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必须背的知识点15

 许愿真 2015-05-24

 1 几个先后

(1)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后再撤酒精灯。

(3)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4)中和滴定实验:洗净后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再装入相应的溶液;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判定终点;读数时,先等片刻,后读数。

(5)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

(6)焰色反应实验中: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做下一次实验。

(7)定容操作:先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下cmcm后,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8)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再加热,目的有的是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有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氮气与镁反应制氮化镁;有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实验测量的准确性,如用燃烧法测氨基酸的组成;用CO加热还原氧化铜时,实验结束后,先取出后端浸在液体中的导管,在玻璃管冷却后才能停止通入CO

(9)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的X时,需先用HNO3酸化(中和碱),再加AgNO3溶液;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要先用碱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I2检验淀粉时,溶液中不能有碱。

2 几个上下

(1)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用向上排空气法;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时,用向下排空气法。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面出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用水冷凝气体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4)判断萃取后液体的位置:密度小的溶剂在上,密度大的溶剂在下。

3 几个不能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能与橡胶反应的溶液)

(2)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不能贮存溶液,配制好即转移到试剂瓶中。

(3)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溶液。

(4)中和滴定的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或标准液)润洗。

(5)加热后的坩埚、蒸发皿不能直接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6)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药品。

4 几个标志

(1)灼烧充分的标志: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2)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由A颜色变成B颜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或且半分钟内不再变成A颜色)[A颜色、B颜色分别指滴定过程中两种具体的颜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