金量的27.63%,较2013年度下降了6.89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为0.66万亿元,占比为0.58%,与2013年基本持平(见表3)。
四、投资投向:权益类资产不到7%
表4:2014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资产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序号
|
资产类别
|
余额
|
占比
|
1
|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
|
68,981.1
|
43.75%
|
2
|
银行存款
|
41,888.1
|
26.56%
|
3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
32,976.2
|
20.91%
|
4
|
权益类资产
|
9,848.2
|
6.24%
|
5
|
公募基金
|
1,998.2
|
1.27%
|
6
|
金融衍生品
|
782.0
|
0.50%
|
7
|
代客境外理财投资QDII
|
473.1
|
0.30%
|
8
|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
394.0
|
0.25%
|
9
|
信贷资产流转项目
|
309.4
|
0.20%
|
10
|
另类资产
|
32.4
|
0.02%
|
11
|
商品类资产
|
0.0
|
0.00%
|
总计
|
157,682.7
|
100.00%
|
截至2014年末,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4年末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15.77万亿元,涉及11大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91.22%(见表4)。
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即“非标”)的占比已由2014年年初的27.49%降至20.91%,大幅低于“8号文”中规定的35%的“红线”。
其中,银行理财投向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占比为0.25%,也就是2014年末工具余额大约394.2亿元,工具就是去除中间环节,直接对接融资项目。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有10.71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比例为67.92%。
五、行业投向:
表5:理财资金投资资产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季度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全年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3,983.7
|
4,903.0
|
5,403.6
|
6,910.5
|
21,200.8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584.4
|
2,572.9
|
3,290.4
|
4,862.5
|
13,310.1
|
农业
|
3,887.2
|
2,578.0
|
2,109.8
|
1,725.8
|
10,300.8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068.1
|
2,142.6
|
2,776.8
|
2,431.8
|
9,419.3
|
道路运输业
|
1,993.9
|
2,181.0
|
2,537.0
|
2,514.6
|
9,226.5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32.6
|
1,705.9
|
1,817.8
|
2,278.5
|
7,834.7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944.1
|
1,074.0
|
1,192.4
|
1,113.9
|
4,324.3
|
铁路运输业
|
676.7
|
827.2
|
985.6
|
1,444.7
|
3,934.2
|
房地产业
|
782.7
|
758.8
|
901.3
|
1,177.5
|
3,620.2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533.4
|
655.3
|
1,241.6
|
923.7
|
3,354.1
|
批发业
|
693.1
|
714.6
|
823.1
|
695.6
|
2,926.5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631.2
|
657.2
|
644.3
|
857.1
|
2,789.8
|
零售业
|
520.2
|
513.3
|
508.5
|
697.1
|
2,239.1
|
水上运输业
|
379.1
|
501.8
|
523.8
|
706.4
|
2,111.1
|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
443.2
|
422.4
|
399.4
|
661.6
|
1,926.7
|
注:投向为多行业、货币金融服务业、资本市场服务业、保险业、其他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的资产未纳入统计。行业分类标准参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从理财产品投向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理财资金全年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最多,全年累计2.12万亿元;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业,全年累计分别为1.33万亿元和1.03万亿元。
从各季度投资资金量的变化情况来看,第四季度较第一季度增长较多的行业有铁路运输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上运输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见表5)。
六、地方融资平台占比约0.8%
表6: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单位:亿元
|
2014年末余额
|
2013年末余额
|
变化量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1223.5
|
1249.0
|
-25.5
|
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
|
767.3
|
922.8
|
-155.5
|
“两高一剩”行业
|
134.6
|
234.8
|
-100.2
|
总计
|
2125.4
|
2406.6
|
-281.2
|
注:本表中的数据仅指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投资余额。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406.6亿元降到年末的2,125.4亿元,下降281.2亿元,降幅11.68%。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42.67%、16.85%和2.04%(见表6)。
七、投资非标资产分布:收/受益权所占比重最大
表 7: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序号
|
非标资产类型
|
余额
|
占比
|
1
|
收/受益权
|
11,530.5
|
34.97%
|
2
|
信托贷款
|
5,892.2
|
17.87%
|
3
|
交易所委托债权
|
5,429.2
|
16.45%
|
4
|
委托贷款
|
3,563.2
|
10.81%
|
5
|
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
|
1,884.1
|
5.71%
|
6
|
信贷资产转让
|
1,076.0
|
3.26%
|
7
|
应收账款
|
538.1
|
1.63%
|
8
|
票据类
|
443.7
|
1.35%
|
9
|
私募债权
|
39.8
|
0.12%
|
10
|
信用证
|
14.8
|
0.05%
|
11
|
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
|
2,564.6
|
7.78%
|
总计
|
32976.2
|
100.00%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20.91%。其中,收/受益权( 收/受益权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34.97%(见表7)。
八、客户收益:封闭非净值加权收益率5.06%
表8:银行业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单位:亿元
理财产品类型
|
兑付客户收益
|
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
|
2014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3年
|
封闭式净值型
|
50.6
|
113.5
|
5.07%
|
4.57%
|
封闭式非净值型
|
5,060.8
|
3,899.2
|
5.06%
|
4.50%
|
开放式净值型
|
250.4
|
--
|
--
|
--
|
开放式非净值型
|
1,759.5
|
474.0
|
3.89%
|
3.34%
|
合计
|
7121.3
|
4486.7
|
--
|
--
|
注:1.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对于封闭式产品是按产品募集资金额加权,对于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按产品最近一次开放周期产品余额加权; 2.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2013年无统计数据。
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121.3亿元。其中,封闭式净值型、封闭式非净值型和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6,870.9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84.2亿元,增幅53.14%。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06%,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07%,较2013年提高50个基点;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3.89%,较2013年提高55个基点。
全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51只产品出现了亏损,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该比例较2013年略有下降;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5.95%。
九、银行收益:908.2亿元
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实现银行端收益约908.2亿元,与15.02万亿银行理财资金相比,约占0.6%。
银行端实现收益是指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为止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超额留存收益、部分平盘价差收入等。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708.9亿元,占全部银行端实现收益的78.06%;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167.4亿元,占比18.43%;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25.3亿元,占比2.79%;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6.6亿元,占比0.72%。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551.8亿元,占全部银行端实现收益的60.76%;机构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40.5,占比26.4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76.5亿元,占比8.42%;银行同业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39.4亿元,占比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