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林语堂的信仰改变

 微风之园 2015-05-24
 
拥抱小语20150416——荣天、萍萍整理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小说家、博士,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出身于牧师家庭,他小时候也接受基督信仰,但成年后,开始对中国圣哲思想深切爱好,极其推崇乐天知命、清静无为的生活境界,逐渐远离了基督。经过几十年的艰苦跋涉,最后又回到主的怀抱里。但他的妻子廖翠凤始终是虔诚的基督徒,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参加教会的侍奉。

1959年1月26日,美国《时代》杂志报道林语堂在美国纽约麦迪逊街基督教长老会教堂介绍他信仰基督的体验,在青年时代未接受基督,但到后来才深刻理解并接受,他说:“基督是力量,是生命的力量。神是爱,使我们今生今世有更充实的生命,所以基督是生命的根基。”林语堂的父亲是位穷牧师,而岳父是福建厦门的银行家,两家贫富悬殊。林语堂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出类拔萃的高材生,曾在一次典礼上四次上台领奖,开创了学校得奖的记录。廖翠凤是看上林语堂的才华,订婚前,母亲提醒女儿:“你觉得怎么样?林牧师家是没有钱的。”而女儿坚决又得意地说了句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话:“穷有什么关系?”林语堂在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前,与廖翠凤在国内一座英国教堂里举行婚礼,但他那时还没有真正接受基督。他去美国学习后,又到德国留学,廖翠凤陪读。从此,他们恩爱与日俱增,辗转漂泊,甘苦与共,相扶相携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1923年后,林语堂先任教于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1932年起,主编多种刊物,提倡写小品,被誉为“智慧大师”。

林语堂40岁时,曾用犀利的词锋强调“没有永生”、“没有天堂”、“尘世是惟一的天堂”。凡是不信耶稣而看过林语堂的著作《生活的艺术》的人,都认为他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和深奥的见地,他那种入世而清醒的哲学令人佩服和感动。那时,他相信死就是整个的完了,他强调我们只有这一生,而没有永生。他认为这样是很好的,可知道人类的寿命有限,这样人们必须把生活调整,在现实的环境下,尽量过快乐的生活。然而过这样的生活,心中必有困惑、犹豫、彷徨、失望和灰心。但20年后,这位自称异教徒的林语堂,终于肯定了基督信仰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基督发出的威严大光,使他变成基督徒。现在还未信耶稣的人,虽然还不曾经历神的同在,对世事的看法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地,但至少可以想像,这位幽默大师,忽然推翻了他那“尘世是惟一的天堂”的信念,而相信永生,一定有他的道理所在。

林语堂在《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著用英文写作,书名《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序言中说:“我获得宗教,走的是一条难路,而我认为这是惟一的路;我觉得没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当的,因为宗教自始至终是个人面对那个令人震惊的天,是一种与神的事;是从个人内心发出来的东西,不能由任何人来‘给与’”。他一生寻求真理,从中国的哲学到西方的存在主义,从东方的佛教到西方的各种思想和基督教,最后他在基督的大光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

林语堂在《信仰之旅》中说:“30多年来,我惟一的宗教是人文主义,相信人有理性的指引就什么都不假外求,而只要知识进步,世界就会自动变得更好。可是在观察20世纪物质主义的进展后,我发现人类虽然日益自信,却没有变得更好。人越来越聪明,却也越来越缺少在上苍之前的虔诚谦恭。我不知不觉地逐渐转向童年时代的基督信仰。我好像初次悟道一样,重新发现耶稣的教训简明纯洁得无以复加。没有人说过像耶稣那样充满怜悯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或者如此微妙玄通的话:“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18:5)这是多大的启示!是无可比拟的教训!我极受感动,觉得这是主的教训。我的探索圆满结束了!神不再是无形的,他经由耶稣变成具体可见了……《圣经》中有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两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声音……耶稣传达了对神的直接认识和爱慕,而进一步把对神的爱和遵守他的诫命,就是彼此相爱的爱,视为相等……把耶稣放入一切人类教师中,他那种独特的、炫目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来自他教训的态度和声音,及来自他个人的示范。”
林语堂说,耶稣与其他贤哲相比,就好像太阳与蜡烛,他说:“耶稣的世界是阳光下的世界,我们都愿走进这个世界,沐浴神慈爱威严的大光,驱赶我们心灵中的蒙昧,再造一个智慧和丰盛的生命。”他读着耶稣的话,就跪下来说:“你是我的救主,我的主。”是耶稣的爱即宇宙之主的爱,打动了他。

