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不圆牡丹梦

 yaoqiu 2015-05-20

到正定红楼梦拍摄基地荣国府游玩,见到一簇簇枝繁叶茂的牡丹。但是,由于错过了时节,无论是东花园还是怡园,花朵几乎都凋谢殆尽,屈指可数的几朵也掩藏在茂密的叶片里,遮遮掩掩,犹抱琵琶,深闺娇娃般羞羞答答,丝毫没有我书中所看,画中所见,心中所想的雍容端庄和落落大方。尽管我绕篱多周,但始终没能找到一睹芳容的角度。唯有从花下酣畅洒脱的落瓣上想到它开放时的丰腴和健硕,热烈和奔放。

其实我与牡丹的擦肩而过不止这次,早在四年前,去海南旅游,返回时因为天降大雨,天津机场不能降落,就在经停的洛阳机场滞留,在漫长而无奈的等待中,看见街上悬挂的牡丹节的海报广告,仿佛失马塞翁,但是一问,才知道,牡丹节业已过去。牡丹其实是洛阳的名片,过不过节都有他的地位。

去年清明节放假,到植物园,那时正是郁金香的海洋。满园到处都是艳丽的郁金香,金黄的、火红的,多姿多彩,在阳光下亮丽无比。每一畦圃周围都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是有一处却冷清安静,我到那儿一看,疏疏朗朗的叶片挂在尺数高的植株上,零星的花蕾紧抱着小嘴。一问,大惊,说是牡丹。这是我第一次见真实的牡丹,有些拙衲,有些寒酸。花工说,来得早了些,再过十几天,就不一样了。

可惜,十几天后,我回去了。牡丹留给我的是朴拙的真实和想象的美丽。

错过花期而得遇,遗憾之中有欣慰;邂逅却不能一睹,欣慰之中又遗憾。在这淡淡的缺憾中,正体味了牡丹的本真。它的雍容华贵,她的落落大方,他的依律按时的开放和凋谢,不会因你的早来或迟到而改变。这不卑不亢,不媚不傲的性格,即使是武则天也奈她无何;即便是放逐天涯,流落海外也不会改变。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可以说是深知牡丹品格的知己。

牡丹不与梅竞,以显自己的斗雪;不与菊争,来显自己的傲霜,不与桃赛,来显自己的迎春。百花开过,她才吐蕊,千香竞罢,她才递幽。但是,这沉静中的美丽端庄却赢得了“百花冠冕”的称号,赢得骚客诗人的膜拜礼赞:“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春”、“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天涯”。尤其是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定位了牡丹国色天香,真是实至名归。

所谓国色,不是倾城倾国的容颜,而是她的人民本色,是她走出御花园,走出宫廷,走向民间,走进普通老百姓生活之中的国民之色。喜庆、吉祥、富足、和乐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普通民众描绘不出来,但是,他们感觉就应该像牡丹一样。就像鲁迅在《故乡》中为水生描绘的未来新的生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样,他们用目之所及的实景,来表达语言难及的理想。

所谓天香,就是天然之香,自然之香。虽然经过千百年的人工培育,牡丹的色,万紫千红;牡丹的形,千姿百态。但是牡丹的香,却始终保有着天然的原生态,纯正、淡雅、淳朴,只有少数几株黄色的花中有蜜腺。所以,她不馥郁,她不浓酽,她不招蜂引蝶。就那么清清淡淡,静静净净。不是早梅,却有暗香,不是芙蓉,却有清新。

可是,遗憾的是不知为什么,洋洋百万言的《红楼梦》中却没有她的身影。大观园中,姑娘们也是诗人们的爱物,红梅石榴,蔷薇荼蘼,柳絮杜衡……听过的没听过的,常见的不常见的,或被浓墨重彩,或被三咏四诵。芙蓉诔中女儿愀然,桃花诗里黛玉感叹。石榴瓣上潇湘落泪,芍药茵上湘云醉眠。更不要说曹雪芹情有独钟的海棠和菊花了,不仅诗词歌咏,头戴瓶插,就连器物都有它的形状或装饰: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40回)

“尤氏看(除夕给孩子们的压岁金)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

“凤姐着人摆了两张榻,有海棠式的,有梅花式的,有荷叶式的……

但是象征着富贵的牡丹,却进不了饫甘餍肥的大观园,进不了“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进不了曹雪芹的锦心绣口。全书120回中仅有的两次,又让人匪夷所思——

一次是宝钗抽的花签,签上画一枝牡丹,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亦动人”。是的,正如众人所说,“你也原配牡丹花”。宝钗的沉静端庄更加上她体丰如杨妃,面润像满月,确乎有李唐遗韵,牡丹之征,但又缘何要“无情”?是她的冷艳,是她的寡言,还是她的洞察秋毫的冷眼?难怪宝玉对着花签玩索不已,无语出神。

另一次却让人大跌眼镜:

“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得小巧,不显盘堆的,他和板儿每样吃了些,就去了半盘子”。

真正有点明珠投暗、鲜花插粪的感觉。代表富贵的牡丹却流落到一贫如洗的村姥姥之手之口,被消而灭之,啖而殆之,暴殄饕餮。每读此段,都有焚琴煮鹤,香消玉殒的遗憾,落寞和怅然油然心生。

如果说《诗经》中出现了上百种花草而没有牡丹,《离骚》开创了“香草美人”的先河而没有牡丹,是因为那时的牡丹还只是一块璞玉,没有进入世人的审美视野——牡丹第一次出现是在东晋顾恺之的画作中——但是,千百年后的清代,尤其是经过了李唐王朝的渲染和发掘,牡丹业已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何以不入红楼大观?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由于人的主观好恶,体察感受,往往给它们披上了超出其本身的色彩,菊有了高洁、梅有了傲骨、竹有了气节,松柏有了坚贞不屈的屹立,幽兰有了高雅淡远的娴静,牡丹也就有了富丽堂皇的韵致。也许是源于周敦颐,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无意之中让牡丹有了大众色彩,庸常格调,世俗品位,让人们觉得爱牡丹就有点庸常,有点世俗,进而蜕变为有点庸俗,于是就有了青楼女子的艺名——白牡丹,黑牡丹。

难道伟大的曹公也会为流俗左右?

还是因为他由饫甘餍肥、锦衣玉食而竹篱茅舍、绳枢瓮牖,参透了所谓富贵,不过是一株罂粟,所谓奢华,不过是一杯鸩血,从而憎恶到了这牡丹?

我更愿推测的是曹公深知贾府的“富”,其实是盘剥和聚敛,贾府的“贵”,其实是攀附和寡耻。这样的富贵和通身高洁雍容的牡丹分马牛不相及。为着她不被这污浊染指而有意逐之于红楼之外。

不管怎样,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的牡丹只允许错过,可万万不能错怪。(15、05.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