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快跑,一路向西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5-05-22
刘邦快跑,一路向西
  
  泪痕春雨
  
  刘邦在陈留打开局面后,又率军攻打距陈留不远的开封。
  
  刘邦攻打开封,大约是因为,开封也是一块肥肉,总而言之,打下开封,不但能获得大量物资,更可以收编不少军队。
  
  但是,刘邦很快就从开封城下撤军走了。刘邦选择从开封城下撤军,大约是因为,简单的接触后,刘邦就发现,继续打下去,就有可能钝兵于开封城下了。而能不能攻下开封,并不影响西征的军事计划,所以刘邦就果断的把军队撤离了开封。
  
  离开开封,刘邦就率军北上白马,攻打秦军将领杨熊。在打败秦军将领杨熊后,刘邦收编了多少军队,我们不知道。就我理解,应该会扩编不少军队的。
  
  现在的刘邦,为什么还不直接向西进军,却以陈留为中心,向北进军呢?主要原因,大约还是因为刘邦感觉兵力不足,所以想以陈留为基地,继续扩编一些的军队。
  
  因为,以两万多人的部队,就去进攻秦国的本土,依然是有些难度的。
  
  但是,除了在陈留,因为有郦氏兄弟帮助,刘邦迅速打开了局面,随后的战果似乎并不明显。
  
  刘邦在陈留一线,停留了大约一个月时间。于是,就南下进入了韩国故地颖川郡。
  
  刘邦在颖川郡,先攻破颖阳,并对颖阳进行了屠城。
  
  刘邦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大约是因为攻打颖阳时作战不利,这场胜利的损失比较大。所以,刘邦对该城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
  
  也可能因为,颖阳的秦军,一直在威胁张良为代表的韩国旧势力发展。所以刘邦对他们进行了报复性的措施。甚至这次军事行动,本身就是刘邦与张良合作的结果。
  
  在此前后,赵国将领司马印率领一股军队,有南渡黄河,伺机从函谷关进入秦国本土的意思,于是刘邦率军北上截断黄河渡口。
  
  当时,巨鹿之战已取得胜利三个多月了。但是,项羽依然率领诸侯联军,与章邯大军在对恃着。在取得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为什么一直无法迅速扩大战果,一举击溃章邯的军队呢?
  
  就我理解,大约是因为在巨鹿会战前,反秦联军都能感觉到,大家随时有被秦军歼灭的危险,所以他们联合协作的动力比较大。而此时,秦军已被压缩的不敢露头了,所以他们实现联合协作的动力就比较小了。在这种背景下,项羽的权力、地位、实力都明显上升了,却反而一时无法击溃受过重创的秦军了。
  
  现在项羽坐镇河北,统率诸侯联军与章邯大军对恃。项羽最害怕的事,是什么?
  
  显然就是诸侯联军,现在突然自行其事。比如,一看反秦形势大好,所以就都忙着去抢地盘了,甚至是想率军攻打秦国本土了。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项羽作为反秦联军最高统帅的地位,就变相丢失了。因为,大家都一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样子,项羽这个大军统帅,还能管谁呢?恐怕只能管自己的嫡系小弟了。
  
  从这层意义上,刘邦率军北上截断黄河渡口,阻止司马印南下,很大程度上,是与项羽默契的结果。否则,单纯的截断黄河渡口,是无法阻止那些拥兵大佬,试图南渡黄河,从函谷关进入关中的企图。
  
  对项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把这些诸侯联军都团结在自己身边。只要实现这一点,项羽现在占领多少土地,并不重要。因为,项羽作为这样巨大的军事集团首脑,即使什么只占据着大军驻扎的地区,也可以号令天下的。
  
  对项羽而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诸侯联军,愿意继续追随在自己身后?
  
  因为,天下似乎已无主了。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陪着项羽与章邯对恃的诸侯。是什么心情?尤其看到别人(类似刘邦的那种大佬)四处攻打城池、扩编军队,甚至伺机进入秦国本土时,他们会怎样想?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他们绝不是活雷锋!他们在这里拖住秦国最大的一个兵团,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危险,别人却趁机抢夺胜利果实。这叫什么事?
  
  无论谁处于河北战场,陪着项羽和章邯对恃,都会想到这个问题。就是项羽本人,也会想到这种问题。
  
  问题是,因为项羽现在已成为反秦联军的事实首脑。有句话说,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现在的项羽,必须得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问题了。一切是显然的,如果项羽现在也忙着抢地盘,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就可能走出困境。到时整个反秦联军,就有可能再次陷入被动之中。
  
  虽然跟随在项羽身后的拥兵大佬,都会觉得,自己与秦军主力对恃着,别人却趁机扩张地盘、抢夺胜利果实,这很不公平。但是,大家都也知道,如果在二十万秦军依然没有击溃的背景下,大家都想着争地盘,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所以,此时的项羽,估计就得对大家作出承诺。总而言之,只要打败了章邯,什么都好。凭咱们的实力,千万不担心地盘的问题,因为只要打败了章邯,整个天下都是咱们的。
  
