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歉,电子书

 真友书屋 2015-05-25

电子书与纸质书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两者身上活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自打亚马逊在2011年宣布电子书销量首次全面超越纸质书,同年爱丁堡国际书展直接拿“书籍的终结”作为分会场的名字,纸质书就出现了可能成为过时产品的隐忧。但现在事情发生了逆转。根据美国尼尔森调查公司在10个区域市场(美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巴西)的监测,2014年有5个区域市场的纸质书销量同比上升。与之比较,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仅次于巴西;而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实体书销售市场在2014年实现了整体增速10%的增长,一改前两年负增长的态势。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言必称互联网必胜的时代,读者回转心意,愿意购买更多的纸质书?在今年1月北京的一场书籍设计培训课上,曾任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的德国书籍设计师、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图书”评选活动做过近10年评委的乌塔·施奈德(Uta Schneider)从阅读者的角度描述了读书和读电子书给她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呃……我平时并不常用Kindle(亚马逊阅读器)看书,我还是喜欢一本书捧在我手里的重量感带来的特有记忆。”乌塔说,她甚至不承认在手机上的阅读行为叫作“读书”,她管那种阅读叫作“获取信息”。“对我而言,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我与图书单独相处的美好假期。当我捧着书时所感受到的重量,翻页时眼睛所看到的色彩变化,凑近它所闻到的书籍气息,这些都是我和书在一起的记忆。”她说。




众多设计师则困惑于电子书难成理想的设计效果。师从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日本设计师铃木一志在日本做了40多年书籍设计,但他面对一本电子书时,却感到“无从设计”。其中一个难题是,电子书的阅读终端太多。“电子书出现的美学倾向是‘只要能读就行了’,不是去增加它的美,而是去增加发行量。电子书终端有不同规格、不同尺寸、不同设备,你没办法用同一个规格去对付所有版本。最后大家都倾向泛用的版本,就是‘最差的也能用’版本,向低看齐。”铃木一志说。


电子书制造商们并非不知道电子书天生缺乏美感会影响它的销售量。事实上,他们从一开始就在设计弥补方案,模拟这种体验。2007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Kindle阅读器的时候,强调的一大卖点就是所使用的是接近印刷观感的“电子墨水”,而显示屏也是有别于闪亮液晶屏幕的灰色屏幕。电子书最初获得了巨大成功,至少是在销量上。根据亚马逊公司公布的数据,亚马逊从1995年开始销售书籍,在2010年7月电子书销量超过精装书销量,6个月后超过平装书销量,到了2011年4月,亚马逊每售出100本纸质书,就要售出105本Kindle电子书,同年5月20日,亚马逊在网站宣布,Kindle电子书的销量开首次全面超过纸质书销量。


不过,随着高销量到来的还有批评。高度模仿纸质书的趋势似乎并没有换来市场的广泛认可。美国书籍设计师凯琳·哥德堡(Carin Goldberg)批评Kindle的阅读体验犹如“透过一层肮脏的洗碗水看书”。相较而言,电子书出现伊始人们对于纸质书的批评——重量、不便携、昂贵等等——现在居然扭身变成了它的优势。乌塔介绍说,评选一本“世界最美图书”的标准是“性格鲜明”,而这些“性格”却全都是由它的纸质介质带来的。


给她印象深刻的一本“世界最美图书”,是一本“看上去很丑陋、闻起来很难受、用的纸张很破旧”的书,它印在根本不该拿来印书的糟糕纸张上,整本书看上去破破烂烂,装帧杂乱,但是因为这本书所描述的主题是抗议和示威游行。“当它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好像一眼看到了抗议游行中的冲突、矛盾和焦躁不安。”乌塔说。


这样的书籍设计带给读者“亲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乌塔说,“看一本书就像见一个人一样,你要像面对一个人一样去感受它,理解它。最美的书未见得是最贵的,也不一定是装帧最精致的,它应该是一本最有性格的书,也许它让你觉得像个角落里羞涩的中年人,也许它像个张扬的年轻人,当你面对一本书所感受到的情感波动,就是这本书美丽的地方。”


