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古代书信诗

 杏坛归客 2015-05-25

    漫话古代书信诗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成了人们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纽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甫《春望》)在游子的心中,家书弥足珍贵。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长时间未收到书信,会使人们惴惴不安。如有不期而至的家书,则会使人们欣喜不已。陆游《得子虡濠上书》:“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作者将接到家书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朝史学家范晔和名士陆凯,是至交好友,他们常有书信来往。有一次,陆凯从江南托人给远在长安的范晔捎去一枝梅花,并赋诗一首:“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一典故为人津津乐道,成为千古佳话。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久居在外,音信断绝,如今离家乡越近越是不敢打听家人的消息。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杜甫在战乱中与亲人分离,又音信不通,在《述怀》一诗中写道:“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该诗与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作者借助细节描写,将浓郁的思乡思亲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王驾《古意》:“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丈夫戍守边关,妻子独自在吴地。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妻子给丈夫写了一封信,询问寄去的衣服收到没有。多少情,多少爱,尽在一封书信中!

    杜牧《旅宿》:“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者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家乡。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发了寂寞沉郁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含蓄蕴藉,凄绝哀婉,结构谨严,意境深远。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作者对家人的一片深情感人至深,令人怦然心动。

    袁凯《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作者的家远在三千里外的江南水乡,他惊喜地接到一封家书,家书行行文字说的都是盼望他早日回家。诗歌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既表达了家人对他的牵挂和思念,又表达了他无限思亲思乡的真挚情怀。(作者:李学开)

求乐真诚欢迎您的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