  总而言之,只要咱们好好合作,整个天下也得由咱们划分。所以,你们都不要太操心地盘的问题,只要打败章邯大军,大家都会得到地盘的。再总而言之,只要大家跟紧我项羽,前途肯定是美好的。
  
  虽然,话是这样说;而且,理也是这个理。但是,大家合作的动力,显然不如巨鹿之战前了。
  
  因为大家此时也是各怀鬼胎了,所以他们虽然拥有着优势的兵力,而且也在项羽的统一领导下,却一直无法击溃章邯大军了。
  
  司马印南下黄河,试图伺机入关。应该是项羽也反对的。所以,当司马印看到刘邦截断黄河渡口时,就不再强行南下了。因为,司马印违背项羽的意志,再与刘邦闹翻了,估计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但是,司马印南下河北南部的行动,应该是项羽授意(至少是项羽同意)的。因为,司马印占据河北南部的河内郡;意味着切断了章邯大军与南部地区的联系。
  
  而后来,司马印可以在河内郡封王;恐怕就是因为司马印在入关前,就已控制了河内郡。更关键是,司马印这种军事行动,对促使章邯投降,有着绝不可低估的作用。
  
  刘邦在劫断黄河渡口后,再次返回韩国故地。在韩国故地,刘邦开始了与张良的第二次合作。
  
  刘邦在投靠项梁前,曾与张良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
  
  项梁扶立楚怀王时,张良从项梁那里申请到援助后,就和韩王成回韩国故地发展去了。但是,因为这里已靠近秦国故地了,所以一直没有真正打开局面。
  
  等刘邦进入韩国故地后,张良与刘邦再次合作。
  
  与张良合作后,刘邦进入了三川郡,从刘邦现在的行军路线去看,大约是计划从函谷关进入秦国故地,
  
  但是,大约因为刘邦发现,函谷关外围的秦军力量,依然不可低估,以他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无法扫清这些外围的军事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强行进攻函谷关,很可能会被前后夹击的。所以,刘邦就听从张良的建议,迅速南下到达了南阳郡。
  
  在南阳郡,刘邦虽然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但是,因为南阳郡守率军逃到宛城,所以,刘邦并没有击溃南阳郡的秦军主力。
  
  最初,刘邦计划继续向西进军,因为,此时关中的南大门(武关),就在眼前了。但是,张良说这样做太冒险。因为,不击溃宛城的秦军,这样一路向西,到时就有可能腹背受敌的。
  
  于是,刘邦率军重新包围宛城。
  
  南阳守军看到刘邦再次率军返回,而且旗帜插得漫山遍野,顿时慌了手脚。因为,这首先表明,刘邦是报着死缠滥打,不胜绝不罢休的态度;更主要的是,刘邦率军突然返回,很可能是因为刘邦又得到了援军。
  
  因为秦国的局势越来越不利,所以南阳郡守对死守宛城,感到绝望。据说,当时南阳郡守一度想自杀,最后他的属下(陈恢)劝他,与其自杀,还不如投降。于是,陈恢到刘邦军中,劝说刘邦接受南阳郡守的投降。
  
  陈恢是这样劝说刘邦的。如果你拒不接受南阳郡守的投降,或是不优待投降的南阳郡守,前面的城池一看投降就这种结果,自然会跟你玩命对抗的。如果你接受南阳郡守的投降,并优待投降的南阳郡守,前面的城池一看投降这样有利,自然会争相投降的。
  
  刘邦非常认同陈恢的话。于是,就接受了南阳郡的投降,并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
  
  结果呢?自然是,刘邦此后一路向西,大家都争相投降。
  
  历史上的这种记录,显然是模糊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因为,史书上显然夸大了陈恢这个建议的价值与作用。换而言之,史书似乎认为,因为刘邦采取了陈恢的这个建议,所以才可以在后来的西征中长驱直入。
  
  其实,事情哪有这样简单?
  
  换而言之,刘邦此后一路行军,大家争相投降,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刘邦接受了陈恢的建议。如果陈恢的建议,真有如此大的作用,那刘邦、张良一定是弱智。
  
  因为,陈恢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事实上,这种战略、战术在陈胜、吴广领衔反秦时,就是最常见的战略战术。
  
  武臣、张耳可以席卷赵国故地,就是靠这种战略战术;甚至当时六国故地叛乱无可抑制,主要原因就是在这里。
  
  所以,如果说刘邦在宛城打开局面,就是因为应用这种战略战术,也说得太夸张了。因为,刘邦早是干什么吃的?因为,这样简单的、老套的战术,刘邦、张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想到呢?并不懂得应用呢?
  
