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长宏 2022年4月13日 吕雉,字娥姁(xū),砀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汉高帝刘邦之皇后,通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早年嫁给泗水亭长刘邦,生下刘盈和鲁元公主。刘邦即位后,吕雉参与诛杀韩信、彭越 。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成为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统治期间,尊崇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实行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刘邦在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六月即已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即位为皇帝后,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类我”。戚夫人受到宠幸,常常跟随高祖前往关东,日夜哭泣,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吕后就让他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张良对吕释之说:“陛下在战争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如今是因为爱而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说能了结的事。但是,陛下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的高士),却始终请不来,因为他们认为陛下对臣下态度一贯傲慢。如果你们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陛下一定会看见。陛下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吕后立即付诸实施。吕后派吕释之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结束,但是,刘邦也在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伤。而且,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严重。此时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因此,刘邦废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张良劝阻无效,托病不再上朝。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假装听从,实际上废立太子的想法毫无改变。 一次朝宴,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刘邦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逃避我。为什么要随从我的儿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 四位老人敬完酒,离去。刘邦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听说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说:“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你唱一首楚歌。”歌词说:“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啊,横渡四海。横渡四海啊,还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有什么用呢。”从此之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吕后性格刚毅,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杀人立威。第一个被她选中的就是已被废为淮阴侯并监视居住的韩信。她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不久,梁王彭越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雉,彭诉说无罪,吕雉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对刘邦说:“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杀掉并剁成肉酱分赐与其他诸侯王。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病情加重,吕雉派良医进行治疗。刘邦自知已经病入膏肓,赐医生金钱,把他们赶走,拒绝治疗。吕雉见刘邦病已不治,出于国家政局稳定,她到刘邦病榻前问国家关键职位人事。 吕雉问:“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也去世了,谁可以代替他呢?”刘邦回答:“曹参可以。”吕雉又接着问曹参之后人选,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比较憨厚,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才智有余,但是难以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但是安定刘氏的必然是他,可以让周勃担任太尉。” 吕雉还想接着问,但是刘邦说:“再往后的事情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亦即你也活不了那么久。” 后来朝廷的重大的人事基本上按照这次病榻问相的结果来安排。审食其虽然凭借吕雉之宠而在王陵之后一度为左丞相,但主要是服侍吕雉,并不治事。而陈平亦佯为自保,亦不过问政事,吕雉对陈平深为赞许。 