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十年交易生涯的小结

 双鱼座的鱼 2014-03-08

一直在和讯默默的写着博客,不求闻达,只是记录自己的思路和操作,为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最近写了一篇14年操盘计划的博客,自我感觉有些分量,所以发到论坛上。 

有想看我博客的朋友,在和讯网找我的博客。

和讯的期货论坛,藏龙卧虎,所以发到这里。

虽然我的操作是以股票为主的股票结合商品的对冲性质的操作,但是交易的本质是一样。

去年低潮的时候想要写一个操盘计划,一直未能完成。所以一直以来都计划着要写一篇14年度的操盘计划,结果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才动笔。说是操盘计划可以,或者叫做系统概述也行。

一:交易中的哲学 

一直以来我都强调,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性,人有大脑,要思考,要指导人的行为。交易哲学指导交易行为,交易哲学源于人生哲学,而人生哲学源于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多人会说,我没什么狗屁交易哲学、人生哲学什么的,甚至没有人生观、世界观,或许吧! 

人生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总体认识,自觉不自觉的每个人都具备这种属性,这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下至年幼的孩童,甚至精神病人,都具备这种认识世界的属性。只不过有人把这种主观感受上升到自知自觉的地步,有人则昏昏然。再进一个层次,人如果通过学习、认识、感受、实践,把上面的主观感受再抽象成规律性总结,这个规律性总结再用以指导客观实践,这就是哲学。具体到交易市场,一个人对交易的各个环节是怎样认识的,怎样概括总结客观规律来指导交易行为,这就是交易哲学。(自评:有点索罗斯的味道了!行文拖沓冗长、晦涩难懂,没办法,谈哲学只能是这个结果。)

二:交易目标的确立 

和讯的期货论坛有喊单的传统,每天收盘之后都能看到一些全仓多空某个品种的家伙出来喊单。要是隔夜外盘暴涨暴跌的方向和他们押宝的方向一致,第二天他们就是“传奇”了。只不过,“传奇”们很难长久,一次掷硬币的游戏虽然有二分之一的获胜概率,可是连续掷硬币游戏只会把人逼向死路! 

记得初入股市的我,有了一些交易经验之后,在设想自己美好的未来。每周5%的收益应该不算太难,每天股市那么多涨停,我每周只赢取5%实在是太谦逊了!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多么高尚的境界啊!相信不懂行的新股民都会有类似的看法,如果你在交易市场具备2年以上的经验,还是持有类似观点,那么你注定是天生的输家,因为你连简单复利都不会计算。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骗子公司这么去欺骗股民,每周只承诺5%的骗子公司看起来实在是太谦逊了,更多的都是每周10%以上。这些骗子们也不算算,他要是真的具备这样的能耐,自己做股票多好啊!3个月资金翻一番,1年资金翻四翻,那怕他只有1万元起始资金,过不了多久他就是亿万富翁了,再过不久全世界的财富就都是他的了。 

根据长期的统计数据,基金经理群体70%——80%的人,是要输给大盘指数的。要是统计散户,这个比率一定会更高。八成的人最终要输给大盘指数,甚至在中国,8成人最终是要亏损的!有一本书叫做《漫步华尔街》说的就是这个事情,作者劝大家长期投资指数基金即可,不要劳什子在股市里做无用功。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中肯的,股市里长期投资指数基金是可以稳健获利的,投资经理们五花八门的投资组合赶不上简单的指数基金给力。可是每个股市里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20%,当然我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10000人的群体性博弈游戏行为和10000只猩猩群体性博弈游戏行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进行博弈游戏最终,获胜的都是少数一部分,这是大自然法则。 

据我所知,巴菲特就是参照标普指数来衡量自己业绩的,而交易市场的很多人不会满足于每年20%的收益,这些人在交易观上就存在着认识性的错误,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我的“基金”成立于2010年7月份,当时我设立的目标是每年30%,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发现我当年定的目标过高,基本不可能实现。目前3年半的业绩为总计25%的盈利,如果以公开记录来看,我12年、13年的操作都是公开的,累积获利13%。当然我是在身处熊市中取得的这些成绩,比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和散户要强。但是现在看来,当初的目标还是定的过高。如今总结,当年的认识和现在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的成熟也反衬着当年的青涩。 