  从这层意义上,刘邦后来一路向西,大家争相投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巨鹿之战后的6个月时间里,反秦的浪潮一直在不停的冲击秦帝国。于是,量变到质变,在刘邦进攻宛城时,人们对秦帝国的信心越来越脆弱了,所以,在特定的时刻,投降的浪潮再一次兴起。
  
  项羽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击溃章邯大军。但是,反秦联军肯定都在不断行动,换而言之,章邯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司马印南下河内郡看出来;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刘邦一路向西,高戈猛进可以看出来。其实,司马印、刘邦类似的军事行动,在反秦联军绝不是孤立。这种行动,一方面可以让反秦联军的大佬们,事实上抢占一些地盘,另一方面也会把秦军在六国故地的生存空间,弄得越来越狭窄。
  
  一切是量变到质变,于是在某个时刻,秦军对秦帝国的信心,自然就到达了快崩溃的临界。
  
  当然了,与此相伴随的,就是支持秦国的军政力量,再次掀起一波投降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章邯大军已开始与项羽尝试谈判了;在这种背景下,刘邦所遇到的秦军,也开始试图与刘邦谈判了。
  
  如果大家对秦国都非常有信心,任何招降的策略,也是没有任何明显意义的;如果大家都对秦国丧失了信心,不用你想到什么招降策略,敌人也会主动跟谈投降条件的。
  
  而一切是显然的,在你缺乏一举歼灭敌人的背景下,你自然会倾向于接受他提出来的投降条件。
  
  反秦战争是一盘大棋,所以,每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
  
  因为,巨鹿之战的胜利,就意味着秦国战略进攻的地位丧失了。在此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集团,开始试图脱离秦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刘邦的西征自然容易打开局面。
  
  反过来,刘邦西征一路取得胜利,也会让章邯军队对维持秦国统治的信心,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倾向于与项羽谈判。
  
  这种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巨鹿之战胜利半年后,突然再次出现,大家争相响应反秦大军的局面,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
  
  想当年,陈胜、吴广、周文率军西向,或是陈胜派出的大将攻打六国故地时,所过之处都是应者如云!
  
  刘邦在宛城之后的一系列胜利,自然与刘邦的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整个天下,都已不再看好秦帝国的统治了。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也突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消息,对刘邦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可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章邯大军投降项羽了!
  
  章邯大军的投降,对刘邦自然非常有利。因为,章邯的投降,意味着秦帝国最后一个大集团军消失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秦帝国的统治,自然更没有信心了。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作为西征统帅,再向前进军,自然更容易出现大家争相响应的局面。
  
  问题是,反过来一看,那就是坏事了。因为,刘邦先入关的机会,似乎没有了。因为,项羽此时率军东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刘邦再去快跑,也无法跑过项羽了。
  
  刘邦快跑!问题是,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刘邦显然无法跑过项羽。
  
  当时的项羽统率着六十万大军,刘邦统着多少军队呢?我估计也就五六万!如果项羽从函谷关进军,刘邦从武关进军。你说,谁会先到达咸阳?
  
  我敢说,如果人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就是一赔一百的赌,也没有人敢说刘邦能先入咸阳。因为,项羽所占的优势,那实在是太大了。
  
  也许有人会说,刘邦军队小,所以灵活;项羽军队大,所以笨重。在这种背景下,结果很难说。
  
  问题是,项羽如果以六十万大军作后盾,自己率领三五万人马直逼函谷呢?在当时背景下,项羽有着五六十万大军作后盾,而且拥有了震惊天下的威名,亲率三五万精兵长驱咸阳,你觉得,有人敢挡项羽的道吗?从当时的情形去,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人敢挡项羽的道。
  
  但是,项羽在章邯投降后,一直没有动静了。
  
  七月,项羽没有动静;八月,项羽没有动静。
  
  于是,刘邦利用这段时间,攻入了秦国的武关!
  
  九月,项羽依然没有动静。十月,项羽依然没有动静。
  
  于是,刘邦利用这两个月时间,进入了咸阳。
  
  更关键的是,十一月,项羽终于有动静了,但是,项羽直到十二月中旬,才到达咸阳附近。
  
  于是,刘邦又利用这两个月时间,成功的在关中地区,树立起了一个优秀统治者的形象。于是,关中的人,都希望刘邦可以按约成为关中王。
  
  这宝贵的六个月(连皮算),项羽一直没有动静。
  
  而刘邦就是把握了这六个月时间,于是,刘邦不但抢先进入了关中,更进入了咸阳,还征服关中民众的心。
  
  我们现在的困惑是,为什么项羽会白白耽搁这六个月时间。从表面上看,项羽没有道理耽搁这么久的时间啊!
  
  而刘邦可以打开局面,就是因为他拥有了这个六个月时间。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章邯大军投降后,项羽马上率军直奔函谷关,估计可以长驱直入关中了。如果是这样,刘邦恐怕连武关都没有突破。就算刘邦突破武关,等他到了咸阳时,项羽早已等侯他多时了。
  
  如果是这样,刘邦与项羽继续博弈的资本,自然就少得多了。
  
  但是,项羽就是莫名其妙的耽搁了六个月时间。
  
  项羽为什么会耽搁那个六个月时间呢?
  
  难道项羽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发现自己已遥遥领先于乌龟了,所以就睡了一觉,结果醒来一看,乌龟早已到终点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项羽为什么会耽搁这个六个月的时间呢?
  
  我想答案,还得从诸侯们的利益博弈中寻找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