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理出50万!从入门到精深,99%的人都能做到

 愿天遂人愿 2015-05-26


导读

经常羡慕别人靠理财理出第二份工资?其实你也可以!随手记小伙伴、豆瓣红人@三公子的这篇文章就详细分享了她毕业5年,一路经历存钱、买基金到炒股,理出50万的亲身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 | 豆瓣三公子


先来点重磅的:2014年12月31日收盘那日,我的总资产如下:

1、股票账户(14只股票):

本金:22.5万元

浮盈:15.5万

总资产:38万

2、基金账户(2只指数基金):

本金:5.2万元

浮盈:1.7万元

总资产:6.9万

3、货币基金:2万

4、固定存款:2万

5、股权投资:5万

共计:53.9万元




从2009年10月入职到现在,我在职场上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说实话,职场上的纷纷扰扰、勾心斗角让我真正了解到社会的复杂,也让我真切感受到,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想保留原来的本我是如此的艰难。但,即便艰难,即便当下的自己正处在一个非常困扰的局面上,我依然跟自己说,不能妥协,不能放弃原则,不能丢弃真心、真诚和良知,否则若干年之后的我,一定会后悔当下做的所有决定。


职场上的事情,很难去一次性述说清楚,就好比,每个圈子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谁又能说谁是绝对正确,谁是绝对错误呢。


但是,理财这件事情却在这5年走的越来越让我欣慰,这里面的确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也有父母宠爱的成分,但也有我努力的分成,也有我耐得住寂寞的成分。


2009年知道没有钱的时候会丧失很多的主动权,知道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需要服从父母的很多安排,为了赢得生活的主动权和决定权,我开始了理财这条路。只是,最早的时候并不明白什么是理财,直观上觉得存钱是必然的选择,于是就有了2010年和2011年的“存钱大作战”。


【理财初始阶段:存钱&记账】


2010年和2011年,我的“存钱计划”简单来概括就是三张卡:


一张固定消费


一张固定存款


一张存放应急资金


因为我不需要负担大额的开支,比如房租,比如电子产品,加上单位的福利相对比较好,我有饭补,还有日常用品的补贴,所以我给自己设定的每月固定存款是工资的50%。


不仅仅如此,在2010年,为了能够更多的存钱,单位发放的加班费、应急资金等等,能不花的就不花,凑到一个整数,就乐颠颠的赶紧存入银行。闲下来无事的时候,点开我的网上银行,看着上面上涨的存款数字,一个人傻笑。好白痴的行为啊!

其次还有个重要的工具就是“记账APP”,我这里不再做广告了,估计我用的APP跟大家用的都一样。记账最大的好处在于提醒,平日里很多消费不留心就忘记了,钱包里的钱是少了,但是自己意识不到。其实,这跟浪费时间一个道理,一不留神,可能刷了几个网页,然后时间就过去了。问自己,到底这段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啥都想不起来。


记账就不一样,某种程度,记账就等于时间手帐,只要老老实实每一笔都记录下来,会很清晰的看出自己都把金钱花到了什么地方,会知道自己这个月是吃多了,还是买衣服买多了,还是买化妆品买多了,还是出去玩多了。总之,账目清单就是一个月生活的复刻回忆,时光的倒带。


正因为此,我通过记账才明白原来我是个超级热衷吃的家伙,原来我极度热衷化妆品的囤货,原来我买书的速度远远超过我读书的速度。曾经在2010年的某一个月中,我一口气购入了贝佳斯不同颜色不同效果6罐泥,一口气囤了资生堂洗发水5套,看上去好像这些日用品都用得着,可事实呢,下一个月,我就喜新厌旧不想用了,开始陆陆续续的送人。怎么说这也是一大笔开支,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散去了。


如果把自己的金库比作一个蓄水池的话,那么存钱就是往小金库这个蓄水池里蓄水,但是任何一个蓄水池都有一个出水口,那么每日的开支就是在不断放水,而记账就是守住那个出水口的阀门。记账记得好,就等于阀门控制得好,能够通过记账来克制住每日的开支,就意味这每日阀门上的比较紧,小金库中是现金流入的多,现金留出的少。


理财二级阶段——基金涉水


2010年和2011年存钱工作完成的还算满意,至少我人生第一个10万元存款就是在2011年完成。2011年我的“炒老板鱿鱼存钱计划”也顺利完成,这让我有了一定的底气去在职场面对那些纷争,也让我有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去探索“理财”的第二个阶段——“让钱生钱”,也就是涉水证券市场。


