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话说祭灶醉司命

 昵称8018013 2015-05-24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话说祭灶醉司命

楼主:俺老年痴呆病人 时间:2015-02-11 22:51:39 点击:309 回复:2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话说祭灶醉司命

  今天是夏历腊月二十三,明天就是二十四,就是腊日过小年。旧时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这天,是传统的祭灶日。也就是题目说的祭灶醉司命的日子。民间百姓在腊日这天,给灶神送行,让他上天汇报情况。
  不过,今天在城市有多少人记得祭灶,又有多少人会去给灶神菩萨摆麻糖、抹酒糟?可能没有。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
  其实,祭灶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在古代的北方,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日,在南方,腊月二十四日也是祭灶日。这两天,古时都称之为腊日。到了腊日这天,北方和南方陆续开始祭灶,为的是祈求一家人的平安。
  《巴县志》. 风俗 . 岁时中载: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祀灶。按《梦华录》云:‘十二月二十四日为交年日,备酒果送神。”这送神,指的是送灶神,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祭灶送神,留下的传说很多,有庄重的,也有悲情的,更有些是无奈,还带着些许调侃。
  古代人们受认识世物的限制,让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神灵管着,因此就有了各种神仙。地方有土地神,城有城隍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厨房的锅灶也有灶神,等等。
  古时中国神多。多了,就如人世间一样,分有三、六、九,上、中、下各个等级。像土地、山神、城隍、灶神这些神祗,都是小神,在底层。在他们的上面,还有层级一层比一层高的大神大仙、佛祖天帝。
  自人类利用了火,逐渐习惯了熟食,而制作熟食的地方就是灶房。民以食天,这灶房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一个重要的场所,必定要一个神仙来管理,因此就有了管理灶房的灶神。
  这灶神是男是女、姓啥子,还有啥名号?也各说不一。有的叫灶君,有的叫灶王,也有叫司命的。还有更喜的,叫她老妇。
  在众多小神中,灶神是爬得最快,升得最高的一个。由灶神到灶君,再到灶王,最后叫司命。
  这又是为哪样?就两条。第一,是因为这位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与姓张的玉皇大帝有点转弯抹脚的亲戚关系。玉皇大帝瞧在姓张的本家面上,凡事总得关照一点。所以一会叫他灶君,一会儿又封了王,就是灶王爷。他老婆叫卿忌,后来就是灶王娘娘。她儿没生一个,却生了六个女儿,只比玉皇大帝差一个女。
  二是因为百姓怕它,为啥子怕它?是因为他是天廷派往人间监察官的耳目,天天同民众在一起,晓得民间的一举一动。每月要上报天廷,就怕他说坏话。这还不算,他的“手”长,喜欢伸手去管该别人管的事情。比如,他就管了该由司命管理的事情。
  司命是文昌宫的星神,主管的是凡间人的阳寿,一个人寿长命短,它说了算。因此人们对于司命,是又尊敬、又畏惧。
  按例,每个月底,灶神要上天汇报情况,禀报凡间之人谁有功、谁有错。建议哪个该奖、哪个该罚,这没错。根据功过,应由有司拟出奏章,再请玉皇大帝最后定夺。可是灶神,却依仗着姓张,与天帝是五百年前的一家人。因此在上天汇报时,往往要自作主张立些规矩。比如说,有人犯了大错,就要罚减寿命三百天,犯了一个芝麻点点大的小错,依他定的规矩,也要罚人家减寿命一天。
  本来这人的阳寿是司命该管的事情,与灶神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可是灶神这样说,玉皇老儿碍着都姓张,不好批驳。就装起两百钱数不清,来个不开腔,实际表示默许。这样时间一久,人间阳寿谁增谁减,司命往往还没有说,灶神就定下了。因有玉皇大帝撑腰,司命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乐得轻松。
  人们要活,就要吃饭,煮饭的灶房是灶神管到的。一旦灶神要耍点抖摆,人们就活不出来。因此,也只有像对待司命一样,恭维灶神、讨好灶神。久而久之,就把灶神当成了司命。
  灶神为何叫老妇?国人历来习惯,灶房里头的事,多是女人在做。不是有一句话说嘛:女人要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才是能干的好女人。因此,把灶神叫做“老妇”也不奇怪。不过,女人多做灶房的事情,到了祭灶时,却不能参与,要“男儿酌献女儿避”。到了腊日祭灶之前,女人们先要把祭灶的供品一一准备好,放在一边备用。到了祭时,女人们必须要避在屋外,不能去看祭灶的仪式过程。待到祭祀完毕以后,才能回到屋内。