巴菲特的业绩高潮期(以10年计),业绩的年复利可以达到30%,而如果把时间拉长,巴菲特目前为止的年复利20%出头。基金的业绩以年来计算是不合理的,10年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数值。考验基金的业绩,时间跨度越长,难度就越大。跨度30年以上,年复利20%以上的,全世界好像只有一个巴菲特。 

根据我自己的定义,以10年为一个统计时间段,年复利30%以上的是顶尖级基金经理;年复利20%以上的是顶级基金经理;年复利15%以上的是优秀基金经理;年复利10%以上的是优良基金经理;年复利7%以上的是合格基金经理。 

以10年为一个考验业绩时间段,大致上会包含一轮牛熊循环。合格的基金经理会战胜大盘指数,也就是说,年复利达到7%以上的基金经理基本可以战胜大盘指数。虽然这个业绩看起来不起眼,但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基金经理,也只占整体基金经理群体的20%——30%。每上一个档次,基金经理的数量都会以指数的形式递减。年复利10%以上占4%——9%;年复利15%以上的占0.8%——2.7%;年复利20%以上的占0.16%——0.25%。 

当然这些主要是我主观的计算和估计,我没有数据作为支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的书,书中统计了15只股票组合、50只股票组合、100只股票组合、250只股票组合各3000组的长期盈亏数据,其结果虽然和我预想的一致,但是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显得让人信服。不像我,在这里瞎推测。哲学的特质之一就是没事瞎想,而不需要用数据来证明和支撑其推测正确与否,马克思当年天马行空的幻想社会主义的时候,绝不会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持其理论,现在我也这样。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一直在反复计算自己的能力值,也就是说如果以10年为单位,或是以1年为单位,我每年比较稳健的获利能力是多少?经过计算,我认为我每年以稳健为前提,年获利能力在15%左右,当然这个数值是我自己主观估算的,不具备客观性。15%是我对自己能力中肯的评价,当然上冲到20%那档不是不可能,但要费点劲,也要运气好;如果每年以10%为盈利目标,我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很富裕,操作起来驾轻就熟。这几年我在操作上一直是留有余力的,因为我在等待牛市,所以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仅仅是对冲的手段而已,不作为获利手段应用。我要等待大牛市一击必中的机会! 

回到中心问题,我每年的交易目标是多少呢?根据上述我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应设在15%——20%之间吧! 

如果我把自己的年盈利目标设立在15%——20%,那么年度最大预期止损应设在10%——13%。盈亏比设定在3:2,一个比较中肯的数值。 

简单谈一下什么是盈亏比。盈亏比就是一个交易者希望付出多少代价来赢取多大预期盈利的一种盈亏预期方式。成熟的交易者盈亏比的设定一般都会大于1,这样在胜率50%的情况下,还是能盈利的。但是要知道,盈亏比是不能精确的控制盈利的,只起到精确控制损失的目的,而盈利则是模糊的。 

盈利预期、盈亏比的设定,是要精确的控制可能出现的损失,究竟我能赚多少钱我无法准确预期,因为盈利是可以奔跑的,但是赔多少钱却是一个交易者可以精确控制的。如果以年度亏损10%——13%为目标,那么接下来的股票和商品的操作,心中就应该有个数。每次进场以输多少钱为最大代价,全年预留给自己有多少次战略性的进场建仓机会,这些都应随着年度最大止损的设立而分别确立之。

三:交易的秘诀 

交易没有捷径,也基本没有秘诀,如果要是有的话,我给出三条。 

1:做好防守 

2:全力做好防守 

3:记住前两条 

交易市场的不公平在于,不论你赚过多少个100%,只要你输掉1个100%,游戏就结束!赔掉50%之后再赚50%,资金只有原来的75%;赚50%之后再赔掉50%,资金还是只有原来的75%,这就是交易市场不公平之处!这是在不考虑交易费用情况下的结果,如果算上交易费用,结果更悲催! 