早年,我读《穷爸爸富爸爸》的时候就明白,挣钱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用体力挣钱


第二层境界用脑力挣钱


第三层境界用钱挣钱


其中,富爸爸说的很清楚,只有让“钱生钱”才有可能把自己解脱出来,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当然如果“钱生钱”就是自己的真爱话,那敢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了。


正是基于对“钱生钱”的渴望,2012年我对自己理财做了重新的调整——除却保留一部分存款,开始尝试基金投资。


如今回头看我的基金投资,我得嘲笑自己一番,名义上说自己对基金有一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实际上基金在2012-2014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股票投资的跳板”。


我的基金投资分成三类:


1、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刚刚接触基金这个领域,我自己还弄不清楚各种名词的时候,我不至于犯傻大举进入,所以肯定先做风险低的事情。尤其是手头有一定金额的存款,在不知道该具体买入何种基金的时候,买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是最合适的。当时,我自己的选择是活期存款买入货币型基金,没有想到具体出路的大额存款买入债券型基金。

我这人的确怕死,生怕好不容易存下的钱就这么飞了,所以风险低的基金是必然的选择。


2、指数基金(沪深300和中证500)


我虽然胆小,但并不代表没有贪心,倘若一点贪念都没有的话,“钱生钱”这个想法就做不下去了。在股票型基金中,我首选的就是指数基金。原因有几点:


第一,当时的大盘的确低,就是在2000点位来回盘旋,乐此不疲,我的看法很简单,如果买入基金是为了几年后的大牛市,那么这个点位一定是底部,指数未来会涨到6000也好,8000也罢,我的指数基金必然也会有几倍的上涨;


第二,人为因素少,我也不清楚到底基金经理是不是永远靠谱,也许今年很牛逼,也许明年倒霉了,也许今年策略算的准,也许明年就踏空;


第三,指数基金的费用要比其他股票型基金少得多,毕竟花钱买服务,当然是选择风险越低,胜算概率越大,收费越低廉的喽。


指数基金是以定投的方式,原因肯定很多人都清楚,既然无法猜测大盘真正的底部,那么就在大盘相对低点的时候开始定投,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用定投平滑风险,用定投拉低成本。


而且我对沪深300的指数基金的定投做了一个硬性的规定,如果大盘跌破2000点,那么每月的定投金额增加30%,如果大盘上涨到2500点,每月的定投金额则减少30%,如果大盘一骑绝尘奔上了3000点,那么定投停止。就让3000点之下定投的那些本金连同利润愉快的奔跑起来。


事实上,的确,2014年的最后两周,我暂时停止了指数基金的定投。如果2015年之后,大盘又跌破了3000点,那么我依然会恢复自己的指数基金定投。至于中证500的指数基金则没有硬性规定,无论它如何波动,每月是投入固定的金额。


为何对中证500和沪深300区别对待,这也是因为我拿不准中小板未来的走势,但是对于大盘,我还是知道什么是相对底部的。所以,拿的准的部分会稍微做点干预,拿不准的地方就老实定投,交由市场去处理吧。


3、股票型基金


最后的一点贪欲给了一些主动的股票型基金,我当时利用晨星筛选器调整了6款排名靠前的股票型基金,其中有稳健性的、激进型的,每一只基金我都曾经定投过几个月,而且都没有亏损,这的确是运气。为何会没有亏损,事后想想也很简单,我自己乱选的那几只基金都是重仓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家都知道2012年大盘的走势有多烂,而中小板和创业板走势完全相反,所以,这几款由经理操盘的基金有盈利也正常了。


但几个月后,我就全部赎回,只留下了指数基金。从某种角度来看,我的确错过了2013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牛市,但我不后悔,反正我也搞不懂为啥中小板和创业板能够如此牛,既然不懂,没赚到钱也正常。


更重要的是,在那几个月后,也就是2013年年初,我已经打算进入股市,需要资金去买我心仪的那些大蓝筹,所以能够抽出来的资金都必须抽出来,包括放在债券型基金里的那笔大额存款。


从2012年买基金到2014年年底,我保留的就是两只指数基金,大盘终于冲上了3000点,我于是暂停了沪深300的定投,当然,中证500的定投也一起停止了。如果大盘真的走牛,那么到了顶峰的时候,我就看看这两只基金的最终表现吧。如果不走牛,继续走熊,那就两只基金都恢复定投,既然作为一对参照兄弟,开始和结束总归要同步嘛!


