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症状的描述,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 导师罗铨教授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年老、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先天不足或年老致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而致眩晕;或肾精不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致眩晕、头痛。长期情志不遂,特别是忧郁、恼怒太过,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生风,或火盛伤阴,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头痛。 一、分型治疗 1.阴虚阳亢 治疗原则:滋水涵木,平肝息风。 常用方药: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中多不用黄芩、栀子等苦寒性强的药,而常用天麻、钩藤、益母草、石决明、夏枯草、生地黄、丹参、炒枣仁、茺蔚子等平肝潜阳。 2.痰湿中阻 治疗原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常用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肝肾阴虚 治疗原则:补益肝肾,滋阴生津。 常用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4.瘀血阻络 治疗原则:祛瘀生新,行血通经。 常用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 5.阴阳两虚 治疗原则:育阴助阳,温肾填精。 常用方药:二仙汤、左归丸、右归丸加减。 二、分期论治 1.早期 疾病初期,多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血压忽高忽低,头痛、心烦、失眠,胁肋胀痛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苔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养心安神为主。选用逍遥丸、朱砂安神丸之类中成药治疗。此期多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情绪、劳累有关,表现为血虚肝郁,可选用一贯煎加酸枣仁汤加减。 2.中期 上要镇、中要清、下要滋。初期的进一步发展,血压居高不降,症见面红烦热,头痛如裂,易怒,便干,脉弦有力。肝主疏泄,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气血调和,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气郁化火,肝火上扰则出现上症。治疗宜清肝降火,镇肝息风,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磁石、龙骨、牡蛎等。待血压趋于平稳,再以滋肾养阴治疗法则进行治疗。 3.后期 疾病晚期,此时已经是疾病最为严重的阶段,阴损及阳,表现为阴阳两虚为主,症见眩晕,肢冷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这说明高血压日久,全身小动脉及毛细血管都已经硬化狭窄,治疗也比较棘手,此时应益气活血、育阴助阳。温阳不可温燥太过,以免燥热之性又助肝阳上亢,育阴不可过用寒凉重镇之品,以免苦寒伤阳、雪上加霜。方用补阳还五汤、二仙汤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