初入市场的愣头青,赔掉10%,不会把它当做一件很困扰的事情,甚至赔掉20%也不以为然。一轮下跌趋势之后的回升行情中,防守好的往往赚钱多,因为没有被套,操作相对轻松自由,可以主动出击。而被套的交易者,往往在这种行情中被动等待解套,等套解得差不多了,多头行情结束,新一轮下跌的行情又把交易者再次套住,所谓年年解套年年套。 

去年有很多基金的业绩超好。我认为那些年度收益在50%以上的基金是在赌博,风险太大。去年是局部行情,不是传统意义的牛市行情,大赚的基金肯定把资金都压在创业板上,才取得如此收益的。当然他们去年赌赢了,不过他们的模式不可能持续,致风险头寸不顾的基金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看待市场之基本分析 

我看待市场有几个角度,基本政经分析,简单的价值分析,技术分析,市场即时分析。 

我个人对基本分析的定义就是:基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和市场流行的基本分析定义有一定的区别,并且目前对于基本分析的定义比较混淆。 

巴菲特说过,不要对市场做出自己主观的宏观预期,就是俗话说的,不要预测市场。 

巴菲特是被动型交易者,他的操作方式决定了他不必预测市场,不必做宏观分析。但是,宏观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政治决定经济,经济是政治的核心问题,经济的起伏变化,决定着行业的兴衰。 

宏观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期未来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而预期行业的兴衰。这两点一个影响着大盘指数的走势,一个决定着股票组合的行业配置。宏观的基本政经分析方法,特别适合散户,因为散户没有能力去调查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如何,只能根据产业的兴衰来配置手里的股票。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私募冠军访谈,他们自称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我深深不以为然!重仓博创业板赌对了就别卖乖,小心败人品!中国目前的企业可以说基本没有太好的,或者说在国内上市的企业没有太好企业,稍稍好一点的企业都到国外上市了,怎么自下而上?

五:看待市场之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主要源于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巴菲特把他老师的各种指标做了适当的简化,以计算企业的真实价值,再加上一个安全边际就OK了。但是,当你用到巴菲特的方法来计算中国的这些股票的时候,你会很茫然,合格的没几家,当然了,美国也没几家,何况中国。巴菲特的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高深,还要佐以无上的心法,方能成功,所以我们这些凡人很难应用巴菲特的方法。巴菲特的成功很难复制,心法是关键,运气也不可缺少。 

价值分析在我的体系里不是特别重要,我衡量企业的价值,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主营。 

主营表示企业的市场有多大,每年主营的增加则表示其实市场的变化。 

2:毛利。 

毛利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基本指标。毛利低于20%的企业基本不要考虑长期的价值投 

资,只能炒炒概念。毛利降低表示产品门槛降低。 

3:资产负债。 

很多企业各种数据做的很漂亮,一看资产负债表,负债太大,你基本就应该知道,那些 

漂亮的数据是做出来的。负债表虽然也可能作假,但其作假的概率远远低于其他数据。 

4:现金流 

现金流是个宝,美国好,中国的更好。充分的现金流表明企业不需要负债经营,目前熊市阶段,现金流充分的企业可以抄底投资,牛市来时就了不得了。

六:看待市场之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在目前的中国算的上是主流方法之一了,散户使用技术分析就不必说了,就是主流的券商和基金对于技术分析的依赖程度也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技术分析的方法门槛低,结论的得出似乎立竿见影。并且技术分析应用者一旦具备一定的经验之后,往往会进入我称之为“自我疯狂迷恋”的境界,以为技术分析能搞定一切,其深刻内涵就是本身的交易哲学、甚至人生哲学的欠缺! 

我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从交易市场获利比喻成打猎。而技术分析之于打猎就是枪法的准确性,一个奥运会射击冠军绝不会比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手更优秀。打猎的一系列步骤大致如下:保证自身安全——适应自然环境——追踪猎物——进入射程——扣动扳机。打猎的过程和交易的过程很相似,身处交易市场,自身安全最重要,人们往往知道自然环境的恶劣,而不知交易市场的凶险。熟悉市场的各种规则,如同遵守自然法则一样,惟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分析市场走势、研究股票和追踪猎物是一个道理。准备建仓和猎物进入射程也很相似。买卖股票的瞬间和扣动扳机击杀猎物其实质也是一样的。我想说的是,技术分析仅仅是交易行为的一部分而已吧,可有可无的交易工具之一,不必神话技术分析。那些神话技术分析的人,往往都有神话自己的倾向,疯狂的自我迷恋!甚至在我看来,技术分析对于整体交易人群来说,弊大于利!我或许要感谢技术分析,因为交易市场的属性之一就是少数人最终获利,而这么多的人,选择一个害处很大的工具应用,我难道不窃慰吗?巴菲特、索罗斯之类的大boos基本不会计较枪法准确与否,他们找到猎物之后直接用炮轰!打到猎物的关键或是股票盈亏的关键,往往不是最后扣动扳机的瞬间,而是之前的一系列过程。打兔子要求枪法准,打角马群就不必计较枪法了。 

技术分析或是枪法之类的,仅仅是小术,而非大道。交易或是打猎,最重要的环节不是扣动扳机或是买卖的那个瞬间,而是之前的那些过程。 

当然,不能否认技术分析的有一定的用处,但是要善用,方能成为你手中的工具,不然只能是害人的东西罢了!

