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食品药品网

 尘世呓语 2015-05-20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经过两个月的网页、微博答题活动,近日已结束,共有154.02万名网友参与了活动,收到有效答卷47万份。

  中国药学会专家根据第四阶段答题情况,总结出9大用药误区,其中涉及更年期用药,抑郁症用药等新领域用药问题。同时,专家还整理出老年人用药“十要十忌”,提醒公众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

  更年期: 随意服药伤身体

  公众对待女性更年期主要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对更年期症状能忍则忍,认为更年期症状不可避免;另一个是随意服用雌激素,把补充雌激素当成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专家指出,由于更年期及绝经的头5年卵巢功能下降很快,以致雌激素急剧减少,对身体存在一定的伤害。但雌激素也不能滥用,不宜补得过早、过多或过急,单纯为了保持年轻而补充雌激素更是有害无益。

  专家提醒,激素替代疗法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在绝经早期(治疗窗口期)开始启动,切不可自己随意乱用,必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可采取单用孕激素、单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具体方案需遵医嘱。原则上不推荐60岁以上的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如果症状严重,可个体化处理或给予其他治疗;患有妇科肿瘤的妇女在未手术切除前不可以滥用。专家建议,妇女首先应正确认识更年期,了解其临床表现,在心理上早做好准备。其次要处理好家庭、社会关系,遇事要镇静。同时,应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适当增加业余爱好,并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宜选择量小、节奏慢的运动。

  口腔溃疡:    对症治疗最重要

  专家提醒,要警惕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或伴发其他症状,因为很多全身疾病会表现为局部口腔黏膜溃疡,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免疫病,往往会出现反复口腔溃疡。专家建议,口腔溃疡发作时的治疗主要是镇痛、防感染,可使用具有黏膜修复作用的药物涂抹患处,或用温和的漱口水或盐水漱口,也可使用溃疡贴片。情况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漱口水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口腔溃疡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自我调节,注意口腔卫生;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创面疼痛;多饮水,常食水果与蔬菜;不熬夜,睡眠充足;勿过度劳累,生活有节制;保持心情愉快。

  贫血: 确诊之后再药疗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在补充铁元素的同时,应注意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达到正常水平后应停止补铁,同时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充铁剂时最好不要喝茶,否则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另外,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也会阻碍铁的吸收。

  专家建议,对于贫血患者,建议先去医院就诊,针对贫血病因进行治疗,并非所有贫血患者都需要补充铁。缺铁性贫血患者需遵医嘱补充铁剂,并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有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是仅缺叶酸,有些是仅缺维生素B12,有些是两者都缺,无论食补、药补,均应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

  抑郁症: 讳疾忌医不可取

  专家介绍,患上抑郁症需及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疗效肯定,使用方便,是首选治疗方法。国内常用的抗抑郁药有阿米替林、马普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丙米嗪等,这些药物主要有提高情绪、减轻焦虑、镇静等作用。如阿米替林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类似镇静和嗜睡作用较强的还有马普替林和多塞平。此外,多塞平的抗焦虑作用比较明显,氯米帕明则提高情绪作用较强,马普替林的起效时间较快。总之,各种药物的作用各有所长,稍有差异,至于选择何种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做选择。抗抑郁药有明显的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外推出了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普肽兰、文拉法辛、米氮平等新的抗抑郁药,这些药物的特点是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

  专家指出,在抑郁障碍治疗过程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其实,抗抑郁药物一般不产生依赖性,而安定类药物有依赖性。二是认为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如果患者是首次得抑郁症,通过抗抑郁药治疗恢复正常后,还要巩固治疗6~12个月。

  骨质疏松: 部分药物可致病

  很多药物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专家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病变,可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好发于女性,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继发型继发于各种基础代谢性疾病,如柯兴综合征、甲亢、肢端肥大症等;非典型型是由于长期缺钙、营养不良、不活动等原因所致;药源型是由于不良用药引起的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据统计,约有8%~15%的患者属于药物型骨质疏松。

  专家指出,最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若出现难以解释的、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痛或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与气候无关而与活动有关,均应考虑发生了骨质疏松,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将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其次是肝素,大剂量、长时间应用肝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第三种是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应在用药的3~4个月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除此之外还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粉等)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应用过量则会造成人体内的钙磷失衡,从而引起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药泡茶: 长期饮用不适宜

