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色釉瓷器!如何收藏?鉴定点又有哪些?

 蜀山玉 2022-02-14

今天《天下寻宝》编导和大家聊一聊“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是指在无色透明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控制其烧成气氛和温度,使之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吸取宋元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单色釉无论是种类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借取青铜造型,吸收汉绿釉,唐三彩的蓝,定窑的白,秘色瓷的青……使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出现了空前的繁华。

简约而又不简单,在一件件单纯以型和色而组成的器物中,美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去除了繁复的装饰,让人在赏心悦目之后,得到最大的充盈和满足。

这件黄釉盘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大清雍正年的黄釉盘。

图片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黄釉暗刻云龙莲瓣盘】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高4.4厘米,口径24.8厘米,足径5.8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微撇。通体饰黄釉,色调较深。盘心暗刻正面云龙纹,内壁刻双龙赶珠纹,隙地暗刻朵云纹。外壁近足处黄釉下以青花莲瓣纹一周,纹饰细腻。

白釉瓷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乾隆时期的白釉瓷,是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高温单色釉瓷器。

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称作“仿白定釉”,因白度较高,有粉润之感,故又名“粉定”;二为仿宋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因胎体极薄,暗刻花纹内外均可映见,同时花纹边上显出淡青色,余为白色,故又名影青、映青、隐青等。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款白釉凸雕莲瓣口瓶】

  乾隆款白釉凸雕莲瓣口瓶,清乾隆,高27.4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8.5厘米。
  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图片
清乾隆 白釉包袱式水呈
图片
清乾隆 青白釉高足碗

蓝瓷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乾隆时期的蓝釉瓷,是含有少量氧化钴的石灰碱釉,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霁蓝釉。色调浓艳,因皇家在天坛祭祀时有所使用,故也称“祭蓝”;天蓝釉。呈色稳定,釉面莹润,色调浅蓝,风格雅洁,因似蔚蓝的天空而得名。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蓝釉龙纹盘,元,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图片
清乾隆 霁蓝釉象耳瓶
图片
清乾隆 天蓝釉洗

红釉瓷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乾隆时期的红釉瓷,分高温红釉瓷和低温红釉瓷两种。
高温红釉瓷是以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因皇家在日坛祭祀时有所使用,故也称“祭红”。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豇豆红釉莱菔瓶】

  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厘米。
  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

官窑高温红釉瓷,造型多样,有盘、碗、洗、盂、玉壶春瓶、梅瓶等。均光素无纹,充分展示其釉色美。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色浓者浓艳似血,鲜艳夺目。釉色深沉者,釉面显橘皮纹。另外,盘、碗类器物的口沿均留有白边,即所谓的“灯草口”。

图片
清乾隆 红釉盘

低温红釉瓷是以微量黄金作呈色剂的金红,也称胭脂红。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乾隆官窑胭脂红釉盖碗即为代表,精选上等薄胎白瓷,碗内白釉洁白润泽,外壁施胭脂红釉,釉色匀净,色调娇艳。

图片
清乾隆 胭脂红釉盖碗

青釉瓷

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经高温还原气氛烧成,技术承袭古代各大名窑青瓷传统并融汇贯通,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青釉仿古系列。乾隆官窑青釉瓷器,可分为仿汝釉、仿官釉、仿哥釉及仿龙泉釉,均制作精美,仿制效果惟妙惟肖,足以乱真。
仿汝釉。据《南窑笔记》载:“今景德仿做,用里乐釉入青料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以这件仿汝釉方洗为代表,釉色为淡蓝灰色,与宋汝窑天青色相似。但因造型创新,故呈现出鲜明的乾隆时代特征。

图片
清乾隆 仿汝釉方洗

仿官釉。清宫档案中称为“仿铁骨大观釉”。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乾隆官窑仿官釉瓷器,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釉面开大纹片,底足露胎处涂褐黑色,与宋代官窑较为神似。但因造型多有创新,并在器底书写“大清乾隆年制”或“乾隆年制”款,为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片
清乾隆 仿官釉双耳瓶

