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后执政期间的权力博弈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5-05-25
吕后执政期间的权力博弈
  
  泪痕春雨
  
  惠帝死后,惠帝年幼的儿子当了皇帝。因为,这个小皇帝,完全缺乏行为能力,所以吕后就开始执政了。
  
  吕后执政后,就开始扩张吕氏家族的权势。
  
  在这种背景下,吕禄掌握了北军,吕产掌握了南军;北军、南军是保卫帝国都城的军事主力。
  
  在这种背景下,吕台被封为吕王,吕产被封为梁王,吕禄被封为赵王。
  
  而在扩张吕氏家族权势的同时,吕后又开始肢解刘氏诸王的权力了。
  
  在这种背景下,齐国被切成三大块。济南郡割出来,被称作吕国了;于是吕产当了吕王;琅邪郡割出来,被称作琅邪国了,于是刘泽(刘邦远房亲戚,吕后的外甥女婿)当琅邪王了。
  
  在此过程,又不忘找碴继续打击赵国。于是,赵王如意之后是刘友当赵王,刘友之后是刘恢当了赵王;刘恢之后呢?就是吕禄当了赵王。
  
  燕王刘建死后,吕后就杀刘建的后代,让吕通当了燕王。
  
  而在此过程中,吕后也开始削弱了功臣集团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一直由功臣集团控制的相权,开始被外戚集团渗透了。于是相权被一分为二了。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陈平变成了左相,而右相被审时其(吕后的私人亲信)占据。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代表人物周勃任太尉,但是,南军北军却被吕氏成员统领了。
  
  经过这一系列布置后,我们可以说,吕氏的权力地位上升了。但是,这种权力容易夺取,却是难以难消化的。
  
  因为,刘氏诸王、功臣集团只是暂时退让了;因为,刘氏诸王、功臣集团依然拥有着强大的实力;因为,刘氏诸王、功臣集团随时都会准备反扑的。
  
  刘氏诸王的实力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后来的七国之乱中看出来。更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得知道,此时诸王的实力,远比后来诸王实力要强大。因为七国之乱,是在文帝一系列成功削藩之后的发生的事。
  
  吕后削弱刘氏诸王的行为,等于把吕氏置于了刘氏诸王的对立面。
  
  当然了,功臣集团的实力有多大,我们也可以从后来,周勃、陈平把吕氏家族灭门的事件中看出来。这些大佬虽然被挤到了边缘地位,但是他们的实力、影响依然绝不可低估。
  
  吕后削弱功臣集团的行为,等于把自己置于了功臣集团的对立面。
  
  在这种背景下,吕后虽然保持着咄咄逼人的攻势,但是,她依然一直在想办法安抚皇族、功臣集团。因为,这两个利益集团的实力,实在太大了,大到了让吕后也感觉到恐惧的地步。因为,这两个利益集团一旦达成共识进行反扑,吕氏家族估计是扛不住的。
  
  吕后活着的时候,外戚集团就等于举着两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在执政。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对自己权力的损伤,都充满了愤愤不平之意。只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火并起来,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就暂时接受这种事实。
  
  问题是,你把一个人欺负得充满了愤愤不平之意,你也会害怕他一时想不开,干出某种过激的行为。你把两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欺负的充满了愤愤不平之意,你能不害怕吗?
  
  一切是显然的,吕后根本无法真正把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的权力夺走。因为,这两个利益集团太大了,而且盘根错节,绝不是吕后可能铲除的。
  
  吕后的权力可以扩张,是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的重要代表人物,先后死了好几个。
  
  惠帝的死亡,意味着刘氏皇族在中央政府的主要代表人物消失了,因为,在刘邦所布的局中,就没有让强势的刘氏诸王在中央政府握有重要权力,所以,随着惠帝的死亡,刘氏皇族在中央政府一时变得异常孤单。
  
  因为,惠帝一直在吕后的压制下无所作为,所以我们认为,惠帝对吕后并没有什么制约、威胁。其实呢?真实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审食其是吕后的头号亲信,而且据说与吕后的关系比较暧昧。但是,因为惠帝要杀审食其,审食其也是马上就进了监狱,而且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审食基的朋友(纵横之士朱建)威胁惠帝的头号亲信闳籍孺。总而言之,外界传言,是你鼓动皇帝杀审食其的。如果审食其死了,你得想好后果。因为审食其死了,太后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太后报复人的手段有多残酷,你应该是知道的。
  
