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永锡古桥

 胜利在望2014 2015-05-20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邂逅国务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化风雨桥,先因回访安化至邵阳高速公路,于2013年底见识了燕子桥、萧家桥、晏家桥和十义桥,后因踏勘马迹塘至安化高速公路,于2014年底巧遇了复古桥、洢溪桥、马渡桥、红岩塘桥和镇东桥、云天桥,2015年5月又因缘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意外地走近了江南镇永锡桥和思贤桥。在安化洞市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永锡桥是益阳市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锡潭村麻溪河上,南北向横跨麻溪,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六层鹊木;全长83米,通高12.8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34空,每空2.1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北端桥头建有碑亭,现存石碑五十八块,南端桥亭楼阁式顶下有 “永锡桥”桥名匾额,桥头有石级阶梯。桥头现有的金属字体牌匾是2003年更换的,原有牌匾在据当地老人说在一人工洞内,桥头原有一人形娃娃雕塑,娃娃两旁有两狮子,但已被盗。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清光绪年间(1876年4月)本地善人陈五芝等22人为首、“九乡”百姓捐资修建。光绪七年(1881)十月落成,并设亭方便行人。当时,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地洞市乡锡潭村为“前乡”与“后乡”,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往来过客经此,必须乘船过河。一遇春夏涨水,只能绕道而过,多有费时。而那敢于冒险的急性人,涨水也要船家硬撑过去。于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惨事故发生(桥志有载),乡绅远客闻知此事,便远近倡议,义捐修桥。自发起捐资到动工修建,到大桥竣工建成,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大工程。今存碑刻记其善举。赞曰:“天余缺憾人能补,神着先鞭石不顽;好是津梁通两岸,行人到此尽欢颜。”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此桥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桥的两头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正面两只木雕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狮子中间是神态安详、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又称笑和尚,弥勒佛正上方则是金光灿灿的“永锡桥”桥名三字。从桥的上游或下游远望廊桥,但见廊桥如龙似虹,横卧麻溪河上。心中快意腾腾而生。桥西设桥亭,曰“印月亭”,是方便过往的人们歇脚的地方,原来设有茶亭,方便赶路的人。桥亭内外有不少石碑,大部分保存完好,石碑主要记叙了修桥的原因、经过、主修、协修和捐赠者的姓名和募捐的款额,非常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说起安化不得不说茶马古道,说到茶马古道不得不提永锡桥,永锡桥是安化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关于安化旅游的宣传中,都有永锡桥的身影。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湖南黑茶馆中有一块世界上最大的黑茶砖,黑茶砖的正面是《桃花源记》,背面则是永锡桥的全景图。永锡桥位于安化八大茶业古镇之一的洞市,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是以前安化前乡通后乡、安化通新化的必经之路。关于桥内两侧的坐板,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时修桥时缺硬扎的木料做坐板,而附近的山上恰好有一颗大榉树,于此修桥的人找到榉树的主人,想购买此树,但主人不愿意。后来这棵榉树被雷击倒,树的主人想这是天意,便主动捐赠出榉树,锯出木板70块,正好铺成两廊坐板。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原摄] 邂逅安化风雨桥(10)江南镇永锡桥(20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