仿哥釉。哥釉的特征是釉面布满大而深及小而浅两种形式的纹片,俗称“金丝铁线”或“文武片”。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乾隆官窑仿哥釉瓷器,釉色多为青灰色,釉面厚润,开大片纹与小片纹,仿制效果逼真。但口沿为模仿宋哥釉的“紫口铁足”特征,往往涂施酱色釉,且器底书写乾隆年号款,故较为容易鉴别。

图片
清乾隆 仿哥釉贯耳瓶

仿龙泉釉。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乾隆官窑仿龙泉釉瓷器,色调分深浅,其中深色者称豆青,浅色泛白者称粉青。民国后仿品较多,其最大区别在于:乾隆时期的单色釉瓷器造型规整,古朴典雅,色调沉稳,釉面光润,坚致细腻,有浑然天成之感。

图片
清乾隆 豆青釉葫芦瓶

酱釉瓷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乾隆时期的酱釉瓷,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单色釉。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因似用紫金包镶,故又称“紫金釉”。

乾隆官窑酱釉瓷,以这件折沿碗为代表,呈色稳定,釉面匀净,釉层光亮。器口沿施白釉,外底亦施白釉,并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制作精美,显示出了极为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

图片
清乾隆 酱釉折沿碗

茶叶末釉瓷


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瓷,文献中称“厂官釉”。其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结晶釉。釉面失透,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因似茶叶末而得名。

乾隆官窑茶叶末釉瓷,色调丰富,可分为鳝鱼黄、蟹壳青、蛇皮绿等。造型多样,风格沉着古朴。足端露胎处多涂黑褐色,外底带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是鉴定上的重要依据。

图片
清乾隆 茶叶末釉长颈瓶

黄釉瓷


乾隆时期的黄釉瓷,主要是承袭明代铁黄釉技术传统。其以适量铁为呈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因此,乾隆时期的朝廷对黄釉瓷烧造、使用及管理均极为重视。

乾隆官窑黄釉瓷,造型以盘、碗类宫廷日用器皿为主,大多光素无纹,个别的带有刻划龙纹装饰图案,使器物更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图片
清乾隆 暗花龙纹碗

绿釉瓷


乾隆时期的绿釉瓷,是以铜为呈色剂,铅为助熔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低温釉。由于釉中含铜量不同,有时还要添加少量其它着色剂,如铁、铅等,这样就衍生出多种色调。

乾隆官窑绿釉瓷,可分为孔雀绿、瓜皮绿、松石绿等多个色系。其中,孔雀绿釉是因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瓜皮绿釉是因色泽似西瓜皮而得名;松石绿釉则是因色泽、质感均与天然矿物质绿松石相似而得名。均制作精美,显示出极为高超的工艺与艺术水平。

图片
清乾隆 松石绿釉折沿洗

紫釉瓷


乾隆时期的紫釉瓷,是以锰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釉。因色如茄皮,故也称茄皮紫釉或茄紫釉。

乾隆官窑紫釉瓷,以这件深茄皮紫釉盘为代表,圆唇,敞口,浅弧腹,圈足,造型规整。盘内外满施紫釉,釉色深紫,故名深茄皮紫。器底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双圈楷体横款。

图片
清乾隆 茄皮紫釉盘

仿漆釉


乾隆时期的仿漆釉瓷,分仿雕漆和仿福建漆两种。

仿雕漆釉,先在素胎上雕出各种图案,再施低温釉。仿福建漆器釉,以朱红釉涂于器表,黑釉施于器底,胎体轻薄,形制秀巧。

乾隆官窑仿漆釉瓷,以这件碗为代表,远观其装饰效果,与木质雕漆器颇为相似,足以乱真。

图片
清乾隆 仿雕漆釉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