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几种复姓的由来

 杂货店伙计 2015-05-22

 

    复姓,即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等。复姓的来源较多,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中华复姓氏分为汉族复姓和少数民族复姓。南宋史学家郑谯在其名著《通志·氏族略》中,把西汉到隋唐约1000多年期间的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和“诸方复姓”三大流派。今天,就为您介绍几种复姓的由来。

 

一、由封邑而来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二、因居地而来

 

    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

 

    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业。

 

复姓变单姓的几种情况

 

一、“孙”“袁”“马”可能是从“公孙”“轩辕”“司马”等姓简约而来。

 

二、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

 

三、“朱”和“田”则可能是“猪”和“天”之音。

 

    金代女真人改汉姓,《金史》记载“兀颜曰朱”和“呵不哈曰田”。 “兀颜”和“阿巴嘎”(即“呵不哈”)分别是女真语的“猪”和“天”;他们嫌“猪”太鄙俗,“天”又太神化,于是用“朱”和“田”来替代。

 

四、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