同年四月,刘邦去世,时龄63岁,吕雉在此后四天秘不发丧,与审食其商议杀光功臣,后在郦商的劝解下放弃此举,为刘邦发丧,大赦天下。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太后,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雉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及宦官张卿,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友,梁王刘恢亦自杀。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的政策,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雉不高兴,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后又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陈平、周勃虽然不服,也只好顺从。审食其不处理左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专门监督管理宫中的事务,像个郎中令,吕雉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吕后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去世,陪葬于长陵。《史记·吕太后本纪》评价她执政期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极大的肯定。62岁的吕后病逝,随后即发生了所谓的“诸吕作乱”。最后在以周勃、陈平为代表的军功元老集团和以朱虚侯刘章为代表的刘氏皇族的通力合作下得以平息,吕氏势力也在血雨腥风中被连根铲除。汉少帝以非刘氏子孙而被废弑,军功元老集团商议后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这一过程,史称“诛吕安刘”。
其实故事还得细说分明:刘邦当年曾议定了萧何、曹参等十八侯的位次,吕后则下诏尽列所有功臣侯们的位次。吕后希望获得军功集团支持的心态是显而易见的。在对军功阶层实施大规模封赏之前,吕后已经成功完成了对汉代“宫廷势力”的组建。在刘邦时代,“三权分立”中的宫廷势力,并没有形成制度化运作,宫廷权力的强大,严重依赖于刘邦的个人威望。这一阶段,宫廷禁中与政府外臣之间并无隔绝之感,譬如将军卢绾即经常“出入卧内”。高祖十一年,更是发生了樊哙闯宫,指责刘邦不与外廷大臣们议事的事情。刘邦之后,这类外廷大臣闯宫之事在汉代再也没有发生过。 刘邦去世后,惠帝即位,吕后执掌宫廷达15年之久。吕后的个人威信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在巩固宫廷势力方面,自然要寻求体制化的帮助。所以史书记载:“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也就是说,吕后当政期间,政令一概在内廷运作,这种运作模式,自然需要成熟的制度支撑。吕后对内廷势力制度化的依赖,突出表现在她对内廷控制权的谋求上——惠帝登基伊始,吕后即以兼有刘、吕两家之亲的刘泽取代郦商担任卫尉,负责长乐宫、未央宫等内廷宫殿的防卫工作——刘邦去世时,郦商曾反对过吕后诛杀军功大臣的计划。稍后又任命陈平为郎中令,命其长期侍奉惠帝——在外廷大臣们中间,陈平素来是军功集团中的边缘人物;陈平迁任丞相后,吕后又起用吕氏旧部冯无择担任郎中令。也就是说,在内廷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免问题上,吕后一直致力于起用非军功集团之人,至少也得是军功集团中的不得志之人。 吕后宫廷势力的正式成型,是在惠帝去世之后。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惠帝死后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张良之子张辟强在内廷担任侍中,对丞相陈平谈及吕后“哭不悲”的原因,认为是由于惠帝没有成年之子,“太后畏君等”,并建议陈平主动提议让吕氏族人人官为将,执掌护卫宫禁的南北军,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张辟强既在内廷任职,为吕后所信任是毋庸置疑的;陈平则素以见风使舵、善于迎合着称。二人之间的这番商议,随即被付诸实施。 吕氏家族吕台、吕产、吕禄等人驻长安南北军为将,意味着吕后不但掌握了各宫殿的出入守备,完全控制了宫廷,而且还掌握了长安城内外出入的守备,控制了京城;甚至可以说,对长安城内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军功大臣们也构成了一种威慑。 诸吕擅权,把持宫廷试图作乱。吕后杀三位赵王和废少帝’,本只是刘氏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并不涉及以吕氏取代刘氏皇统。高祖十二年三月,刘邦曾经与军功大臣以及诸侯王们歃血为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吕后分封吕氏为王,始终被当成吕氏阴谋取代刘氏的铁证。但需注意的是:吕氏封王的背景,是吕后称制,以女主“君临天下”之后发生的事情。称制,解决了吕后政治生涯中至关紧要的名分问题——此前,汉惠帝在位,虽然内廷一应事务全由吕后处置,但毕竟惠帝才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元首——称制之后,吕后即成了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会将吕后编入《本纪》序列。