七:看待市场之市场即时分析 

市场即时分析,我的又一个自创名词,也就是熟称的看盘。 

“即时”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即时速度”,表示当下很短的一段时间。 

交易者的战略性进出、调整持仓的比例和结构,都源于对市场的“即时”判断。 

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判断市场是最难的,是一个交易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市场的即时分析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基本政治经济形势烂熟于心。 

基本形势不会剧烈的变化,但也不是没有变化,这是做基本分析必须知道的事情。 

2:应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对比基本分析的态势。 

市场的具体走势反映了基本形势的内涵,反过来,基本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市场的走 

势,这个辩证的因果关系要深刻理解。 

3:基本形势、技术走势深刻理解的前提下,重磅的消息面往往是市场即时分析的 

切入点,进而决定整体战略决策或是具体的股票进出。 

很多时候,市场的关键点往往会配合消息面的行动。 

利多而走势不强,是利好见光死;利空而走势不弱,是利空出尽是利好。

八:交易系统框架概述 

以上几节说的都是交易哲学问题,形而上的问题。 

没有行而上就没有形而下,没有灵魂的身体如同行尸走肉。 

没有交易哲学的交易系统如同空中楼阁。 

我目前采取的是对冲的交易形式,分为3个账户操作。 

一个股票账户、一个期货账户专门交易股指和国债、一个期货账户专门交易商品。 

本年度起始资金240万元,股市配置170万,股指账户配置30万,商品账户配置40 

万。 

股票加上股指一共200万,可以看做用200万做股票市场。 

目前30万资金可以做2手股指,大约可看做140万股票仓位。 

40万商品期货资金单独运行,当然,跨市场操作也具有一定对冲风险的含义。 

整体基金的止损设在10%——13%,25万——30万,年内的损失一旦超出这个数值, 

则停止一切操作。

九:交易系统之期货系统概述 

我多次提过,这几年我在交易上始终是留有余力的,目的就是等待大牛市一击必中的机会。留有余力的具体体现就是期货交易的相对保守,没有放开手去做,而是仅仅作为整体基金的一个对冲的手段,不作为主要获利手段去应用。 

年度基金总体预期止损在25万——30万,则商品期货的最大预期止损设在总体止损的1/3处比较适合,也就预期8万——10万之间。 

预期止损8万——10万,那么预期盈利应在12万——15万之间。盈亏比设定在3:2,一个比较中肯的比值,商品账户和总体基金账户的盈亏比都是按此设定。 

盈亏比设的过高,会被频繁止损,胜率降低;盈亏比设的过低,胜率有可能上去了,但是赚小钱亏大钱,并且一旦纪律性不好,亏1次就翻不了身。当然,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定的交易水平,不然谈不到盈亏比这个层面的问题。 

期货的交易胜率大致都在1/3——2/3之间,这是我长期交易得出的结论,并且这个结论符合我的交易概率论的推论。是不是胜率高就赚钱多呢?非也。根据统计,期货市场的获利高手胜率大都仅比1/3高一点,这个外行人好像很难理解。在具备一定交易水平的基础上,胜率高表明止损设的远,止盈设的近,也就是说,止损大,止盈小,赚小钱亏大钱;胜率低恰恰相反,说明损小,止盈大,赚大钱亏小钱。但是要注意,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交易水平才能有资格谈这些。 

根据我过去几年的统计,商品期货阶段性的交易机会每年会出现5——8次。根据这个数据,每年出手的机会在10——15次为宜,出手次数不要太少,如果太少肯定会错过很多机会;不能太多,太多会被止损打的很惨。 

根据全年设定的全年度计划最大止损,决定每次具体出手的预期止损值。每次阶段性进场的预期止损值设在全年度最大止损值的1/4左右,具体执行中,可根据预期判断灵活的上下浮动。阶段性的进场机会如果连续看错3次就不要做期货了,回家抱孩子吧!因为,具备一定水平的交易者连续错3次的概率不大。我留给自己4次阶段性建仓的机会,是再留一点余地。如果计划分批建仓进场,则每次具体进出的止损设在阶段性进场预期止损的1/3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处理。 

