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营养元素过剩的症状

 yun_feng 2015-05-24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受施肥量、施肥种类、土壤特性、作物品种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很低.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一、不同种类的肥料要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   施用氮肥要防止和减少氨的挥发损失。碳酸氢氨和硫酸氨较易挥发,应该深施、沟施或穴施,而后覆土。尿素可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结合中耕顺垄撒施,使肥土相融,2天后再浇水,若浇水过早,会使尿素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   磷肥中,过磷酸钙是速效性肥料,所含的磷易被钙、铁离子固定。施用时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深施,以增加磷肥与作物根系的接触,便于吸收利用。   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以防碱土层干湿变化迅速,引起钾素的晶格固定。氯化钾一般不做追肥,做基肥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直接施用,可提前3~5d施用。   复合肥、磷酸二铵及三元素复合肥,施用时,既要避免氮素的损失,又要减少磷钾的损失。要开沟穴施后覆土,隔2~3d后小浇1次水为宜。   二、不同性质的土壤施用不同的方法   在砂性土壤中,磷肥全部做底肥,氮肥应一半做基肥,另一半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期追肥,然后浇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大水漫灌后造成漏肥。   粘质土壤中,有水浇条件的可将磷肥及2/3的氮肥做基肥,1/3的氮肥分期追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氮磷全部做基肥。   土壤施肥,要前后均稳,既要施足基肥,保证作物苗期有足够的肥料供应,又要在生育后期追肥,避免后期脱肥。   在土质肥沃的土壤中,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宜旱施,以防作物后期因氮肥过剩造成贪青晚熟,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三、因不同的作物不同的时期而施肥   各种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都有一个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处在作物的生长前期,尤其对磷的需要表现更为明显,在这时期要保证适量的养分供应。如小麦的氮临界期在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磷的临界期在3~5片叶期。棉花的氮、磷临界期都在现蕾初期。在作物的最大效率期内,作物对某一种或几种养分的需要量最多,此时施用化肥最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小麦施用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至抽穗期;玉米在喇叭口至抽穗期;棉花在全盛花至铃期。   有些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敏感性不同。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对氮、磷、钾的需要量都较大,而豆类、油菜对磷比较敏感,薯类、花生、烟草等作物对钾比较敏感。农作物对其敏感的元素吸收利用率高。   四、要适量混合施用   生产中,最佳施肥期,以既节约肥料又获得最高产量为原则。肥料用量过大,不仅浪费肥料,甚至有的还会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产量损失。氮肥过量,作物徒长,抗病及抗倒伏能力下降;还会造成贪青、晚熟,产量、品质下降。磷肥过量,生育期则会缩短,产生早熟,同时也会造成产量及品质下降。磷肥中的过磷酸钙施过多,还会形成碳酸钙这种不溶的固体物质,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   各种养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缺少某一种养分时,尽管其它养分得到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缺氮时会影响作物对磷钾的吸收,如果缺磷时会减少对氮、钾的吸收,缺钾时不利于氮的吸收。因此在施用肥料时,要注意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使各种养分互相作用,共同促进作物生长。各种肥料间的配合数量和比例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的需肥特性而定,在总体上氮、磷的比例为1∶0.7。在肥料混合时要注意不能将混合时会产生不良作用的肥料混在一起。如磷酸铵不能和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尿素不能和氯化钾久放等。   化学肥料,肥效快;有机肥料,肥效持久。化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能够相互补充,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供应,还可利用有机肥的缓冲和持肥能力,来减少化肥养分的损失,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农民施肥时要掌握:施足基肥(一般以有机肥和二铵为主);分期追肥(化学肥料)适期,适量合理混合的原则。

营养元素过剩的症状
    蔬菜养分需求量大,不少菜农误认为蔬菜施肥越多越好,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蔬菜生长造成影响。近几年来,蔬菜保护地遭受肥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常见症状有叶片黄白化、褐斑、边缘焦干;茎叶畸形,扭曲;根伸长不良,弯曲、变粗或尖端死亡,分歧增加,出现狮尾、鸡爪等畸形根。症状出现的部位因元素移动性不同,一般出现症状的部位是该元素易积累的部位。这点与元素缺乏症正好相反。由于某些元素间具有拮抗作用,所以不少元素的缺乏症其真正原因往往是某一元素的过剩吸收。

 较常见的元素过剩(中毒)症状如下:

 (一)氮过剩症氮素过多,作物枝叶生长旺盛,营养生长过旺,茎秆细弱,纤维素、木质素减少,易倒伏,组织柔嫩,抗病虫能力下降,后期贪青晚熟,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磷过剩症作物一般不出现磷过剩症,但大量施磷会使茎叶转为紫色,早衰。磷素过多,常以缺铁、锌、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

 (三)钾过剩症作物一般不会出现过剩症。如大量施用,棉花叶片过于青绿,易贪青晚熟,棉铃脱落严重,棉花品质下降。

 (四)镁过剩症作物一般不会出现镁过剩,但会阻碍作物生长。

 (五)硫过剩症作物一般不会出现硫过剩,但通气不良的水田可使根系中毒发黑。


    由于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少,所以他很容易使用过量,所以我和农友们分享一下微量元素过剩表现得症状。
 1、锰过剩症因作物而有较大差异,但多数表现根褐变,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也有叶缘黄白化或呈紫红色,嫩叶上卷等。苹果锰过剩引起粗皮病,水稻锰过剩,叶黄化,发生高节位分蘖,茎基有褐色污染物等;锰过剩抑制钼的吸收,酸性土壤上作物缺钼有可能是锰过剩引起的。
 2、锌过剩症多数情况下植物幼嫩叶片表现失绿、黄化,茎、叶柄、叶片下表皮出现赤褐色。水稻锌过剩,稻苗长势衰弱,叶片萎黄;小麦锌过剩,叶尖出现褐色斑;大豆锌过剩,叶片尤其中肋基部出现紫色,叶片卷缩。
 3、铜过剩症  多数作物叶黄化,根伸长受阻,盘曲不展,或形成分歧根、鸡爪根。水稻铜中毒,稻苗显著黄化,生长停滞;小麦铜过剩,体色变深、僵化,下叶发黄,根盘曲。铜过剩明显抑制铁吸收,有时作物铜过剩,以缺铁症出现。
 4、钼过剩症  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棉花植株含钼达15mg/kg生育无异常,但饲料作物含钼>10mg/kg,长期饲喂可能引起家畜钼毒症。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番茄、马铃薯钼过量,小枝呈金黄色或红黄色。
 5、硼过剩症  硼在植物体内随蒸腾流移动,水分随蒸腾散失而硼残留,叶片尖端及边缘硼浓集,所以硼过剩主要表现于叶片周缘,大多成黄色或褐色的镶边,叶片黄化,严重时变褐枯焦,在蔬菜作物上有所谓金边莱;水稻硼过剩叶尖褐变,干卷,颖壳出现褐枯斑;大麦硼过剩,叶片散生大量棕褐色斑点。
6、镍过剩症  作物镍过剩表现叶片失绿,脉间出现褐色坏死,燕麦镍过剩叶片失绿,白化,出现坏死斑等。
另外再加一个氯过剩症
氯中毒症  氯过剩时作物易出现烧根、死苗现象。忌氯作物如甘薯、烟草、果树等产品品质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