据《史记》记载,吕后临终,曾告诫吕产、吕禄,自己死后大臣们可能会发动政变,所以要求二人“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吕氏集团的失败,恰恰败在他们没有任何取代刘氏皇族的计划,如果有计划,就不可能被军功集团和刘氏皇族集团打一个措手不及,最终遭遇灭门之祸。吕后称制期间,陆贾“病免家居”,陈平任相而不治事,日夜饮醇酒戏妇人。然而,这些军功大臣们“常燕居深念”,彼此交通。史载,陆贾在拜见陈平时,就谈及富贵至极的陈平的心中忧虑:“不过患诸吕、少主耳。”他为陈平“画吕氏数事”,促使陈平与周勃“深相结”。陈平再送给陆贾车马钱财,使他“游汉延公卿间”,暗中把功臣们团聚起来,阴谋策划“反吕”。 从汉高祖开始,到汉景帝为止,依次担任丞相的有:萧何一曹参一王陵一陈平一审食其一吕产一周勃一灌婴 张苍一申屠嘉一陶青一周亚夫 刘合一卫绾。 从萧何到申屠嘉,清一色都是汉初军功集团的第一梯队元老,只有吕产牵涉到“诛吕安刘”政变当中,是个例外。然后从陶青到刘合,已经是汉景帝时代,军功集团元老们已被岁月消耗殆尽,这三位是军功集团第二代。卫绾,则是汉代第一个非军功出身的丞相。汉朝初年,丞相按惯例只能由军功集团中的人担任,非军功集团中人不得为相——即便是老一辈功臣们差不多死光了,这个规律仍然在发挥作用,景帝年间,功臣二代们世袭担任丞相。 到了吕后时代,将丞相一分为二,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王陵在军功列侯中排位12,早年刘邦还曾以兄事之,其出任丞相,是符合游戏规则的。陈平排位比较靠后,在第47位,他能够登上相位,一方面因为出身军功集团,另一方面也和吕后的信任和提拔分不开。高祖白马之盟约定下的“三权分立”,各级政府部门一直都是军功集团的禁脔,吕后以亲近自己的陈平担任右丞相,已流露出了宫廷势力渗透政府部门的迹象,但毕竟王陵、陈平均出身军功集团,这一人事变动,仍在军功集团的容忍之内。 真正的危机是完全打破了汉初以来只有军功集团人士才能够担任丞相的惯例,严重破坏了白马之盟中的“三权分立”,必然被掌控政府力量的军功集团视作宫廷力量向政府部门的渗透。 这才是前180年军功集团发动政变,诛杀诸吕的真正导火索。吕产也由此成了西汉早年唯一一个被杀身亡的丞相。 文帝即位后,吸取吕后晚年教训,宫廷势力的触角彻底从政府部门撤出,并恢复了丞相只能由军功集团人士担任的惯例。丞相一职也再次改为一人担任,先后有功臣排名第四的周勃和排名第九的灌婴担任。灌婴死后,由排名第65的张苍继任。张苍为相15年,退休后由申屠嘉接任。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日:“高帝刑白马盟日'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日:“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 罢朝后,王陵指责两人没有在白马之盟这个原则性问题上有所坚持,陈平、周勃却反驳说:“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这不但昭示了陈平、周勃二人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且显得二人相当深谋远虑。 和刘邦“安刘必勃”的遗言一样,这段话其实也是军功集团在掌握话语权之后杜撰出来的。首先,周勃、陈平既然如此“深谋远虑”,怎么可能当面不以白马之盟廷争,下朝后反如此轻佻地向王陵吐露心迹,岂不怪哉!其二,此次事件之后七年,陆贾去见陈平,陈平反忐忑不敢相见,及至陆贾主动挑明谋划诸吕的来意,陈平才接受其建议,以500金为周勃做大寿。此后,周勃、陈平二人才慢慢走到一起——在此之前,周勃还曾有过谗言陈平的“不良及来源”。若他们真的和王陵之间有这么一段“深谋远虑”的对白,则意味着二人早已是一条战壕的同志了,又何须多年后再由陆贾来穿针引线? 吕氏部队的领袖是吕后的兄长吕泽。关于吕泽的功绩,《史记》只留下了一句话:“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具体战功则完全没有记载——这些都是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军功集团胜利后删改史料所导致的结果。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东武侯郭蒙“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悼武王就是吕泽。既然郭蒙的部队归属于吕泽,吕泽是带兵将领就毋庸置疑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郭蒙是在反秦战事中唯一被明确标识为吕泽部下的人。这正好说明吕泽率领的其实是一支独立部队。因为依据《史记》的写作惯例,没有标明属性的功臣,都是属于刘邦的。郭蒙既然特别被标示出来,很明显他不属于刘邦,而属于吕泽。 吕泽军所参加过的战斗,能够确定的比较重要的有:汉元年定三秦之战,(朱轸)擒翟王;(朱轸)汉二年破废丘,擒章邯之战;汉二年击彭城时攻占下邑,史称其将兵先下砀,估计参加了定陶之战;汉三年与项羽战于下邑,失利;参加荥阳保卫战,失利;(郭蒙)汉三年敖仓守卫战;(丁复)汉四年击龙且之战;(丁复)汉四年破项羽军叶;估计也参加了最后对项羽的围歼。但吕泽本人可能没有参加汉二年破废丘之战,因为当时其将兵据下邑,而项羽于此年末或下一年初占领下邑。 可惜史料缺失太多,关于吕泽军的具体面貌,已不太可能完整复原,但单就其部将如丁复、蛊逢受封户数之多,即可窥见吕泽军所立军功之大,用周骋先生的话说:“吕泽之功都足以封王,而其生前并没有享受封王之荣耀,直到其死后很久,才由吕太后追封为悼武王。” 如此,回过头来再看公元前180年的这场“诛吕安刘”事件,也许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解释——它不仅仅只是军功集团为了维护自己在国家行政权力方面的垄断地位而发动的一场政变,甚至还有可能是刘邦系军功将领与吕氏系的军功将领之间的权力纷争——在刘邦先后瓦解了韩信系、彭越系等军事山头之后,显然,吕泽系已经是实力仅次于刘邦嫡系的一个军事山头。刘邦晚年有意更换太子,未尝没有抑制吕系势力的用心,而最后没能成功,也很可能跟吕系山头的强大有关系。 可惜的是,军功集团彻底摧毁了吕氏集团,吕泽军团的真实面貌,也从此被彻底湮没在了时光深处。 吕后崩后留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大赦天下。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由于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从而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吕太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吕氏一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诛灭吕氏势力后,大臣认为吕雉所立的后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少帝刘弘,并在刘姓皇族选择皇位继承人。考虑的重点就是其母亲,必不能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娘家,于是迎立当时封为代王的刘恒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