总体而言,基金的投入还是盈利的,毕竟债券型基金从买入到赎回,还是有小几千的盈利,6只股票型基金赎回也是盈利的状态,完全可以冲抵掉中证500指数基金的亏损。而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因为这1000点的涨幅,带给了过万的盈利,我已经很满意了。


理财三级阶段——股票


买股票是预谋已久的,2013年第一个季度在读“股海十三年”的帖子,那个激动啊,那个畅想啊,必须要去开户了。所以买完房子,过完年就去开户了,那个时候的营业厅,一个人都没有,真心的舒坦啊。而且更让我开心的是,开完户回单位,正好遇见几个同事,不知道怎么就说道了股票的事情,然后我说自己有这个打算想入市,结果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有一位年长者还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丫头,中国股市就是个赌场,你进去肯定是亏的血本无归啊。”


我说,“我做长线,不会乱动。”


他哈哈大笑说,“长线,有啥可做的,再说了,10年前大盘是2000点,现在大盘还是2000点,做长线有用吗。”


当时,我一听这话就乐,哇塞,这压根就是常识错误啊,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的确N多人是憎恨股市,那么现在入市不是恰恰说明我对了。估计一堆便宜的要死的筹码在等我买呢。


所以啊,有时候看看身边人,会给自己信心滴!


入市的细节都写在原来的帖子里了,包括自己当时的选股,包括遇到1864点钱荒作孽时候的加仓,包括自己看到账户统统都是绿色,甚至好几只股票都跌停时候的不知所措。反正入市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13年,因为全部买入的都是券商、地产、银行和保险,绿油油的一年啊。


为了不断的加入筹码,我把能赎回的所有的基金都赎回,把银行中存着的那些固定存款也都取出,陆陆续续花了6个月,投入了19万。不要嘲笑我,因为我的确买的很慢,因为大盘的确在不停的跌。这里还要对不起的我券商,除了钱荒那会为了加仓银行股,我卖掉了格力电器、新希望、长江电力等等一些股票外,其他的时候,买入的股票就再也没有任何操作。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没事把交割单打出来,算了算给券商交了多少钱,结果连400块都不到。唉!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钱荒的时候吓死了,但是我还是要感谢钱荒!没有它,我买不到那么便宜的银行。


其次,我还要感谢光大乌龙指,否则我也买不到便宜的券商,虽然没有买光大,但我有中信和海通,不后悔。


再其次,我感谢2013年茅台的半年报,茅台跌停了,五粮液跌停了,泸州老窖跌停了。否则我也买不到134元的茅台,15元的五粮液嘛,虽然买的少,茅台只有一手,五粮液也只有8手,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留作当纪念啦!


2013年年底,我在股市上投入的本金是19万,我的持仓是:


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


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


地产:招商地产


保险:中国平安


酒类:五粮液、贵州茅台


纺织服装:七匹狼、雅戈尔


到了2014年,它的前半段平淡的都几乎可以遗忘。我甚至很久很久不去打开账户,也不去关注过大盘指数的问题。偶尔想起了,打开一看,哦还是半死不活的躺着,我只能默默的右上角,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日常工作。


然而,风云突变,2014年的第四季度,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只要在这两个月关注过股票市场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大盘蓝筹股,尤其是券商的热度。我眼睁睁的看着光大证券从7元多的价格一路飙升到30元,中国平安从33的价格上直线往80元的价格上走。不得不承认一点,当风吹起来的时候,大象都可以跳舞。同样,在券商带动下,我账户内的保险、地产和银行都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上涨,我突然发现,当账户市值每日都在创新高的时候,我反而拿不住了。


对,很有意思吧,当2013年,账户市值不断缩水的时候,当银行股饱受责难的时候,当白酒股处处被唾弃的时候,我没有一丝的慌张,反而只要手头有闲钱,我就会不断的加仓。但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当股票每日大幅度的上涨时,我反而感到惊慌失措,不知道是否应该中途下车。更可悲的是,在第四季度,我的股权投资有一些小小的分红,加上自己闲置在账户上的一些活期存款,我又有了3.5万的闲置资金,到底应该买些什么?


看看自己的持仓,金融股占比依然达到了80%,从分散投资的角度来考虑,我决定买点其他种类的股票,在国企改革的影响下,在小小辛巴的影响下,我配置了中国西电和京东方A。


如此一来,我在股市的投入本金达到了22.5万,我的持仓:


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


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


地产:招商地产


保险:中国平安


酒类:五粮液、贵州茅台


电子:中国西电、京东方A


纺织制造:七匹狼、雅戈尔


目前,还有2.5万元的闲置资金,2015年且用且珍惜。

资产突破50万大关


就此,2010年开始的理财计划,5年过去了。2012年的时候,实现了30万,2014年的年底,冲破了50万。


2014年12月31日收盘那日,我觉得有必要“勇敢”地对自己的基金和股票账户做了一下盘点。


1、股票账户(14只股票):


本金:22.5万元


浮盈:15.5万


总资产:38万


2、基金账户(2只指数基金):


本金:5.2万元


浮盈:1.7万元


总资产:6.9万


3、货币基金:2万


4、固定存款:2万


5、股权投资:5万


共计:53.9万元


现在,我应该做些什么?


