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能随俗惟求己,除却玩瓷都让人”

 静心斋788 2015-05-23



刊登于2011年第1期《文物鉴定与鉴赏》
总编霍雪松 最后修改时间 2011/01/12

《前言》

2010年12月,《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总编霍雪松先生对自己的采访稿。这次采访稿刊登了自己的照片。主要是原因是自己一向低调,收藏界很少有人见过自己。于是,有些人打着“萱草园”字号做些不道德的事情。为此,自己不得不在这里刊登一下自己的近照,防止有人滥竽充数。

文字:3120;照片:1枚。

《正文》

讲到卫晓非了解他的人屈指可数,但说到萱草园主人在收藏界却是大名鼎鼎。带着对这位收藏界低调、神秘人物的好奇走进他那简单又典雅的寓所。卫先生1972年生于山东文登。书香世家,其父卫伟,早年留学日本、酷好祖国传统文化,很早就结交了诸多海内外书画家及收藏家。现在卫家仍保留着不少当代名家题字。其中较为罕见的有李可染、谢稚柳、陆俨少、钱君陶、唐云、陈佩秋、耿宝昌等所题堂号。华夏大地名藏家众多,能拥有这般名家所题堂号者,则为数不多。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晓非从小就与艺术品结下不解之缘。

1.您为什么重点收藏清官窑瓷。

卫先生的父亲在古代书画与明清官窑瓷两方面造诣最深,性格豪爽,交友广范,与李可染、谢稚柳、陈佩秋、启功、亚明、青山衫雨、小林斗安等名家成为莫逆之交。交流较密切收藏家有王世襄、朱家缙以及日本的松冈清次郎等。在与众多名家交往中,接触大量的历代书画、陶瓷珍品,特别对瓷器产生浓厚兴趣。最后,让孩子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明清官窑瓷鉴赏中。

与众多收藏爱好者相比,晓非的学习环境得天独厚。围绕在超一流的收藏、鉴赏家之间,无形中让他产生了一种历史使命与责任感。 2000 年,晓非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一个以明清官窑瓷鉴赏、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个人网站——萱草园官窑瓷网站(简称萱草园)。萱草自古就是我国的母亲草,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少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以便减轻对远方遊子的思念。唐朝诗人孟郊曾作《遊子吟》脍炙人口,诗中写到:“慈母手中线,遊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的“寸草”即是遊子临行前为母亲种植的萱草,期待日后开花慰藉母心。晓非少年时期就喜欢栽种萱草,后来母亲因病去世,为纪念北堂,于是在制作网站时,定名为萱草园,期待他日自己能独享一园,园内遍栽萱草,交遍天下瓷友。

2003 年,月刊《艺术市场》邀请,在该杂志设立《萱草园》栏目,担任专栏作家,每月以萱草园主人为笔名发表一篇明清官窑瓷鉴定文章,开始了较为系统、细致的研究生活。两年半后,又受《收藏界》的邀请,在该杂志设立《萱草园谈瓷》栏目,继续接近两年的专栏创作。随后,逐渐扩展到《收藏》、《文物天地》、《文物鉴定与鉴赏》、《中国收藏》等其它杂志。

可以说,萱草园主人是近年较为突出的瓷器研究者之一,陆续发表的鉴定心得为普及明清官窑瓷收藏、鉴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如此,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为其以后出版的《萱草园谈瓷》亲书前言,称其学问严谨、功力扎实。

2.您的收藏理念是什么?爱好,投资,研究?

由于受家庭环境所致,晓非大量接触海内外顶级收藏家及藏品,在收藏理念方面注重格调、完整、精美、珍贵。特别是明清瓷方面,深受其父亲影响,偏重接触明早、中期以及清三代御厂制品,这些都为以后整理相关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最初,晓非对明清瓷仅仅是多有接触而已。随着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对某些历史时期代表作产生兴趣,将瓷器鉴赏培养成为个人爱好。随后,又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日所学,不断摸索,整理出一些随笔与感想。经过进一步完善后,最终将部分感觉良好的鉴赏心得整理成文章发表在杂志上。

雍乾时期,景德镇著名督陶官唐英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未能随俗惟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晓非敬仰唐英的艺术造诣及气魄,改原句的“读书”为“玩瓷”,特别让书法家陈佩秋与瓷器鉴定家耿宝昌两位老先生题写成对联与中堂,做为时刻激励、警戒自己的座右铭。也正是这幅对联,可以确切表达出萱草的收藏理念。

3.日本的收藏市场对我们的收藏有什么可借鉴?

