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命大庙显传承 李氏家谱揭故事

 七里山人 2015-05-21
马命大庙显传承 李氏家谱揭故事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4-03-19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156 ]

马命大庙据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时光的洗礼中,它已日渐凋零。

     大庙前的一尊石狮,是整个大庙最具精气神的。如果说大庙承载了当地人文的话,那么,石狮则透出人们对大庙的眷顾。

据村内上点年纪的老人说,马命大庙原本是李家的宗祠,现在庙内仍有《李氏家谱》碑。

  在玉溪的乡村中,“大庙”一词经常会被人们提及,很多时候,人们对它的描述仅仅是一个当地人用于筹办婚丧嫁娶以及宴请宾客的场所。但是,当人们对这些“吃饭”的地方进行追根溯源时便会发现,在美食侵袭味蕾的同时,与大庙有关的那些人和事或许才是人们代代相传并难以忘怀的“味道”。新平县桂山街道太平社区马命小组这个村子,村名有着神奇的传说,村中的大庙及大庙中的家谱更向人们默默讲述着村庄的历史。

  马命村名的由来

  新平县桂山街道太平社区马命小组是一个距离城区不远的村落,但马命不是一个小地方,从古时设立在这里的上马石、大庙中没有被烧掉的房间、人们模糊的碑石记载描述,以及这里幽静而狭长的乡道都能依稀感觉出这个村落曾经的辉煌。

  据了解,“马命”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叫“马蜜”。清朝年间,李氏的老祖李本和在县衙里当官,因李家与当地的普家闹了矛盾还动了拳脚,因此李本和便写了状纸上告,但是并没有任何效果。无奈之下,他到老厂找到开矿的白大少爷和一个尹姓人家帮忙解决问题。

  “这个人叫尹仕宏,据说是老祖的同窗。听说,当时有四五个长得很强壮的人在和他们争矿,老祖到老厂后本想请他们帮忙,谁知他们提出要把与他们争矿的人‘收拾’了,才帮老祖的忙。听到他们这样说,随老祖来的人便把那几个人杀了,他们也就答应帮助老祖。普家人听说李家找了人帮忙后,便在一个坡上摆上桌子,同时在上面放了些银子,白大少爷贪财,他就被收买了。而尹仕宏还是去帮助李家。其后,在李、普两家的冲突中,李家和尹仕宏做了一面旗子挂在旗杆上,并发现在旗杆顶上附着一窝蜜蜂。而‘马蜜’的名字就由这窝蜜蜂而来。”85岁的当地人李云仙说。

  那为什么“马蜜”会成为“马命”呢?那是因为在方言中“蜜”和“命”的读音相似且有谐音,慢慢地人们就把“马蜜”念成了“马命”,并沿用至今。

  村间大庙气派不复

  马命有一所百年大庙,位于村内的一个路口处,它是当地人最为看重的地方。

  初到时,记者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口中所说的马命大庙就是一所看起来古朴而庄重的古建筑。“这里以前有条龙,还有很多雕花。”站在屋檐下,当地人用手指比画着他们曾经在檐下见过的各种精美的木雕。可惜的是,记者仅能从人们的比画中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因为现在的大庙看上去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雄伟,相反的它显得有些破败。门前原有的一对石狮现在仅剩下了一只。大庙内虽然已经满目疮痍,但从整体框架来看也能感受到旧时的气派。相比之下,门前的石狮虽然因岁月的洗礼变得模糊,但它能透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灵气。

  行走于马命的巷道中,只要说起大庙总会勾出人们很多的回忆:“这里曾经是学校,我们就在这里上过学。那时,好像是解放后了。”而村里人对它的眷顾不仅仅是“曾在这里上学”那么简单,马命小组组长李杰的一席话道出了村里人对它的这种眷顾,其实就是源于地方人文的承接。

  李杰这样告诉记者:“现在的马命大庙面临重建,这是出于保护古建筑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考虑。因为这所大庙大概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原本气派的大庙再不重建的话将会变成危房。再者,因村内人多,村中仅有的一个客堂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打算将大庙设置成一个面对村里人具备筹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场所。”

  而这正如人们所说,在乡村中“大庙”通常都是当地村民用于请客的地方,这样的现象在玉溪的农村都可以看到。它们之间没有相互商量,却有着相同的默契。人们不清楚这样的默契来自于何时,但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了地方乡村中的标准配备,并以此延续着。或许,在马命,记者感觉到的村里人那份眷顾,就是这种“没有商量,却有默契”的承接。

  在采访中记者意外了解到,马命自明朝时候开始就是李姓者居多,而在马命大庙中就有一块石碑——《李氏家谱》碑。通过这块石碑,它又将揭示什么呢?

  “家谱”背后的大户人家

  《李氏家谱》碑位于大庙左侧,并镶嵌于墙壁之中。其碑落款为:“嘉庆二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由于石碑部分字迹模糊不能辨认,因此村中的老者成了记者追根溯源的“助手”。《李氏家谱》碑出现在大庙中是否意味着大庙与李氏有关呢?

  从现在人们的口中,记者获悉马命大庙其实就是古时李家的宗祠,因此庙中出现《李氏家谱》碑也在情理之中。按照常理,古时候能够在当地有实力建造宗祠的非富即贵。因为在旧时,人们的生活资料都非常匮乏,除了日常温饱和苛捐杂税外,一年下来基本不会有多余的积蓄。因此,李家肯定不是普通人家。

  对于李家,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明朝的时候,大庙前有一条路,它是当时人们前往昆明的必经之路。以前,在这条路上立有上马石等。其间,过往官员到这里必须下马。”村民透露出李家在古时就有人为官,因为旧时官员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当某人做了官后,当时的政府就会在其家乡设立夹标石、上马石等,并规定下级官员见此石者“骑马下马,坐轿下轿”步行通过,以示尊敬。

  李云仙告诉记者:“我听说,我们的先祖有5个儿子,他在明朝时就来到了这里,是个大官,是打仗来到云南的。战争平息后,朱元璋就让他呆在云南。后来,先祖就去老厂开锡矿,当发达后又离开了老厂。现在我们这个李氏的老祖就来自先祖5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叫李本和,他在清朝的时候还在新平当了官。至于先祖的名字和与他相关的事因时间久远我们也不记得了。”

  据了解,马命大庙就是现在居住在当地的李氏族裔所建。“据说,大庙以前被烧毁过,那时候祖上曾经因土地的原因和其他族姓闹了矛盾,最后他们还把大庙给烧了。相传,有一个先生和李家关系很好,而且还送了一块匾给李家,那块匾就挂在大庙中,说是可以避水火,当大庙被大火烧毁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挂着匾的那个屋子居然丝毫无损。”李云仙笑道。

  当大庙被烧后,这间没有烧掉的房子就一直留到了李云仙开始记事的时候。那时,李云仙的二爷在管理“祖宗田”,农耕的收入除部分开销外,其余都用来修缮烧毁的大庙。

  记者行走于马命,每当人们说起以前的事时感觉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在人们口中那些鲜活的人物,而模糊的则是人们在描述中细节上的断代。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模糊才会让人们继续去探究它里面的故事。(申进明 顾世丹 文/图)

编辑:李明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