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冕”、“冑”猜想

 特木哉 2015-05-26
       阎步克先生所著《服周之冕》第二章有“冕与冑的推测”,讨论周代冕的来源与可能形态,认为最早的冕很可能与冑有密切关系。
       阎先生在文中提到了“<冬戈>簋”铭文。“<冬戈>簋”时代为西周中期,1975年陕西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现藏于扶风县博物馆),在盖内及腹内壁有相同铭文一百三十四字:

器盖铭文拓本(《吉金铸国史》)
器盖铭文拓本(《吉金铸国史》)

铭文释文(《吉金铸国史》)
铭文释文(《吉金铸国史》)

       铭文第六行有“裨冑”字样,《吉金铸国史》“裨”字注释说:“唐兰训作甲……黄盛璋谓当与后一字连读为‘裨冑’,文献中常见‘裨冕’(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玉藻》、《曾子问》等篇,《仪礼·觐礼》及《荀子·富国篇》等),‘裨’有增益意,大概是指在冑和冕上增加一层装饰。”按《礼记·玉藻》:“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仪礼·觐礼》:“侯氏裨冕。”《荀子·富国篇》:“故天子袾裷(衮)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服周之冕》也是将<冬戈>簋“裨冑”与文献“裨冕”对照,寻找两者的联系,但阎先生认同“裨之为言卑(埤)也”的解释,以“裨冕”为“卑冕”,与天子之“山冕”形成高低大小的对照。而《吉金铸国史》则将“裨”看做增饰,两种解释都出自古人,这里不多说。
       除了“<冬戈>簋”,《服周之冕》里还举了其他的例子,论述颇详,虽最终未下结论,但给读者很多启发,尤其是摆脱了汉儒重新构建的“冕(及整套冕服)”的形态约束,试图寻找到早期冕的真相。
       自东汉之后,历代的冕在细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但主要构成元素都尽量保留下来,基本上就是大家熟悉的样子:冠上有一块长方形的綖板,前后垂着数量不同的由玉珠串成的旒,还有簪、充耳等各种配件。

从上到下为:沂南东汉墓中的冕、《历代帝王图》的冕、明代的冕
从上到下为:沂南东汉墓中的冕、《历代帝王图》的冕、明代的冕

       这个造型的冕其实是很“怪”的,各种设计也非常不“科学”,虽然后人附会上“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塞耳所以蔽听”等各种解释,但难以想象它一开始就会以这种形态冒出来,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改造、装饰乃至人为设计的结果。
       冕的早期模样或许能从文字本身找到一些线索。“冕”的本字是“免”,后因“免”被借作他意,而加“冃(mào)”字成为“冕”,表示是戴在头上的冠帽。另有异体字“絻”,据说以“糸”来强调串玉珠的缫。甲骨文、金文的“免”字如图所示:

甲骨文“免”
甲骨文“免”

金文“免”
金文“免”

       甲骨文和金文都表现的是一个人头上戴着“冕冠”的样子,此时的冕似乎呈半圆形,能包住头部,冠顶有凸起部分或加上类似双角、羽毛的装饰物,丝毫看不出后来木板挂珠帘的样子。而与文字相同时代的铜冑有不少实物出土,两相比较,虽不能肯定文字表现的“冕”就是头盔之“冑”,但显然铜冑给人的感觉要比后来那些垂旒之冕更有说服力。

商代铜胄 西北冈1004号大墓出土
商代铜胄 西北冈1004号大墓出土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铜胄 内蒙古宁城小黑石沟出土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铜胄 内蒙古宁城小黑石沟出土

金文“胄”
金文“胄”

       金文的“冑”字表现为“冒”上加有装饰,而中间象征帽子的部分又极像“免”字的冕冠,顶部饰物像“锐枝三出”,又和金文“皇”字的上部有一些相似。《服周之冕》里也提到了“皇”冠,认为可能是以羽毛作为装饰,也属于冕冠的一种,《文献通考》引《陈氏礼书》云:“郑氏曰:皇,冕属,画羽饰焉。《周礼》掌次之皇邸、乐章之皇舞,皆以凤凰之羽为之,则皇冕画羽饰可知也。”用鸟类羽毛做头部装饰在文明之初是很常见的做法,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就刻有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而羽冠的的主体也是“包住”头部。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爱德华·柯蒂斯拍摄的北美印第安人
爱德华·柯蒂斯拍摄的北美印第安人

       假设“冑”是冠顶增加装饰的“免(冕)”,就很容易想到《吉金铸国史》对“裨冑”、“裨冕”的解释。《诗经·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小盂鼎铭文有:“王令赏盂□□□□□、弓一、矢百、画皋一、贝冑一……”贝冑明确指出了装饰物材质,可知当时的冑确实是既好看又贵重。
       《服周之冕》还注意到金文册命常见到赐“冑”的记载,而赐“冕”之事则较为暧昧。如西周《伯晨鼎》铭文提到:“易(锡)女(汝)秬鬯一卣,玄衮衣、幽夫(巿)、赤舄、驹车……<弓彡><矢彡>、玈弓玈矢、□戈、皋冑。”其中“衮衣、巿、赤舄”都是后来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铭文里却没有冕,只出现了冑。伯晨是韩侯,《荀子》曰“诸侯玄裷(衮)衣冕,大夫裨冕”,《仪礼》曰“侯氏裨冕”,伯晨既受册命,又赐玄衮衣,理当服冕(裨冕)。而皋冑,《服周之冕》说:“被认为是蒙有虎皮的冑。”冑饰虎皮是否属于“裨冑”?既有裨冑而不再提裨冕,是古人疏忽还是两者实为一物?不管怎么说,王给伯晨的赐服刚好包括了从头到脚的一套。

伯晨鼎器铭
伯晨鼎器铭

       “冠冕堂皇”的时代离今人越来越远,虽然在有限的资料里能搜索到一些蛛丝马迹,但要论证这些猜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有待于考古中的更多新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