就连亚马逊Kindle业务主管拉塞尔·格兰迪尼蒂(RussellGrandinetti)都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承认,纸质书才是“一种极富竞争力的技术”,它清晰度高、不易损坏、便于携带,而且“电池续航力强”。他们本以为用户会争相使用时髦功能,但结果却意外地发现,难以挑战这种简单的内容载体,消费者对于公司采取的弥补措施并没有什么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2012年9月,亚马逊推出第5代Kindle阅读器时,同步推出了Kindle Paperwhite。它已经放弃模仿纸质书的阅读体验,比如,它们非但不再保证页面长得像不反光的纸张一样,甚至直接把会发亮的特点写进了产品名称里。


可是,不去模仿纸质书的电子书,接下来怎么办?豆瓣阅读负责人戴钦说,强调社交性或许会成为新时代的读书乐趣。


社会化批注是指在电子阅读平台阅读时,读者可以对所阅读的书籍段落进行实时批注。比如在豆瓣阅读,如果打开显示注的模式,你可以看到其他同读一本书的人对同一段话的批注。戴钦说,读者针对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回复,像是在与投资、理财相关的文章下,用户会相互讨论起投资经验,这种“同读一本书”的社交乐趣是电子书阅读体验的一个亮点。比如豆瓣阅读原创平台有一本书叫作《人间动物园》,其中一篇的故事是《在星期天下午动物园》,这是一个无厘头的轻松故事,讲的是缠人的小孩反复问妈妈动物园的狗熊为什么“突然跳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无厘头地反复唠叨着“跳一下”,而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受其感染,纷纷在批注里跟着起哄留言:“跳”“跳就跳”“跳一下呗”。


“我觉得这些社会化批注就是这本书在新时代的新身份。随着时间增加,这些来自读者的批注会成为这本书的一部分。”戴钦说。电子出版会让一本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作者本身的创作,读者的批注、互动、阅读社区氛围也会成为这本书的一部分,而这种社会化增值随着时间丰富,它会让一本书的价值持续处于增值状态。


另一条出路是自出版。“我们希望可以用数字出版的形式,去壮大某一部分,特别是之前在纸质出版的状态下不太方便出版的内容。”戴钦表示。比如,包括摄影集、绘本在内的画册在传统纸质出版中较难获得出版机会,虽然它们的影像很美,但也直接导致其印刷成本高昂,定价高,通常也更重,销量难以上升。这些纸质书难以克服的问题对电子书却不是问题。


“电子书可以让这些有趣的故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电子书的设计优势可以体现在如何更好表现画册,做数据设计,做更好的社会化批注,让这些批注累积数据,不断发挥它的生命力,怎么样让作者在电子出版中有更大的创作自由。”戴钦说。


目前豆瓣阅读在架书目有8100种出版社提供的书籍,5000多种原创书籍,而到今年年底,他们计划将电子书总数增加到3万种。戴钦说,读书最本质的乐趣是“通过阅读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有趣的人和故事”。在这件事情上,电子书所能承载的出版可能性要比传统纸质书更多,它的内容也更有包容性。


那么,当电子书在下滑的销售量面前试图杀出一条路,它能从纸质书长寿的成长中学到什么呢?“可是,为什么要让它们相互学习呢?”乌塔摊开手,耸了耸肩,笑着反问,要知道在为电子书做装帧设计的时候,连用的术语都不一样。“我觉得虽然电子书(ebook)中含有‘书’这个词,但它已经是跟纸质书完全不同的两个生命了。这就像是两条平行的路,虽然同是信息载体,它们身上活着的却是不同时代的特征,它们拥有完全不同的美。”


“电子书应该寻找自己在这个时代活下去的方式,它们是这个时代的新的潮流。”乌塔说,“而纸质书会以另一种姿态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它们是新的古典。”


撰文:李斐然

编辑:赵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