所以我的商品账户如果以8万——10万为年度最大预期止损,则阶段性进场建仓的预期止损为2万——3万。建仓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都是采取分批进场的方式,所以初次进场建仓的的止损为7千——1万,这种试探性的建仓行为可连续2——3次。以上只是大致的数值,实践中可灵活掌握,但这是一个纲领性的原则。 

根据统计,每月1次的出手频率较为适宜,这指的的阶段性的建仓机会,而非每次试建 

仓或是加仓、减仓的交易次数。每个月如有两次试图阶段性进场建仓的操作时,应考虑 

是不是有频繁交易嫌疑了。 

总结一下期货操作纪要: 

1:年度最大预期止损设在8万——10万,相应的商品账户年度预期盈利在12万—— 

15万。 

2:年度阶段性建仓频率在10——15次比较适宜,小于8次肯定会失去一些机会,而大 

于20次则有频繁交易之嫌,每月一次的阶段性进场为宜。 

3:对于阶段性的建仓时机,止损设在总预期止损的1/4处,也就是2万——3万。 

如果遵循着试探性建仓进场之后再加仓的原则,这种试探性的动作可重复2——3次, 

最多不要超过4次。每次试探性止损的代价是7千元——1万元。 

小结一下:每月大概有一次阶段性的建仓机会,而试仓的机会有2——3次左右,交易 

的频率以此为宜。每次阶段性建仓预期止损2万——3万,试仓止损7千——1万。 

补充说明:目前的商品交易只是作为股票交易的补充,所以交易的持仓品种不要超过3 

个。未来期货市场要远远好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太混乱,而期货交 

易有现货跟着,规范程度比股票市场强的多得多!未来股市的大牛市之后,我至少一半 

以上的精力要放在期货市场上,到时采取组合持仓的方式,规则就要复杂一些了。包括 

目前如果同时持有2、3个交易品种,处理起来也要稍稍复杂一点,但是应遵循目前 

这个交易规则的大框架。

十:交易系统之股票系统概述 

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比起来不是一个好行当,特别是在中国。股票本身的复杂性就远远大于期货,而中国股票市场更是混乱,要是不为了可能的超级大牛市,我不会在股票市场投入超过大于期货市场的精力。 

单单对比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数量,就知道股票远比期货复杂得多,期货市场有几十种商品期货,而股票市场则是几千只的股票。要想建立一个系统,囊括几千只的股票,进而操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的股票操作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对冲操作概要、看待市场的方式、交易系统的具体形式、股票池的建立

十一:股票系统概述之对冲操作概要 

股票的对冲操作包含了多空两个方向操作的含义,具体通过一个股票账户和一个期货账户来实现对冲操作。现在散户也是可以做空,开一个信用账户,这样就可以放空指定的股票。去年我也曾经用过一段信用账户,可是后来不用了,一方面信用账户要付利息,每个月大约1%,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讲,这种融资利率是要吃死人的;再一个就是无法把持有的创业板股票转入信用账户,这样我就不得操作2个股票账户,过于繁琐,所以最终不用了。利用股指期货账户对冲股票账户,多空两可,也不必承担利息的费用。 

年初,股票账户配置资金170万元,股指账户配置资金30万元,整体上股票资金200万元。股票账户只能做多,而股指期货账户则多空两可,国债期货也在这个账户操作,多空两可。其中,股指和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正相关,而国债期货和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负相关。 

30万元可以做2手股指期货的单子,2手股指期货大约可充抵140万沪深300ETF,也接近140万股票持仓。基金的整体风险度最大的时候就是股票的多头满仓加上股指期货的多头持仓,这个时候是整个基金风险度最大的时期,也是潜在的业绩激增时期。高风险意味着高收入,追求高收入也意味着要接受高风险考验。所以如全力做多,一定要小心,弄不好就要前功尽弃。去年的低潮期也正是源于此,事后计算,我当时的风险度已接近300%——400%,焉能不败啊! 

