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在一起,房地产的玩法彻底要颠覆

 学明法律工场 2015-05-23


万科+万达=?


5月14日,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面对上百家媒体,王健林和郁亮一起抛出这个问题,却没有给出明晰的答案。


没错,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万科、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公司万达牵手了。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一系列房地产项目上深度合作。


“这代表着行业内结盟的开始。”郁亮说,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任何一家发展商都不具备全部优势和资源面对挑战,万科、万达合作就是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告别供不应求的黄金时代,中国房地产业已经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二万”合作就是标志性事件。但王健林和郁亮都强调,双方合作并非“抱团取暖”,而是在转型上的不谋而合。王健林说,通过和万科的合作,万达将集中精力,加快实施轻资产战略。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则表示,和万达合作后,万科将更好地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


近两年来,转型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主题词。此前,万科和万达已各自开始转型,“二万”结盟是转型之路上最有想象力的一个尝试。“如果(合作)成功,这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合作。”王健林说。


牵手的疑问


两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巨头毫无征兆地结盟,确实让人意外。


王健林透露,“二万”的合作是去年达成意向的,“我们正好在往轻资产转型,万科也在谋求新的模式,所以我们是不谋而合,很快大家聊了聊,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大家就签了。”


对于“二万”结盟最流行的一种理解,就是双方共同拿地,万达做商业部分、万科做住宅部分。5月14日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的阵容,似乎能验证这种理解。万达方面除了王健林,还有万达商业地产总裁齐界、万达商业地产副总裁刘海波、万达集团分管财务的副总裁刘朝晖;万科方面除了郁亮,还有万科分管战略、投资的执行副总裁张旭,万科财务总监王文金,万科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刘肖。


但王健林认为这种理解比较肤浅:“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就是个共同拿地、共同开发,绝不是这么简单,双方可能还有更深层面的合作。”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健林一共用了6个“肤浅”形容这种理解。


在记者们的追问下,王健林表示,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是一项长期计划,双方将各自成立由集团高层领衔的协调小组,以负责合作事宜日常对接,通报相关的项目信息。他还透露,日后的合作项目“二万”会成立合作公司,“万达占比会小一点儿。”


5月13日,万科股票大涨5%,但是在“二万”签订合作协议的5月14日,万科股票以微跌收盘。“二万”合作本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但是这份合作协议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在的内容。


和股民一样疑惑不解的,还有业界人士。潘石屹在微博中表示,“合作什么呢?万科会干的万达也会干,万科不会干的万达也不会干。房地产公司的合作和转型,大势所趋,但要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


业界流传一种猜测,万达已经开始轻资产转型,可能会把已有综合体中的住宅业务剥离给万科,而万科有可能把商业地产交给万达,双方进行资产置换。但一位资深业界人士认为,这种做法行不通。“万达拿地的成本极低,而万科拿地的成本比较高。如果万科把商业地产项目拨给万达,万达可能认为成本高。而万达没有必要剥离已有的住宅业务,第一它的现金流需要住宅支持,第二剥离住宅用什么样的成本给万科?”他认为万科和万达应该是新项目上合作,而不是已有的老项目。根据年报,万达2014年新购置的土地平均成本只有每1187元/平方米,而万科为4372 元/平方米。


对于万科要剥离商业地产的说法,郁亮也明确否定:“除了合作项目,我们还有各自独立发展的业务。万科并不会因为本次合作而退出商业地产。”


一位接近万达的行业人士认为,万科与万达不会凭空搞出战略合作,“一定是有可以合作的项目在先,然后想到战略合作。”他还进一步透露,“二万”很快会有一个超大型、类似“造城”的地产项目落地,在这样的项目中万科和万达确实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地方政府来说吸引力也更大。“尽管王健林反复强调双方合作不是为拿地,但是拿地的优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万达一位内部人士也证实,“双方很快就有大项目。”


从2014年底以来,万达向轻资产转型已成定局。轻资产模式颠覆了万达综合体“以售养租”的模式,万达不再需要通过住宅开发销售补贴商业地产,而是由基金公司出资,万达通过输出设计、建造、招商、运营、品牌等启动项目。轻资产模式下万达广场的所有权不属于万达所有,但是万达将和基金公司共同分享租金收益。据王健林4月15日在深交所演讲,5年内万达商业地产将去房地产化,转型为一家商业投资服务类企业,类似于酒店管理公司,完全轻资产化。


“万达不想再做住宅了,但地方政府招商时当然希望你把一平方公里的地都拿走。”万达一位高管说。这很可能是“二万”合作的源起。


但如果仅仅是房地产项目的合作,双方似乎没有必要开一个战略发布会。地产公司之间的项目合作非常普遍,万科很早就提出“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通过合作开发模式迅速做大规模。典型的代表是,万科北京公司和8大央企在合作,很少独立拿地。那么,“二万”到底还会在哪些方面合作呢?


