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皮肤黄没关系吗?

 渐近故乡时 2015-05-22

家长知道孩子会因脐带绕颈、吸入粪染羊水等而缺氧,但对黄疸引起的脑损伤认识不足。 


作者: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黎明街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门诊 刘丽云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宝宝智力发育在早期,尤其是新生儿期出现了问题。他们知道孩子会因脐带绕颈、吸入粪染羊水等而缺氧,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脑损伤。但却对黄疸引起的脑损伤认识不足,造成终生遗憾。


  简单的说,足月新生儿黄疸生后2周内不超过12.9 mg/dl,早产儿1月内不超过15 mg/dl。足月儿2周后,早产儿1月后应目测无皮肤黏膜黄染,且经皮胆红素测定不超过5 mg/dl。生后1天的宝宝黄疸不超过6.0 mg/dl,48小时内不超过9 mg/dl。另外,黄疸增速过快及黄疸退而复现均属异常。需及时根据病情需要查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贫血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各种可能,及时治疗干预,否则胆红素过高可能造成核黄疸,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 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并且这种伤害持续终生,没有办法根治。


  很多家长一直怀疑因母乳引起的黄疸,故也容易放松警惕。但实情并非如此。


与母乳有关的黄疸: 


  1.母乳喂养性黄疸: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 3-5d 由于摄人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 >12%。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人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按照指南给予及时的干预。


  2.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1周后,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 h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3. 巨细胞性黄疸: 母乳中含巨细胞病毒,母乳喂养中传染婴儿所致黄疸。此需行婴儿尿或血中巨细胞病毒检测,呈阳性则需定期检测肝功能。


  所以家长们需要辛苦些,密切观察宝宝的肤色变化,尤其是黄疸高峰期(生后7-10天),有疑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黄疸,避免悲剧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