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为什么爱撕逼? 我撕故我在

 禅艺惜霜 2015-05-21


每一场撕逼都有起承转合,都有戏眼。每一场撕逼都来如山倒,去如抽丝。世事无常,先撕再说。

有个古老的小故事是这么讲的:一群人坐等孔雀开屏,等到哗啦开屏,大家拍手叫好:哎呀美真是美!欢呼声落,一个声音悠悠升起:你们只见开屏的孔雀,没见开屏孔雀的屁股吧,要多丑有多丑。

我很想找出这个故事背后的段子手,告诉他:半辈子了,但凡我的眼睛耳朵遇到“孔雀开屏”,我就会马上脑补孔雀的屁股。其实,最叫我惦念和疑惑的,是这枚段子手的出招——为什么要在孔雀故事里植入屁股?为什么要在掌声响起来时穿插暗黑系旁白?为什么会在大家啪啪拍手时,突然伸出一只竖起中指的手?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热衷于“拆穿”“戳破”和“撕逼”?

“撕逼”当然只是一个不太典雅的形容词。它真正的含义,是一场仗,一场以攻为乐、一击上瘾、不揭不欢、越恶越醉的硬仗。


所以,人为什么爱撕逼?

首先,它是战斗。既然有得斗,那势必有对手,撕逼诱发出人类最原始的那些情绪:鲁莽,嫉妒,憎恶,挑衅。波伏娃在《第二性》里白描过男孩女孩间的恶意游戏:“男孩子瞧不起女孩子,他们自己玩自己的,不许那孩子入伙。他们辱骂女孩子,比如叫她们娇气鬼等等,于是又引起了小女孩的潜在羞耻感。”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偶像粉丝,民众公知,人人都在互相眺望打量,都渴望在对方身上摘取自己身上无法公开的那一点点“恶”,这个过程尤其耐人寻味:既有寻寻觅觅虚虚实实的试探和暧昧,也有柳暗花明拨云见日的暗爽和迷醉,更何况,这些试探暧昧暗爽迷醉之后,是口角是智斗是刀光剑影的对峙和肉搏,是让人“越堕落越快乐”的剧情,是一口越陷越深的糖衣陷阱。说白了,这是一场即使酒不醉人、人也能自醉的博弈战。

其次,舞台有多大,戏就有多足。套用弗洛伊德的那句“只有行得通的真理才是真理”,只有被围观的撕逼才是真正的撕逼。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是需要被关注的,看客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一场没有被围观、议论和解读的戏,演得再动情再揪心,主角儿们也会在某一刻突然心灰意冷,黯然落幕。尽情地咆哮嘶吼吧角儿们,他们演得带劲,台下的座儿们才会看得更起劲,猎奇观丑也好,窥私揭短也罢,台上台下,心照不宣,水乳交融。


让我们用案例说话


很少有撕逼战不打得恶形恶相(不信,去搜搜“黄奕+黄毅清”“黄奕+霍思燕”),也很难有撕逼之战打得不声泪俱下的(再去搜搜“邓萃雯+麦洁文”吧,双方结怨13年),所以,当这对战友以撕逼之态携手亮相时,惊倒一大片,直到多年后的今天,甚至有人啧啧回味:撕逼如此,多多益善。

人称“师太”的香江才女亦舒2007年出了本散文集《寒武纪》,收了篇《童年》,把侄儿倪震的皮剥了个淋漓尽致,说“绝顶聪明”的震侄“是香港幸福新生代,与我们肯走荆棘路的长辈比,堪称风调雨顺”。全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笑里藏刀绵里藏针。

“震侄”岂是浪得虚名。转年,趁和杂志编辑商量开专栏时,他主动奉上短文一篇,坦荡荡冠名《亦舒》,行文之烈、用词之切、记性之好、心意之绝,真是刀刀见血——见血的除了用在姑姑身上的形容词“着了魔”“歇斯底里”“不平衡”“愤世嫉俗”外,还有密密麻麻的“姑姑的际遇”:自少家贫、少年反叛,早婚产子,离婚反目,怀才未遇。

什么仇什么怨,姑侄要争着抢着抖家丑?为名为利为稿费?笑话。为练笔?何必呢。那么,老的,是为顽侄那双看穿“姑姑如此不快乐”的毒眼?小的,是为控诉衰姑多年前的那顿毒打暴行?至于么。

比较靠谱的解读跟《童年》中的一个关键词相连:漂亮女朋友。早在专栏撕逼战之前的十多年,姑侄就在媒体上公开交过恶,彼时倪震的恋人是李嘉欣。面对这位头戴港姐桂冠的美妞,倪震一离开港姐评委座席就马不停蹄,追啊捧啊,终获美妞点头,共赴太平山顶之约。谁曾想,好事的直性子姑姑飞速地把他俩写进专栏:“与其再走上十年而问题犹在,不如分手。”美妞酒窝深,可心窝浅呀!下山,分手!分手时还效仿贵姑,感叹了一句:“再过十年,还是如此。”纵然姑姑对倪震后来的正牌女友周慧敏青睐有加,还专门为她写过一篇《智慧》短文,可仇怨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震侄岂会善罢甘休,于是就地作文提笔迎战。

将近十年了,这两篇撕逼范文至今仍被传诵解析。有人说,倪震是借口当年的藤条毒打泄愤,“好不小气”;有人说,要不是那个年代的八卦周刊手软,倪亦舒早就被八得血肉模糊了,可这外人碰不得的旧疤疮被自己人揭开,“大怒难道不应该”?有人说,一个是不温不火地尖酸,一个是慢条斯理地刻薄,几十年算什么;还有人说,这对姑侄,真是恨到了一定程度,才能积淀成这样棋逢对手的互相数落。

