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蕨菜,蕨菜图片,蕨菜的栽培,蕨菜的功效与作用

 MSAAA 2015-05-24

 蕨菜为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落叶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米以上,性喜阳,耐旱,耐寒;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世界温带和暖温带均有分布;具有其独特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利湿、止血、降气化痰的功效。

  中文学名  蕨菜  目  水龙骨目
  拉丁学名   Pteridium aquilinum  Kuhn var. latiusculum   科  凤尾蕨科
  门  蕨类植物门  属   蕨属
  纲  薄囊蕨纲  种  蕨菜

目录

蕨菜的基本知识编辑本段回目录

蕨菜图片蕨菜图片

蕨菜的形态特征

蕨菜为多年生落叶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以上,根状茎长而横走,黑色,具锈黄色茸毛;叶远生,草革质;阔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长30-50厘米,三回羽状,羽片约10对,基部1对最大,末回小羽片矩圆形,全缘或下部的1-3对浅裂片呈波状圆齿;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的联结脉上,沿边缘着生;囊群盖条形,有变质的叶缘反折而成的假盖。

蕨菜的别名

蕨、粉蕨、拳头菜、猫爪、狼萁、拳头蕨、龙头菜、虌、蕨萁、鳖脚、山凤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藏、三叉蕨、蕨儿菜、猫爪子、高沙利、鳖、蕨猫草、山甲萁、乌糯葛萁、如意菜、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

蕨菜的产地与分布

蕨菜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世界温带和暖温带均有分布;主要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缘、林下草地及向阳山坡。

蕨菜的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蕨菜常生长在海拔200米以上的荒坡,荒地和阳光充足的林缘及海拔50米左右的丘陵。性喜阳,耐旱,耐寒,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酸性、微酸性山地红黄土都能适应。它是森林伐后的一种先驱群落植物。

蕨的根状茎有自然增殖的习性,宜采取营养体繁殖。在晚春选取有不定根的根状茎,长20-25厘米,直接按原来生长深度埋于松过土的地上,经一次充分浇水之后,就能繁衍成片。还可用孢子或采挖自生苗繁殖。

蕨种在瘠土上,其高生长会受到限制,故宜在废土堆放处作地被绿化;若在疏林下作低层植被,能自成群落,杂草无容身之地。蕨叶翠绿光亮、株形婀娜,适宜成丛、成片点缀岩石园和草地;也可盆栽,供布置大型会场用。蕨叶未展开时,其叶柄可作菜,浙江俗称“狼萁脑”,经沸水掠过炒食或晒干,别具风味,有“山珍之王”的盛誉。根状茎可提取蕨粉,营养价值很高。全草可入药。其纤维可制绳缆,能耐水湿。

蕨菜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蕨菜的食用价值

蕨菜营养丰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蕨菜的饪指导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蕨菜的药用价值

蕨菜以根茎入药,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之功效,治疗食嗝、气嗝、肠风热毒等。

蕨菜常见药方

蕨菜、木耳质滑润而能利肠道,便性偏寒凉,唯与肉同炒,则较平和而味而鲜美,用于老人、虚人津血不足,肠燥便秘或大便不利;

治肠风热毒:蕨菜花(叶)焙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圣惠方》);

治泄痢腹痛: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汇天目山药植志》);

治发热不退:鲜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志》);

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或酒洗净,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饮送下。本方取蕨菜清热解毒及利湿之功。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

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后切段;木耳6g,又水泡胀;瘦猪肉100g,切片,用湿淀粉拌匀,待锅中食油煎熟后放入,炒至变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盐、酱油、醋、白糖、泡姜、泡辣椒等翻炒均匀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