  灶神是神仙,有没有人见过他?有。有一本《荆楚岁时记》的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在汉朝时,有一个河南南阳人叫阴子方,这人对父母极为孝顺,对邻里又很仁义。这天是腊日,他一早起床,进入灶房为父母亲做早饭。刚进灶房,见从灶门口钻出一个小人来。阴子方吓了一跳,正要叫喊,见小人一晃就变成了大人,转眼又变小贴在灶房墙壁上。
  阴子方晓得是灶神显圣,一时间找不到供品献给灶神,慌忙之中把家中黄狗拉了过来,还默默祈祷道:“家贫粗食,灶神莫怪,以狗替羊,焚香礼拜”。阴子方一边点香,一边在担心以狗替羊,灶神生不生气?哪晓得却投了灶神的喜好。
  原来,古时祭灶一年是两次,“伏日磔犬,腊日祭羊”。夏历六月二十四日一次,祭品是黄狗,冬季腊日一次,祭的是黄羊。天长日久,夏天热,又是秋收前后的农忙时季,就把这夏祭搞忘了。到了后来,就剩下了腊日祭灶这一次。
  这灶神好久没有享用黄狗了,看到阴子方送来黄狗,好比想睡觉送来个枕头,当然高兴。
  这一高兴,每月一次上天的汇报会上,他就对阴子方说了些好话。阴子方因此时来运转,成了豪富。后来有人问阴子方,你说你见过灶神,灶神是男是女,长得是啥样子?阴子方却是一脸茫然,怎么想也想不起灶神的模样。
  不过灶神喜欢黄狗、黄羊之类的祭品,却传了下来。富裕人家,到了腊日,往往是“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酹酒烧钱灶君喜,送君醉饱登上天。”
  富贵人家要祭灶,贫困人家也要祭灶。贫困人家猪犬牛羊肉拿不出来,鸡鸭兔鱼也没有,只好弄点瓜果豆枣,酒糟麻糖应付。
  到了腊日,在灶台上摆好豆豆果果这些供品,灶门上贴好“灶马”,就是印好的灶神像。取来酒糟,在“灶马”上抹上一遍。这灶王爷酒还没有喝到一口,酒香却是闻够了。待到起程上路回天廷汇报,已经是二麻二麻的了。前脚搭后脚走拢凌霄宝殿,会都要散了。叫他汇报时,他还一直在说好……。好啥子?他说的不是人好,是酒味道好。这一说好,大家也无话可说,他稀里糊涂就交了差。这一醉就交了差,就是民间所说的醉司命。
  这样醉司命,一次可以,二次也要得。事不过三,次数多了,就让天廷众神众仙有了看法。玉帝也晓得众怒难犯,就提醉灶神少吃点福喜。
  民间看灶神不“喝”酒了,又想了个方,上供用麻糖。麻糖好,一是甜,二是粘。灶神吃了麻糖,甜在心里。汇报时,主人家有点啥错,吃了人家嘴软,也不好开腔。就是想说主人家的不是,牙齿却让麻糖粘住了,也说不出来。除了用麻糖外,也有用糯米粑粑的:“二十四日敬灶王,糯米粑粑沾白糖。”让灶王甜在心里,却不能开口说话。百姓这样做,是对灶神的一种无奈,也带有一点调侃、嘲讽。
  还有更穷的,连酒糟、麻糖都没有,他只好写了一首诗,来倾述心中的不平,表达对世人、灶王、玉帝们只重财帛,不重人才的悲愤心情。
  宋朝有个吕蒙正,是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977)年进士,任过史部尚书,是为天官。他年青时家里很是贫穷,有时是吃了上顿,愁的是下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平时,断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也算清高之人。但对于祭灶,他也不能免俗。到了腊日,家家户户都备办了供品,到了时辰好祭灶。
  可这时的吕蒙正,教馆的束脩(劳务费)也被拖欠。主人家说给,年前能不能拿到,还不晓得。此时家里莫说祭灶神的供品,就连下锅的米都没有。吕蒙正无法可想,只好到街上走走,看有没有人要写先人牌位、神仙牌位、桃符即今天的春联。(春联一词,出现在明洪武年间。)以图换两个钱,买点供品祭灶神。
  他平时不出门,根本不晓得这些要写的东西,人家早就写好了。在街上转了一阵,一个生意没接到。转到肉铺门前,就上前问讯,写不写牌位。肉铺老板是个杀猪匠,此时不在 屋里头。老板娘见问,就说当家的不在,先人板板、神仙牌位都写好了。吕蒙正眼看天晚了,无法,只好向老板娘求情,说是要祭灶,请老板娘赊点肉给他。老板娘晓得吕蒙正是清高之人,今天来求人,也是迫不得已,就赊了半斤肉给吕蒙正。吕蒙正千谢万谢,拿着肉回了家,煮进了锅里。
  杀猪匠回来了,问起了生意,老板娘把吕蒙正赊肉一事说了。杀猪匠一听,火冒三丈,把老婆臭骂了一顿不说,立马赶往吕家。此时吕蒙正看着锅里水沸,闻着肉香,想着晚上祭灶之事。不想杀猪匠撞进来,不由分说,取筷子把肉捞了出来,拿起走了。吕蒙正见此,也只好叹息。
  到了夜间,家家都在祭灶,吕蒙正实在拿不出东西来,一时悲愤不已。取出纸来,写了一首诗:“一柱清香一缕烟,灶君今日上朝天。玉帝问起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写罢,拿起纸条在松明上点燃,说了声:“灶王爷,请带给玉帝。”说完大哭。
  也有灶神吃了主人的,喝了主人的,上天还是要说主人家的不是。主人家烦,老百姓也烦。慢慢的,人们晓得了灶神有个坏毛病,就是记性不大好。事情一多,就要搞忘。因此,灶神就把主人家事情,一天天、一件件的记在账本子上。这个账本子不是纸做的,是灰尘,就是屋梁上挂起吊吊的灰尘。人们到了腊日之前,就要扫扬尘,把扬尘打扫干净了,灶神的账本上啥也没有了。灶神没了记录,也就没法说了。久之,家家户户到了春节前,都要打扫房间。这就过年扫扬尘的由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民间习俗逐渐淡化,以致遗忘。摆的这些传说故事,不过是让我们晓得,过去曾经有过这种习俗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