我没有任何能耐去猜测大盘的走向,也没有任何本事去做波段,所以,我只会傻傻的持有自认为低估的股票,然后耐心的等待着5000,亦或者6000,亦或者身边所有不关心或者抵制股票的朋友们,亲人们都开始往股市里面冲的时候,将手中所有的筹码一并抛出。但这个时间点是何时,我也不知道!


而在当下,我需要反思一些事情:


1、对待市场,抱有敬畏心。


首先,我必须正确地去看待这次大盘的暴涨。当一切事情来的太突然的时候,必然其中有一些蹊跷。我常常拿暴饮暴食来形容股市,如果一下子吃的太多,必然会身体不适,那么花点时间来调整是必须,否则这个身体是不健康的,这个市场也是扭曲和畸形的。


我希望一切的美景不是昙花一现,我希望未来的美好是一步一步踏实的走出来。只是,很多人的赌性太大,真的不知道是他们的赌性把市场推向高潮,还是市场冷静下来,给他们上一堂课。


对于这个大盘的走势,有人说是“天下苦秦已久”,所以资金都跑出来了,压抑得太久的会爆发,疯狂太久的会崩塌。凡事不过花开花落,阴晴圆缺,走的就是一个太极图而已。


对我自己而言,时刻对于市场是敬畏的,我不会轻易去挑战它,若干年了,挑战市场,真正赢家又有多少,也许我们常常看到牛人在各个平台出现,但从“幸存者概率”来看,我们有能看到多少死在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因为那些人杀出了血路,因为那些人踩在众多失败者的身上,才让市场外的人看到。但市场中的搏杀和血腥,不进入是不会知道的。


因为赢了才会被看到,而输家从一开就不会被提及,也不会被拿来警示。


所以,我跟自己说,2015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储备现金,目前结余的2.5万元还足足不够,虽然说,现在持有的股票,除了西电和京东方A价格偏高,其他股票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我觉得如果抛掉,恐怕再也买不回来,所以那些股票就让他们安静的做一群“美男子”吧,依然长线不动。


但是继续储备现金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盘剧跌波动,倘若那个时候有更加合适的标的出现,或者西电和京东方出现大跌,我希望可以买到更多便宜的筹码。


2、对待盈利,抱有自知之明。


当下,我的那些银行、地产、券商和保险给我很好的回馈,但是我不可能得意起来。


因为我不配去得意!


这些盈利其实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自问自己了解中国平安吗?了解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疑惑浦发银行?了解券商吗?等等等等!


其实,我通通都不了解,最初买入的理由很简单,第一足够便宜,市盈率和市净率都低的可怕;第二估计未来不会倒闭也不会破产。就这么简单,所以我选择了他们。简单也好,常识也罢,他们没有让我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很厉害,恰恰说明,是常识救了我。


就好像我必须对市场有敬畏心一样,我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浑水摸鱼占了市场便宜,也知道自己不懂装懂占了风吹起来的便宜,我更知道自己对证券市场的一无所知占了不知道谁的便宜。


我就是一个很傻的家伙,用一个很笨的办法买入了一堆很便宜的凑满,然后因为懒,更是因为不知道还能选择其他什么替代品,所以一直不敢乱动,于是等到风吹起来的时候。


这些筹码,这些大象,在未来会如何起舞,或者如何被困住脚镣,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但我静观其变吧。


3、对待未来,抱有继续学习的态度。


2014年因为工作调整,对于证券市场,我几乎没有投入时间去研究过,2014年最后一个月,虽然关注大盘,但也几乎日日看自己的盈利而已,刷刷屏,聊聊天,并没有系统的做过什么整理,或者读一些证券方面你的书。


那么,2015年,我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侥幸,自己的运气,以及自己的一无所知,那么我必须改变这个状况。5年50万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大盘变脸,随时会收回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需要拾起学习的毅力,重新去了解这个市场,重新去读懂那些数字背后的意义。也许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我知道,倘若此刻不去做,那么市场给与我的这些甜蜜会在未来一并收回。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祝大家理财愉快。


来源:随手记理财社区


—随手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