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酆姓溯源及分支始祖

 昵称25677318 2015-05-24
第一章 酆姓溯源及分支始祖
   从我离开湘阴去湖南大学报到开始,见到我的姓氏的人几乎都认为我是少数民族,没见过姓酆的。的确,总的说来,在全中国,姓酆的人所占比率确是很小,据资料介绍,酆姓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姓,但在《百家姓》中酆姓的排序却在较前(第61位),可见在历史上酆姓先民也曾经辉煌过。
   解放后,大陆上的酆姓子孙为啥将“酆”写成“丰”呢?我分析,原因有二,其一,因“酆”字笔画太多,写起来太麻烦,为方便起见,都将“酆”写成“丰”;其二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四川酆都县时,见当地人民丰衣足食,周总理便建议将酆都县改为丰都县。同年922日,报经国务院批准,将酆都县改为丰都县。受此影响,在简化汉字盛行的时代,酆姓子孙便将“酆”字自行简化为“丰”。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1955年国务院頒布的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中,只将“豐”字简化为“丰”,“酆”字并未简化,且“酆”与“丰”在《百家姓》中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淡化,尤其是经过文革,不少酆姓子孙都以为我们本来就姓丰,对“酆”如何演变为“丰”,已无兴趣去考究了。
    
我的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证书上写的都还是“酆克刚”,直到来沈阳上户口时才误写成“丰克刚”。当时,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对姓氏文化的认识很淡薄,我也就没去理它。一错再错,以后有关我和儿子们的身份资料上都写成了“丰”。


第一节 酆姓溯源
   酆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个儿子子于之后,属于以封邑为姓。据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记载,酆姓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周朝初年。酆邑(今陕西山阳,一说在湖南永兴,一说在陕西户县)本为商王朝末期崇候虎的属地,周文王灭崇国后,改其国号为“酆”,到周武王姬发灭商以后,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第十七子子于于酆邑,后建立了诸侯国,封子于为为候舜,史称酆候。但因酆候太喜欢喝酒了,常常因此误事,周朝王族们觉得由他去治理酆国不合适,因此,在周成王执政时期,就改变了周武王的旨意,不让酆候在那里当首领了。
   按史籍《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十九年(公元前1084年)酆候被废。酆候被废后,其后人散居各地,约定以原封邑为姓氏,遂成酆氏一族。所以,酆姓得姓于始祖子于。而丰氏则为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后代,其得姓较周文之后裔的酆姓迟几百年,但追溯历史,郑国也是周文王后裔所建,在三千多年前,丰、酆两姓也是亲戚。
   酆姓子孙繁衍于京兆北一带,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酆姓人居住最多的地方。据《辞海》注释,酆候之地为鄂,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鄂邑,汉置鄂县,即今之陕西户县。这是我国酆姓人家最早的发源地。


第二节  我所了解到的酆姓各支及其始祖
    
酆姓后代虽人数不多,但因种种原因,经数千年迁徙,已分布于全国各地,现列举如下。
   1、江西及湖南平江酆氏
   远祖西晋新城候隆公始居洛阳,十四世孙徽公唐元和年间任吉州别驾,遂迁吉州,后其子孙散居于江西龙泉、庐陵、吉水三县。鉴公居龙泉,宋时任兴隆临江两路提邢,迁居丰城,其子祥公元朝时任御史,后隐居折桂大洲山。祥公之子文达,建炎进士,授遵化县令,生有四子,长子回吉州,其余三子分居高埠、黄埠和陈埠。传至逊公,由丰城黄埠迁临江县东溪。清乾隆年间,其二十世孙承亶公经商于鄂汉间,因遇土匪起事绕道还乡,中途经平江献钟,见其山水秀丽,遂购房居之。之后其兄承享、弟承辛、承衮随迁平江。承亶公生启口、启隆、启隈三子,其子孙日繁,族人分布于平江长寿、献钟、白峰洞及长沙县等地。
   2、湖南华容酆氏
   唐朝时长安酆姓较多,宋时以浙江居多,元朝以江西吉安居多。始祖儒虞,明洪武2年(1369年)因避温疫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迁居湖南华容县岳家山(今为酆家山),后人聚居护城白鼎村、操军中嘴村。
   3、湘阴酆氏
   始祖遇春公明洪武14年(1381年)自南直隶寿州(今安徽寿县)从西平候沐英征讨云南,次年战殁于乌蒙芒部畔,其子则宽、则荣占籍湘阴,后子孙繁衍于湘阴县境内,并成为该地区望族之一,其总祠堂为酆家庵,分祠建在中塅先锋山,土改时做为“无益公”財产分给了贫下中农,后陆续被拆,现只留下遗址。
   4、湖南绥宁酆氏
   始祖宽一、宽二、宽三,江西丰城人,明万历14年(1586年)由靖州打油街迁宁城西大冻翁溪,后裔分布于在市、枫香、双江一带。
5
、湖南石门新安坪酆氏始迁祖贵公,明洪武年间因官自江西迁湖南石门花溪峪,子孙在此繁衍,至1948年已传22代,有400多人口。
   还有山东临清酆氏、山西应城酆氏、山东曲阜酆氏及贵州、安徽、河南等地的酆氏。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经常提到"堂号""堂号"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姓氏的特殊标志,它能显示其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各族的家谱中,堂号有联系氏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我们酆氏因望族居京兆郡(今陕西长安),固堂号为京兆堂。通用楹联为:“源自姬姓,万安长安”,“望出京兆,系承酆候”。
   姓氏各支都有自己的”字辈排行“,也叫“派名”,现将我收集到的酆氏部分分支的派名罗列如下:
   湘阴酆氏:
    
民国五年(1916)湘阴酆氏先辈新修家谱时定的姓氏派名如下:
   原派:世绪知其秉,学庭火培金,宗先正本茂,嘉树荫常森。
   续派:蔚起人文盛,祥开景运昌,颂芬延德泽,品植选朝堂。
   2、山东临清酆氏:
   堂昭宽,士百之,薄家晓。
   3山东曲阜酆氏:
   世克绍绪崇,培秉茂秀升,敦振延广瑞,顺发志宜宁。
   4、山西应城酆氏:
   年世广,明玉清,宝山秀。
   5、贵州酆氏:
   文云如继人安顺,延庆和春国运新。鼎建崇恩光兆福,学绳祖德启贤坤。
   6、湖南平江酆氏:
   老派:承启瑞恒明裕传。
   新派:齐家崇孝友,治国懋经纶,念祖修纯真,清劳振后坤。
   7、安徽、河南酆氏:
   文显明敬永,汉从起运臣,忠孝家兴振,贤良世吉昌,继传修正远,积德盛名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