“万科和万达都走向了海外,我们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也包括海外的全球合作。”王健林说现在还不能透露具体做哪些事,但很快有结果。


此外,“二万”在金融化上都是先行者。万达正在力推准REITs(房地产基金),万达广场通过资产证券化分成相同的份额卖给投资者,这样万达轻资产模式下庞大的资产包就获得了接盘者。早在2015年初,万达集团已和上海自贸区着手搭建准REITs权证交易平台,该平台是上海自贸区为万达设置的定向开闸REITs平台,为双向跨境资金池。若监管部门批准,万达集团可以在这个平台实现离岸准REITs,面向境内和境外发行。万科也早有行动,4月22日“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已被证监会受理。


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万科和万达是最有优势的种子选手。对于两家是否会联手,郁亮并没有否定:“未来如果有资源,我们当然需要利用,所以说有合作可能性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当然包括在里面。”


联合“革命”


至于“二万”合作时机,王健林说:“过去的时代是供不应求,没有必要合作。但时代变化,我们发现了合作的价值,双方也有了合作的心态,所以能走到一起。”


不仅仅是“二万”的合作,2015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合作让人眼花缭乱。


4月2日,中国平安人寿62亿入股碧桂园。碧桂园与中国平安将加强不动产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社区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


4月27日,华远地产与360签订合作协议,将以360的智能家居产品为基础,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华远将借此由卖房、做物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城市社区运营商角色转变。


5月17日,“二万”合作协议签订之后3天,正荣地产与小米举办发布会,将在苏州正荣幸福城邦项目试点全方位智能家居样板房——正荣提供楼盘户型产品,小米提供小米路由器为核心的智能设备。


5月20日,方兴地产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智慧工程系统、智慧社区系统和智慧客厅系统。从房地产工程、营销到业主的日常生活内容如旅游、金融、娱乐、体育等等,都将通过技术手段植入智慧化、数字化的内容,方兴地产称之为“智慧住区”。如果能做到,这将是中国第一个完整意义的“互联网+房地产”。


虽然这些房企的努力方向不同,但是目的都指向转型。这些合作都基于一个行业趋势判断——房地产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结束,开始回归社会平均利润。转型已经成为所有房地产公司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从2012年来,郁亮带领万科管理团队频频走访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等各类公司,以期获得转型的启示。行业龙头的努力传递出一种变革期的紧迫感。就在“二万”签订协议后两天的5月16日,郁亮带领万科管理层60多人走访碧桂园总部,与杨国强、莫斌等碧桂园高层交流。5月18日,郁亮再次带领团队考察美的集团。


万科转型已经有比较清晰的目标。郁亮多次表明万科未来十年战略为“三好住宅(好房子、好服务、好社区)+城市配套服务商”,10年后万科住宅业务收入占比将降至50%,以消费地产、产业地产以及延伸业务为代表的新业务群,将贡献另外数千亿级的营收。


这位深圳地产业界人士分析,在万科的这次转型中,万科物业对于公司转型重要性增加,“万科需要通过物业业务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才可以发现和提供可能的增值服务并创造利润。”


在房地产白银时代,房企竞争从拿地转移到了产品本身和生活服务内容上。谁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获得客户的青睐,万科的“三好住宅”就是顺应这种潮流。不仅是万科,以上列举的开发商都是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在产品或者生活服务内容上大做文章,以期提高竞争力。


5月11日,房地产行业品质标杆公司绿城发布了针对80后、90后的“young”系列产品,它们将成为绿城未来的主打产品。绿城一改往日主打高端产品的形象,开始为普通人、年轻人盖房子。“young”系列产品最大的特色,是针对年轻人生活、学习、社交、创业等方面提供的服务。绿城董事长宋卫平说,房地产已经从原先的“容器时代”变成“生活内容时代”,“今后的地产商谁能够在生活组织和提升方面帮助到业主,谁就拥有最重要的竞争力。”


相比这些住宅开发类公司,万达的转型最具革命性,它正走在“去房地产化”的路上。


2014年底,万达发布了第四次转型的目标。未来万达的四大支柱产业是不动产、金融、文旅、电商;不动产也要转型,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净利润的三分之二要来自租金收入。王健林说:“如果一个公司净利润的三分之二来自于房地产之外,这个公司就不能再叫房地产公司,所以我们也有打算,将来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去掉“地产”二字,变成万达商业投资公司或商业投资管理公司。去房地产化,才是实现万达商业地产的全面转型。”


2015年5月,万达内部印发了《万达轻资产模式万达第四次转型》的小册子,员工人手一册并,且从上到下组织学习。这本小册子中收录了今年4月王健林的两次重要演讲。


“万达要搞转型了,要通过学习统一思想。”万达一位高管说,万达“去房地产化”的关键点是轻资产,所以整个公司都在研究轻资产,把思路扭转过来。


在轻资产模式下,万达不能再通过住宅销售获取利润,而是要靠租金收益。如果万达广场运营得不好,租金不能持续增长,万达就无法完成对投资人的回报,万达自身也无法分享收益。“万达商业管理部门现在是压力最大的部门,因为他们负责万达广场的招商、管理、运营。”万达这位高管说,万达过去主要靠销售,但是现在要靠商业的管理提效。


与万达战略转型同时进行的,是万达内部管理变革。在轻资产模式下,一向“土豪”的万达变得抠门起来,在成本控制上下足了功夫。万达住宅项目销售动辄上百亿,而一个万达广场的年租金收益顶多2、3亿,如果还用以前相对粗放的思路管理,高企的成本就会吃掉很多利润。


万达首先从产品规划设计上着手,原来一个万达广场得花10个亿,现在要看能不能9个亿做出来。“原来10个亿是好看,但是没有效率。现在要去掉一些东西,但是功能还得保证。”万达高管说,万达在轻资产产品研究上投入的力度很大,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准,万达轻资产已经做出了不同的标准化模版。


“抠成本”的第二个动作,是人员的精简,原来一个万达广场要用100个人管,现在要看能不能用50人。“精简到50人,可能就要借助科技手段管理,这又会增加成本。但如果增加的成本太多,可能又会退一步 ,增加到60人。”万达高管说,从管理上要效率会涉及很多部门的博弈和磨合,“这对万达来说是革命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