  宏籍孺听到朱建这番分析,当时就吓傻了,于是竭尽全力劝惠帝不要杀审食其。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惠帝与吕后的矛盾,远比人们想象中激烈;而惠帝对吕后的制约、威胁,也远比人们想像中要大。因为,外戚集团在营救审食其时,依然是通过运作惠帝的亲信,而无法直接迫使惠帝放掉审食其。
  
  而在惠帝死前不久,张良、曹参都死了。张良虽然早已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张良显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因为,在关键时候,功臣集团还会希望张良会出山的,而在特殊情况下,张良也绝不会置身于事外的。关键是,张良振臂高呼,可能产生的影响,谁也不敢低估。现在张良死了,而且曹参也死了,功臣集团一时难以推举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大佬。这一切,真到陈平与周勃联手,才开始改变。
  
  虽然,功臣集团、刘氏皇族因为张良、曹参、惠帝的死亡,一时势力变弱,所以让吕氏打得步步后退。但是,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的整体实力依然保存着,所以他们的力量随时都会通过重新整合,而对吕氏家族构成威胁。
  
  所以,吕后对皇族、功臣集团一方面报以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报以适当的妥协。
  
  吕氏在肢解齐国时,为了安抚齐国的情绪,就让齐王刘襄(当时刘肥已死,他的长子刘襄接任了齐王)的弟弟进入中央政府。
  
  齐王刘襄这两个弟(刘章、刘兴居),一方面有齐国为后盾,更主要的是,他们代表着被外戚压制的刘氏诸王,所以,他们进入中央政府后,一直都是高调作事。总而言之,天下是我们刘家的!天下是我们刘家的!
  
  面对这两个皇族少壮成员的狂态,吕后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却偏偏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帝国举行宴会,刘章担任酒令官。刘章就说,我是将帅的的后代,请求按军法来行酒令。太后说可以。
  
  宴会开始后。刘章说,我给大家唱一首耕田的歌。吕后笑了,你老爸出生于农家,说到种田也许懂行。你出生王侯之家,也懂的耕田?刘章说,耕田还不简单?总而言之,把真正的苗保留下来,把那些不是苗的野种都锄掉就可以了。
  
  “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
  
  刘章这种言语,其实就是公然对吕氏进行挑衅了。
  
  因为,天下是我们刘家的,现在到好,我们刘家一直受到压制,那些外姓之人却喧宾夺主,这不是反天了吗?总而言之,我一定找机会,把那些敢喧宾夺主的外姓,全部除掉!
  
  面对刘章这种无法无天的狂言,吕后只能沉默不言。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现在受到吕氏的打压,他们早就不敢言而敢怒了。现在,刘章的话,无非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如果吕氏敢打击刘章,恐怕当时就会犯了众怒。
  
  更主要的是,从实力而言,吕氏与刘氏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甚至与功臣集团相比,也差着一大截。只是,因为吕后处于执政位置,而且一惯作风比较凶悍,所以没有人敢与她公开相争罢了。现在,刘章这种刘氏少壮成员,那就是标准的二杆子,既然敢公开在这种场合与吕氏叫号,就绝不怕与吕氏翻脸相争的,甚至而言,必要时恐怕都敢与吕后血溅五步。换而言之,你吕后行事作风一惯凶悍,刘章更不是善茬。
  
  在喝酒当中,有一个吕氏成员一再被罚酒,罚到最后想离席而去。刘章上去,一剑就把他砍翻在地。总而言之,太后准许我以军法来行酒令。现在,酒令如同军令,临阵而逃,立杀无赦!
  
  这一剑砍出,直接把整个宴会的人都惊呆了。关键是吕后看到这种无法无天的刘氏少壮成员,也觉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因为,对付那些老奸巨滑的功臣集团代表,对付那些坐镇各方的强势刘氏藩王,你只要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就绝不会冒着两败俱伤的危险,与你争权。但是,这种不天天高地厚的刘氏少壮成员,从小长于王侯之家,根本就不知道吃亏为何物,而且行事风格又这样凶悍、狂妄,你真敢打击他,他肯定会玩命与你相争的。
  
  如果刘章是孤立的,吕后自然一声令下,就可以把他杀掉。问题是,刘章身后有齐国为后盾;再往深了说,有整个刘氏皇族为后盾;再往深了,整个功臣集团也会为他的行为,暗自叫好的。在这种背景下,吕后哪敢打击刘章呢?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吕后敢下令抓刘章。肯定会跪倒一大片人,求吕后原谅刘章;而刘章也会铮铮有词的认为自己无罪。关键是,真的把事弄到这一步,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刘氏少壮成员,会干出什么事来,谁也不敢保证。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吕后敢密谋除掉刘章,且不说消息一旦走漏,或是一击不中,就可能把刘章逼得挺而走险。更主要的是,因为刘章一再高呼天下就是刘氏的天下,你就杀了刘章。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因为,天下就是刘氏的天下!对此,谁敢公然否定?除了脑子进水的人,谁也不敢公然否定这句话。不要说此时了,就是汉献帝当皇帝时,也没有几个人敢公然否定这句话。
  