多好看的一台戏!长辈率先出招,轻薄透,晚辈牢牢接住,稳准狠,四围那些聪明犀利的观众呢,会心一笑,点起小火,把这场“家丑”熬得劈啪作响丝丝入味。如今的亦舒,早已成了《明报周刊》笔下那个“写完稿边做家庭主妇,买菜清洁煮饭督促女儿功课”的凡人“师奶”,当年到底孰是孰非,与震侄至今有无交道?往事莫再提,谁都不委屈。

这对明星姑侄连同庞大的群众演员一道,为撕逼战开辟了深度游:认识得太久,知道得太多,真的很利于战斗。


每一场撕逼都有起承转合,而每一场起承转合,也都有关键戏眼。

如果亦舒姑侄对唱的是《当爱已成往事》,那么R&B小天后蕾哈娜和前男友克里斯·布朗完全可以合唱一曲《太委屈》,所以他们的撕逼战别名“比比谁委屈”——前男友还拿出来说事儿?因为新事就发生在今年2月底。

蕾哈娜委屈,她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数次被克里斯施以家暴,而且有两次动手都正逢格莱美前夕,她不但没法参加颁奖礼,还得捂着受重伤的脸去咨询整容医生要不要修补,甚至一度因此停工。

克里斯呢?今年2月24日,身为格莱美得主的他在Twitter上紧急宣布,他原定这几天在加拿大蒙特罗和多伦多举办的演唱会“遗憾取消”,因为加拿大政府不愿让有伤害前科的他入境——这里的伤害,特指他数年前对蕾哈娜的殴打事迹。事实上,因为家暴案底,他先前也曾被英国政府拒绝入境过,那次他错过了4场演出。

家暴不是新鲜事,两人一度为此分手。那么,这场撕逼戏的戏眼在哪里?

1.吊诡。 蕾哈娜对警方控诉克里斯劈腿,“证据确凿”,克里斯则暗示自己动手是因为受不了对方“太黏糊”。时隔不久,克里斯好友也加入了演员阵容——他说,蕾哈娜才是动手的真凶,“她咬了克里斯,还袭击他要害”。

2.谎言。克里斯本身就是家暴的受害者,7到13岁间多次目睹继父殴打母亲。接受杂志访问时他说,自己曾对母亲承诺,有朝一日会用球棒把继父打死。讽刺的是,他还曾在访问中表过态:“我一定不会伤害女人。”

3.反转。家暴之后的2013年,这对“怨偶”急速复合,一起进棚录歌。蕾哈娜对媒体直言不讳:“这是因为爱” 、“就算错,也是我的错”。此言一出,激怒了著名音乐杂志Billboard,杂志分别给两人写了一封长长的公开信,在给克里斯的信里称他为“家暴男友”,在给蕾哈娜的信里更是直言“你竟然原谅了克里斯·布朗,一点也不酷!”蕾哈娜随即在Facebook上发言:“我现在跟石头一样坚固,没人能阻止我!”

4.演绎。故事传到中国,粉丝们灵机一动,啪,给这对前情侣贴上一枚亲切的标签:美国版倪震和周慧敏。

这回不是撕逼战的深度游了,是角度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真相成了雾里花水中月,粉丝至今都对这桩悬案耿耿于怀,谁能说服谁,谁又该给谁赔罪?此恨绵绵无绝期哪。但毫无疑问,那期Billboard杂志成了最佳客串,出手不凡,牛逼闪闪。


不管有没有原因,世事无常,先撕再说。而无论多么惨烈的撕逼,都符合以下原则:战来如山倒,战去如抽丝。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正如有了南北,就有了咸甜豆腐花之撕逼战、荔枝要不要蘸酱油之撕逼战、荤素月饼和粽子馅料之撕逼战。前不久,我友突然迈进离婚高危区,因为一条魔性的“白金蓝黑裙”。一个苏格兰妈妈在女儿结婚前把裙子照片发上Facebook,问:它怎么样?有人说看到的是白+金,有人说是蓝+黑。3小时后,美国新闻网为它引发了第一轮、2400万浏览狂潮,随后,英国《卫报》把它列入热门话题,BBC追访神经学教授,新加坡总理站出来表了态,零售商Roman Originas已经开始赶制、销售这条一跃成名的魔裙……最后,科学家释疑:颜色不同,仅仅只是表示人眼对光线的敏感度有差异。

嘿,深度游角度游都歇菜吧,这回玩的是感光度。高科技。这场毫无征兆的撕逼战没有赢家也没有败将,但整个地球村玩得多么有理有节生机勃勃!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说,“迷惘”是最时髦的字眼,而对随时参战、参演的你我他来说,“迷惑”是不是最时髦的字眼呢?来吧,只要有分歧有不爽,就甩开膀子斗一场;只要有注视有评论,就撒开把子一起上。黄奕的几场撕逼战里,看客们沸腾了一轮又一轮,丝毫不输主角;雯女伤已愈,粉丝情未了,提起当年,絮絮叨叨念念不忘。没错,存在感就是这么刷出来的,这么过瘾的撕逼战谁不想玩?

撕逼战来如山倒,去如抽丝——后来某天,我那个为了白金蓝黑几乎要跟老公签离婚协议的友,发了张图配文:“我俩都觉得这只美国短毛猫漂亮。不离了。”

所以,会不会有一天,孔雀故事段子手突然悠悠地为他的撕逼事迹加上结尾:你们想多了,那天我一抬头,正好看见的就是孔雀屁股,而已。



摘自《新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