  一些人爱用中药材泡茶,觉得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殊不知,饮用药茶要选用适当的材料,如果不对症,长期饮用会出现反效果,比如胖大海、决明子、甘草等不适合长期饮用。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由风热感冒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以对症饮用胖大海;出现上火症状,目赤涩痛,大便秘结时可以饮用决明子;常有心慌气短症状时可以饮用甘草。但饮用量和时间必须依据病情轻重加以调整。长期饮用胖大海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突然失音及脾虚的老年人更应慎用。决明子虽然有调血脂的作用,但性寒凉,多食损伤正气,伤害脾胃功能,长期会引起腹泻。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但也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多食能升高血压,导致水肿和低血钾。

  此外,干花泡茶也不是绝对安全,如饮用野菊花茶后,少数人出现胃部不适、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更应注意,因为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泻药: 乱用错服病加重

  如果随便滥用泻药,不仅会使便秘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化,还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专家指出,对症治疗是关键。对于原发性便秘,早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些缓泻剂,主要有四种:容积性泻药(纤维素等)、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等)、润滑性泻药(甘油等)和刺激性泻药(番泻叶、酚酞片等)。前三种作用相对比较缓和,可适当应用;在药房易买的泻药大多属于刺激性泻药,服用后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腹痛腹泻,不少人认为“挺管用”,就长期服用以维持排便。但这类药物其实只可短期(1~2次)应用,一旦长期使用会形成依赖,导致不断加量效果却越来越差。另外,长期大量使用刺激性泻药会损伤肠道的蠕动、分泌功能,可能导致结肠黑病变,增加大肠癌发病风险。

  专家提醒,短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停药后仍出现便秘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老年便秘患者,本身肠道动力较差,长期滥用泻药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更差,很容易发生粪嵌塞,甚至反复的假性肠梗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还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咳嗽: 分类用药须注意

  专家指出,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很多,首先应了解其发生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一般的咳嗽,应以祛痰为主,不要单独使用镇咳药。对无痰而剧烈的干咳,可短期使用镇咳药。对痰液多的咳嗽,要谨慎使用镇咳药,以免阻碍痰液排出,使呼吸不畅及感染加重。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1周后,咳嗽、咳痰症状仍不见好转,应到医院诊治。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应先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再使用药物。

  除此之外,有一些药物会引起咳嗽,主要有以下几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降压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抗菌药(如呋喃妥因、磺胺类、青霉素、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异烟肼),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如细胞毒药、烷化剂、长春花碱、抗代谢类药),抗凝血药(如肝素、华法林),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抗过敏药(如色甘酸钠),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等),中药制剂(万年青、乌龙散等)。

  服药时辰: 早晚不同有讲究

  专家指出,根据人体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及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适宜在清晨服用的药物有:①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反馈抑制,避免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②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9~11时、16~18时最高。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清晨服用;③抗抑郁药,抑郁症有暮轻晨重的特点;④利尿药,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

  适宜空腹服用的药物有:①胃黏膜保护药,能附着于胃壁形成保护屏障,如合并使用制酸药,两类药物应间隔1小时服用;②促胃动力药,餐前服用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胃排空;③抗生素,空腹时药物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④降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宜饭前半小时服用。阿卡波糖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饭同服。

  一般未特别强调空腹或餐后服用的药物,可餐后半小时服用。适宜餐后服用的药物有:①非甾体抗炎药、补血药,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②中和胃酸药,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因此应餐后服用;③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药物,如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维生素B2等。

  适宜睡前服用的药物有:①平喘药,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昼夜节律性,多在凌晨发作,故每日1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②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肝脏合成胆固醇主要在夜间,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③抗过敏药,服用后易出现嗜睡、困乏,睡前服用更安全;④钙剂,人的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⑤催眠药,服药后安然入睡。

  老年人: 用药“十要十忌”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医疗和健康关注的一个重要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发生率上升,常有一人多病、多药共用的情况,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老年人用药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都应给予特别关注。

  专家建议老年人用药“十要十忌”:要正规渠道购药,忌轻信伪劣假冒;要咨询医生药师,忌偏听偏信广告;要做好用药记录,忌自行加药同服;要谨遵医嘱服药、忌凭借经验自服;要细读药品说明,忌随意丢弃包装;要按时按量用药,忌擅自加减药量;要定期随诊复查,忌忽略不良反应;要随身备急救药,忌准备不足出行;要定期整理药箱,忌变质过期服用;要家人经常关心,忌误服漏服重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