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侯纸与“烧纸钱”

 华林图书馆302 2015-05-25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这是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此诗可见,中唐时期,清明上坟就有烧纸钱的习俗了。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但烧纸钱究竟是谁发明的、又始于何时呢?传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写字的纸张,时人谓之“蔡侯纸” 。一些读书人争相购买,“蔡侯纸 ” 成了热门货。
    蔡伦老家湖南耒阳的嫂子慧娘听到这一消息,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忙对丈夫蔡信说:“你弟弟发明了造纸术,何不去把技术学来,将来我们可以赚大把大把的钱!”蔡信听从妻子的吩咐,打点行李即日赴京。他见到了弟弟蔡伦,蔡伦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可蔡信急于想赚钱,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未弄明白就匆忙回来了。回到老家,他和妻子商量,腾出了几间房子,立即办起了造纸坊。谁知他的技术没有学到家,一些工艺操作方法走了样,造了一批又一批纸,都因质量太差,无人问津。店前常常是门可罗雀,每日里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蔡信急得缺了主意。慧娘见状,眉头一皱,对着丈夫说:“不用急,明天我装死,你照我的主意行事。”第二天,慧娘突然“暴病身亡 ”,蔡信假惺惺地哭嚎叫人收殓入棺。第三天出殡时,沿途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他一边哭一边烧那些卖不出去的纸。哭着,烧着,忽然棺材里发出叫声:“快开大门,我回来了!”抬棺材的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忙放下棺木,将棺盖揭开,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我到了阴间,阎王见我是新鬼,叫我去推磨,我体质弱,推不动,正好丈夫送来了钱,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后来我又把大把大把的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恕我的无罪,说我阳寿未尽,叫我还阳回了!”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信以为真!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都想为自己死去的亲人赎罪,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信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逄这一天,人們都会給祖先焚香烧纸祭奠。当晚,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摆供品,烧纸钱、花衣,插香火、蜡烛。这些纸钱是特制的,将草纸染上颜色,加盖个金钱印,卷成圆筒状或折成元宝形;花衣表示布匹、衣服、鞋袜等;将这些东西与香烛一起焚烧,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让其在阴间“享用 ”。这些祭奠物品也表示向阴间发放了“钱财”,施舍给那些没有亲人的孤魂野鬼。满街点燃的香火蜡烛,是指引鬼魂来享受祭品、回归地府的通道。久而久之,烧纸的习俗就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而成为祭奠逝者最经常、最普遍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