  因为,刘章公然打出了,天下是我们刘家的旗号,所以,各种反对诸吕的力量,都开始渐渐向他的大旗下靠拢。
  
  想当年,王陵也曾公开反对吕后说,非刘氏者王之,天下共击之。但是,当时王陵的影响力有限,而且皇族、功臣集团的利益受损没有形成事实,所以王陵高举阻止吕氏扩张的大旗,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现在,刘章高呼,非我种者,都应该鉏掉。
  
  其实就相当于,当年的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各种对吕氏不满的力量,当时对吕氏都是不敢言而敢怒;所以一听刘章公然挑衅吕氏的狂言,那都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虽然,并没有人敢跟着刘章喊这种狂言,但是,大家都是暗自为刘章的话叫好。总而言之,像刘章这样的人,那才叫真正的爷们!是条汉子!
  
  关键是,吕后对刘章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不敢给予坚决的打击。更让对吕氏不满的力量,变得蠢蠢欲动了。因为,看到刘章这样嚣张,却什么事也没有,大家自然会觉得,吕后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了不起。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对诸吕不满的力量,都开始通过种种形式,支持刘章的呼喊。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也不再沉默了。于是,在陆贾的联系下,陈平、周勃越走越近。
  
  到此为止,刘氏、功臣集团合围吕氏的时机渐渐成熟了。而随着吕后突然死亡,双方的力量平衡突然消失。于是,诸吕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们总觉得,吕氏被灭,是因为吕后死了。其实,吕后之死,固然是吕氏被灭的重要原因。因为,吕后活着,也未必能躲过吕氏灭亡的危险。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刘章在中央政府的地位、影响力就越来越高了;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陈平、周勃就走的越来越近了。如果吕后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了不起,为什么会无力阻止这种事继续发展呢?
  
  现在的诸吕,有上中下三计选择。
  
  上计,就是主动交出权力,总而言之,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我们吕氏绝对没有独霸这种权力的意思。换而言之,吕后适当的让诸吕表示退让。说得具体点,把侵占功臣集团的权力让出来;把侵占刘氏诸王的权力让出来,尽量让帝国的局势退回惠帝死前的格局。
  
  中计,就是诸吕时刻得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危机伺服的位置。所以,必须牢牢的控制好吕后为他们争取而来的权力。总而言之,让皇族与功臣集团找不到具体的突破点。
  
  下计,就是利用吕氏控制的中央政府军队,一举把蠢蠢欲动的刘章、周勃、陈平干掉。总而言之,把刘氏皇族、功臣集团中的领衔人物消灭掉。
  
  但是,这三条计,似乎哪条也看不到出路。
  
  上计似乎有出路,但是,握有大把筹码,就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去。这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在现实中,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更主要的是,你得势的时候得罪了多少人,现在把权力交出去,你得罪过的人,肯定会放过你?谁也不敢保证。
  
  这也就是吕禄在郦寄的劝说下,决定交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受到普遍吕氏成员反对的主要原因。
  
  下计,似乎有机会。实际上,那是标准的死路。因为,帝国是一个二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总和。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你依靠两枝孤零零的军队,控制着一个帝国都城了,就是你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最后鹿死谁手,也没有人敢肯定。
  
  以诸吕的实力,如果真敢利用控制帝国都城军队的机会,把政敌来个彻底清洗。且不说,它有没有实现的机会,就算实现了,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因为,诸吕敢这样干,关东六国故地恐怕马上就会变成清一色的刘氏天下,而关中呢?却显然不会变成清一色的吕氏天下;因为屠杀军政大佬的行为,会让整个中央政府的官员都人人自危的。到时关东军队大举进攻关中,吕氏恐怕就只能坐在那里等死了。
  
  中计似乎可行的。
  
  所以,吕后死时,希望诸吕不要犯下明显的错误,不要给政敌留下明显的漏洞。甚至而言之,你们不要集体给我送丧,因为你们集体给我送丧,一旦出了长安城,能不能再回去,恐怕就难说的很了。
  
  但是,中计只是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在强大的刘氏皇族、功臣集团蠢蠢欲动的背景下,就是吕后活着,恐怕也随时会发生不测的。现在吕后死了,就更不用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