林语堂在佛、道、儒、基督教等多种思想中遨游、碰撞,最后定位在基督教,认为这是绝对真理、惟一真理。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是由佛、道、儒三家所塑造,虽然它们有可取之处,但更有不足之处。主要的问题是对人的罪性认识不足,总认为可通过教育、修养来改造。圣经告诉我们,人不能自救,必须通过耶稣的救赎才能得救,才能得到新生命。当人藉着圣经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时,精神和物质必然会发生极大的飞跃。有人说:“中国知识分子容易把基督教当迷信,而一般群众又容易把迷信当宗教。”
林语堂晚年时的领悟,也是许多知识分子寻道者共有的经验。他们在追寻真理的路上跋涉千山万水后,终于发现道路、真理、生命的答案就在耶稣身上。耶稣在世时,所有接触他的人,都因他的言行有所改变。要不就拒绝他,要不就接受他;要不就反对他,要不就降服在他的主权下。他所带给人类的,不是一种新宗教,而是一种新生命。这生命使人与永恒的神结合,从神那里领受无尽的智慧、能力和慈爱,这不是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哲理、宗教所能比拟的。

正如林语堂所说,建立个人与神的关系,是基督教的特质,耶稣正是建立这关系的惟一道路。两千年来,有无数的古今中外人士已对这独特的基督,作了最正确的抉择,他们一生因而截然不同。
200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庸教授看了《信仰之旅》后说:“这本书是林语堂个人对宗教哲学的探索历程。他不抱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客观地探讨各派宗教哲学,却冷静地选择了耶稣。他完成了他想要走也应走的探索信仰的漫长历程,实现了信仰升华。这本书是他对自己思想历程的剖析,由于他学识渊博,虽说是信笔写出,但所提出的问题、引用的论据和阐释的道理,都包含着极深刻的学术性,竟使它成为研究宗教哲学的学术专著。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社会秩序之上,而社会秩序必须来自个人的修养。法律绝对不是万能的,如果执法者的个人素质太差,无论多么健全的法律都会变成一张废纸。我们是否应到那个‘剩余区域’(指人类知识所未及的宗教信仰)里去探索呢?人活着应有个精神支柱,有个正确的信仰和高尚的理想,这个理想也许是毕生不能实现的,但只要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保持住自己的理想和尊严而不断探索,他就是一位可敬的人。林语堂的信仰是深层次的信仰,其思想境界是高尚的,像他这样的基督徒无疑是多多益善。来吧,朋友们,让我们离开容易、舒适的生活之路,踏上艰辛的探索之路,去寻求更深层次的信仰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文化界和外语界有‘东林西熊’的说法,即美国文化界佩服林语堂,英国文化界佩服熊式一,认为他们两位是当代中西文化方面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化名人。”

最后,让我们再分享几段林语堂的话:
“神是爱,使我们今生今世有更充实的生命,所以基督是生命的根基。”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给其他在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上帝真理之光是灵性的纯洁之光,在人的教训中没有可以比拟的。当他进一步教人宽恕且在他自己的生活上示范时,我接纳他为真主及我们众人的救主。只有耶稣,没有别人,能带领我们这样直接的认识上帝……这是一个领导人类的完美理想。”

本文来自:拥抱每一天 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