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把“智慧收藏”建成一个广大藏友可以广泛参与和互动的民藏阵地,我们面向广藏家推出五大专栏:【藏家笔会】(藏家学术方面的原创文章)、【大藏家】(对民藏中的大藏家专题报道)、【秀宝台】(宣传民藏中真精珍的藏品)、【文玩雅鉴】(现代艺术品的品牌推广)和【民间艺博】(民间古玩店、艺术馆、博物馆品牌宣传)。 清乾隆 茶叶末游如意耳橄榄瓶 茶叶末釉,旧称厂官釉,是雍正,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其特点是多以灰白色的“大青土”做胎,胎体自身质地较粗糙,其釉面往往呈现蛇皮般的绿色。唐英在反复试验创烧的基础上,吸取了这种釉色失透的庄严,沉稳的优点,又同时利用窑变形成的黄、绿色阶变化,从而新创了高雅精美而又含蓄典雅的茶叶末釉色产品。这种釉面是以铁为呈色剂,因为是高温釉,其发色稳定,无明显透光。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青褐色釉面上散布着黄色斑点或丝纹,再加上都是用于白色瓷胎表面,产品更加规整。本件拍品便是具有上述茶叶末釉色几乎所有特点与优点于一身的传世之佳器,尤其在背面一抹黄半点呈现散射状分布,宛若静谧夜空一颗流星滑过的艺术效果,深邃而又可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外各个拍卖会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充分体现出“大道至简;至简者,至美也”的审美境界。此时的釉面“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若玉,瓶为范,最养目”,在当时便被视若“秘釉”,御窑厂专烧仅供皇室使用,常欣赏其气色有养目、明神之奇效,品级极高。在乾隆年间,此瓶的宫廷地位远远高于同类单色釉器物。此造型在传世品中十分少见,为难得的乾隆官窑低温釉器中的精品。且传世者绝少,发表者仅见日本出光美术馆有相同作品收藏。在两个多世纪前的乾隆盛世中,这种釉色的瓷器可以说是品味与尊贵合二为一的顶级艺术品。其实,颜色釉瓷器之美大致不靠装饰,而只是以单纯和谐的本色取胜,使人可以透过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气质领悟“瓷之韵”,也是其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之一的关键所在。 此瓶敞口束颈,溜肩敛腹,胫部外撇,颈部、肩部与胫部突现对称的四道戟状棱柱,故名。圈足较浅,足端旋修工整。其造型为仿古青铜尊,初见于雍正朝,为乾隆朝所沿袭,品种多见单色釉。整件器物通体施茶叶末釉,其釉面平整光润,质地细腻匀净,肩部装饰如意为耳,更见精巧,为乾隆早期官窑单色釉精品。足底阳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方款。此瓶典雅隽秀的器型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道教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体现了古人乾隆皇帝非凡的审美情趣。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文物,王公大臣也是投其所好,极力搜罗贡献,珍宝文玩从海内外源源不断的涌入皇宫,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文物收藏中心。乾隆皇帝鉴赏文玩追求十全十美。造办处制造物品一般先画小样,让皇帝过目,然后皇帝本人再提具体要求。当时的官窑瓷器生产流程也是如此。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乾隆瓷器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顶端。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繁缛者多姿,简约者含蓄,特殊品种亦为一代之奇。至于督陶官唐英对当时瓷器的杰出贡献,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一段传奇,留给后人包括本件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在内的无数瓷器艺术精品。 怎样辨别瓷器老旧: 现在还在用眼学和听音来鉴定瓷器已经过时,用这种方法很可能让你收藏到假的宝贝,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当他们去鉴定的时候,一大部分都是假的,表面一模一样,没有一点的瑕疵,但是,禁不起科技的鉴定。呼吁收藏家爱好者们,运用微观痕迹鉴定法,才能让您少买假瓷器,让收藏更有尊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眼学和科学相结合,古代艺术品鉴定必走之路。 智慧推荐 这时候微观痕迹鉴定法出现, 通过对瓷器内部微观图分析,可以知道瓷器新老,以及是否作假等信息。对于瓷器微观形态造假者是不能模仿的一模一样,每个瓷器代表某个时期某个环境下,会展现不同的微观形态,这样利用微观痕迹+眼学就能很快鉴定出瓷器的真假。 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的优势在于古陶瓷新旧鉴定、一件被鉴定器物是新的还是老的,是真品还是仿品是很容易做出确切结论的;在确切年代的鉴定上它是不具优势的,他不能准确断定器物的年代。因此,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技术强调目鉴与科鉴相结合。依靠目鉴解决年代问题,依靠痕迹鉴定解决新老问题,窑口问题依靠两种方法相互印证。 借助Anyty[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用于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是陶瓷鉴定的重要方法,为古陶瓷等文物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收藏鉴定来说,依托传统目鉴结合现代科技鉴定,是古陶瓷等文物鉴定必然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