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内经济腾飞,也出现过一段相当火爆的艺术品投资热潮,二十多年过去了,其中很多实例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由于泡沫经济、通货膨胀,当时的日本情况与现在的大陆有些仿佛,简单概括为:“什么都值钱,只有钱不值钱。”为了财产保值升值,艺术品投资成为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三大投资项目之一。如果投资得当,回报丰厚。但假如不懂盲从,则容易受骗上当。现在看来,当时有不少艺术品投资者最终一败涂地。 其中损失最大、后果最严重的应该是那些对瓷器鉴定不太了解,却执着收藏了无数仿品的受骗者。当时由于景德镇少数人暗地模仿制作仿元明清古瓷,最后悄然流入日本市场,使得很多崇拜、热狂中国官窑瓷的艺术爱好者、投资家上当受骗。不少藏家收藏数百件、甚至成千上万件景德镇当代仿制品。对仿品的投资,是古玩投资者最大的忌讳,因为仿品还有别于相对世代明确的现代艺术品,较难谈上价值与市场流通。 其次是对现代艺术品的投资。为了开拓市场、赚取最大利润,当时的中介、拍卖公司用各种手段、语言来炒作、引导部分投资者收藏现代艺术品。现代艺术品保真,因为作者还活着,造假可能性不大,甚至没有仿品。现代艺术品必然随着年代久远而升值,如同投资好的原始股一般。结果日本的当代艺术价格也迅速飙升,近乎天价。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现代艺术转眼成为近代艺术,甚至变成称不上艺术的“艺术品”了,那些当年炒作旗手也在赚足钞票后销声匿迹。于是,所谓的现代艺术大师与他们的艺术品在人们没有来不及记住他们时,就已经被历史潮流吞没、无影无踪了。

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繁荣,数年前也有不少公司涉足现代艺术品。听到这个消息,日本业内一片唏嘘,因为他们清楚:历史又将在中华大地重演,只是持续时间可能更久、规模更大、结果也必定更加悲壮、惨烈。 国内收藏起步不久,随着经济发展与投资需求,收藏风气还会愈演愈烈。收藏市场规则与秩序相对不完善,因此,我们的现代艺术品投资者一定要小心面对、冷静、谨慎应付。

多年的明清瓷瓷器研究,晓非发现市场运营环节同样不可轻视,觉得收藏不仅需要好的理论研究者,也需要好的市场运营者。所以,他慢慢改变以往轻商重文的片面态度,盼望自己能在做好文化研究同时,也能进入市场,成为星星之火,给市场带来一点光亮。其实学习研究与市场经营并不冲突,关键在于自己的价值取向。 晓非觉得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运作多注重售前服务,容易急功近利。其实,一个成熟的市场更应该注意售后服务,如果能够确保艺术品投资者利益,比如将艺术品同房地产同样对待,做到可以抵押、贷款,必然会吸引更多资本家参与到艺术品投资中。显然,做好这点并不容易,涉及到资金、信誉等很多方面,但却并非无法实现。

4.听说您成立了一个官窑研究组织,您能否谈谈这方面?

成立一个官窑研究组织是自己的多年夙愿,由于自己一直没有回国,难以确定交流场所,因此这一行动尚未走上正轨。现在的国内有不少初学者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及负责任的老师,最终走入偏门。晓非自觉不敢奢望改变大环境,但可以开辟一块小天地。纵然场所不大,也会因为我们而严谨、纯净、务实。暂时计划官窑瓷爱好会主要经营两块,一是无偿服务部分,对象主要为喜欢明清官窑,但缺乏良好学习环境的收藏爱好者。自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交流学习,其实学习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能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接触实物,反复上手机会。第二是有偿服务部分。主要为提供咨询、引导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艺术品投资者正确投资明清官窑瓷收藏。最终利用有偿服务所得资金,实现无偿服务运转。通常官窑瓷爱好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小规模展览及鉴赏会来创造交流学习机会,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使藏友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学习进步,并且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交谈中晓非是个很书生气的一个人,即是讲到近几年上海有人冒充“萱草园主人”的名号坑蒙拐骗时,也是轻言淡语。多年的瓷器研究性格已形成习惯,所以进入市场并非本意,一旦国内收藏风气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自己便回归理论研究。总之,晓非回来就好!

图:萱草园主人近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