股票满仓加上1手多头股指,大约充抵170+70=240万的股票持仓,这时的风险度就是:整体股票系统风险度,240/200=120%,整体基金风险度,240/240=100%。股票满仓加上2手多头股指,这时的风险度是:整体股票系统风险度,(170+140)/200=150%,整体基金风险度,310/240=130%,总之我目前系统整体风险度最大可以达到120%——150%之间,这是通过去年的教训得来的,所以说,失败和挫折没什么不好,就看人能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得到经验。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动用超过80%的风险度,也就是160万的股票多头持仓。很多情况下,我的风险头寸不会超过50%,比如前几天大盘下跌调整,我的股票多头持仓120——140万对冲2手空头股指,整体股票系统的风险度小于10%。大盘指数的趋势性如果比较明郎,系统的风险头寸必须大于70%;而大盘指数如处于比较混沌的盘整区间,系统的风险度不要超过50%。而可能的阶段性头部,下跌中继的部位,等等危险区域,系统的整体风险头寸要小于30%甚至更低。

十二:股票系统概述之看待市场的方式 

看待市场的方式属于交易哲学的范畴,甚至也和人生哲学相关。 

我的交易哲学前文已基本论述,本节在之前的基础上,小作补充。 

1:基本的政经分析结合技术分析来判断大盘指数的的走势,而市场即时分析,往往是建仓、调仓等战略性部署的切入点。 

2:遵循大盘指数优先原则。股票整体仓位的配置取决于大盘指数的趋势,就是重大盘轻个股,而非很多人宣扬的重个股轻大盘,这么做是出于整体资金安全度的考虑。 

3:坚持自上而下的看待市场的方式。中国也有好的企业,可是稍好一点的企业都去国外上市了,国内的A股市场鲜有好一点的企业,这是事实,所以我认为做A股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有点扯蛋。并且对于资金有限的散户来讲,深入了解企业做调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小散户更适合应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4:选股的精确度大致只能达到板块的级别。通过基本的政经分析结合技术分析和价值分析,大致上也只能决定选取什么板块的股票比较好,具体板块中哪个股票会走的最好,实在不好预期。技术分析和价值分析的手段也只能看到一些表象,而无法对企业的内涵分析的比较透彻,所以我的方法一般是在看好的板块选择2、3只或技术或价值面比较优秀的企业买入。 

总体来说,我认为基本的政经格局决定着股市大盘指数的走势,股市大盘指数的走势反应着基本政经格局的内涵。行业的兴衰取决于基本政经格局以及其本身的周期性和市场属性,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都逃不出其本身行业的属性。技术面的走势当然会体现其政经面和价值面的内涵,但不可本末倒置,技术走势只是表面现象,而内涵是其推动力。

十三:股票系统概述之交易系统的具体形式 

本节主要涉及股票系统的具体技术构成,以及相应的股票池和总体策略构成。 

一个交易者如果自称技术分析只占其系统构成的20%以下,那么这个交易者基本算是成熟的交易者了,当然这是个人的观点。 

再好的交易哲学也需要具体的实施,而实施的过程,就要依靠技术体系,其构成如下: 

1:30均线和120均线构成均线系统,决定着总体的仓位配置。 

2:技术形态结合成交量的综合判断,起着对均线系统辅助作用。比如:大盘指数突破30线,按计划应进场战略性建仓,仓位配置应5成上下。如果技术形态结合成交量也是多头的趋势,那么最多可能配置7成的仓位;如果技术形态结合成交量不理想,那么大盘指数虽然突破30线,至多配置5成的仓位,可能是4成出头。 

3:当然影响仓位配置的不单单是技术形态,基本分析也占一定的比重。比如:大盘突破30线,基本分析的结论是偏多,技术形态结合成交量也是偏多的结论,那么至少可配置7成的仓位,甚至可配置8成仓位。 

4:技术系统的主干是大盘指数、30线、120线,3个变量,他们3个变量可以有很多种组合,再辅以技术形态结合成交量以及基本分析判断,就构成了我的交易系统的具体形式。其中,30线最重要,突破30线,仓位应在5成以上;而跌破30线仓位应4成以下。如考虑对冲操作,以上的仓位数值就是风险头寸,也就是风险度。 

5:具体的股票选取以板块为主要逻辑,以自建股票池中的股票为主要操作对象。 

6:股指期货的操作可以起到两种作用。 

a:风险区域的对冲操作 

b:趋势明朗区域的杠杆操作,从而加速资金的获利能力。 

举例:比如某区域大盘指数盘整,满仓的170万股票不舍得出掉,那么就可以利用2手空头股指期货对冲风险,这时股票账户的整体风险头寸是:(170—140)/200=15%,如未来大盘上涨,出掉空头股指,继续持仓多头股票;如未来大盘下跌,则由于风险头寸只有15%,而损失大大降低。对冲操作其本质含义是降低风险头寸,风险头寸降低,减小了预期盈利,也减小了预期亏损。对冲操作很像交保险,付出较小的代价,获取安全的承诺。当然,对冲基金不单单只有对冲这种减小风险头寸的操作,也有加大风险头寸的操作,这就是杠杆操作。比如:大盘趋势看多,并且基本面也支持看多,就可以采取满仓股票加上多头股指的杠杆化操作,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如果股票满仓170万,加上1手多头股指,风险头寸就是:(170+70)/200=120%;满仓股票170万,加上2手多头股指,风险头寸就是:(170+140)/200=150%。 

对于一个对冲操作的基金来说,对冲操作提高其资金的安全度,但要给一点保险费;杠杆操作加大其风险头寸,想要获取超额的利润是要冒着暴漏大风险头寸的危险的!

十四:股票池的建立

本小节包含板块及股票的具体配置原则和股票池基本原则

A:板块及股票配置的具体原则

1:持股相对集中原则。

我的持股数量一般保持在15——30只,属于相对集中持股。我的持股数量,很多散户或许会惊叫,这么多股票也叫相对集中持股。

巴菲特是集中持股的典范,也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并且伯克希尔公司控股的实体企业很多。比比大师,世界上谁集中持股的能力比巴菲特厉害呢?可巴菲特都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中国的小散户们凭什么比巴菲具备更高的概括能力呢?

散户喜欢重仓1、2只股票我想出于两点原因。a:获取利润的急切心态。全仓1只股票,拉涨停板多过瘾呢!可是人在金钱面前只想到赚钱的一面,没想到可能赔钱的一面。并且还存在不涨的风险,市场上别的股票都在上涨,而过于集中的持股可能会使得手里的股票存在不上涨的风险。b:能力不够。以全面的概括性的看待整体市场的人本就不多,散户群体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更加少了。自身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散户持股的数量。中国的散户群体,没有什么组合持仓的概念,这个群体基本都是重仓1只或是少数的几只股票和市场赌博。

2:板块配置相对集中原则。

板块的配置,遵循相对集中原则。相对集中,就是既不过于集中,也不过于分散,而是相对集中。

3:板块配置和股票配置具体仓位原则。

板块的具体配置最好集中在3——5个板块为宜,具体每个板块仓位的配置不能超过40%,以20%——30%为比较适宜的比例。每个板块的配置股票最好不要超过4只,以2——3只为宜。总体持仓应保持在15——30只,如股票总仓位170万,则一般性质的持有股票市值以5万为宜,初次进场2——3万适宜,二次加仓则5万左右为宜。对于极度看好的股票,以10%也就是17万为最大极限,12——15万为宜。股票具体的进出参考30均线,进场分为建仓、加仓、再次加仓的程序,出场则依此相反。

B:股票池的基本原则

1:股票池所涵盖股票应该能涵盖市场70%的走势。

2:股票池的建立是以产业顺序为原则的,上游资源、中游制造、农业食品等。

3:在此基础上,另外设立一个概念板块和一个短线板块,以涵盖时下热点。

4:股票池原则上不做过大改动,但每季的财报之后,应做适当调整。

5:概念板块和短线板块更新较快。

6:原则上,操作的80%的股票都是选自股票池的。

以下是股票池。

以上总计14个板块,240只股票,这其中不包含概念板块和短线热点板块,还有我一直关注ETF板块。我股票池里的股票大致占整体市场股票总数的10%,而我持仓的股票占股票池股票总数的10%,所以我最终的持股也算是百里挑一了。用通达信软件,池子里的股票浏览一遍只需15分钟,非常简单给力。

小结:历时四天的辛苦写作终于完毕,本想写一个比较细致的操作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操盘。谁想动笔之后就不收不住了,写了4天之久,我想这也是我接近10年交易生涯的一个大致的自我总结吧。很多东西写出来,思路会更加清晰,所以以此为蓝本,今后我会对这个交易计划实行不定期的修改。

我的这个博客,看的人不多,如果哪一位能一直看到这里,那么恭喜你了。不客气的说,目前国内的交易类书籍大部分都不如我的这篇东西,所以转载请注明,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人保留著作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