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梅,所以爱杨梅
——陆 波
因为爱,林逋揽梅妻、携鹤子,隐居纵情山林间;因为爱,李白舞清风,对花影,酣饮捞月不惜死。可千百年过去,有谁会愿意每天花上几十上百的门票费,去植物馆、动物园观梅赏鹤?有谁会愿意作坐在小区冰凉的石凳上,对影独酌?更有谁愿意面对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物是人非,真情早已被许多人遗忘在尘封的角落。
在这一切日新月异的时代,鲁迅的呐喊在键盘的敲击声里沉默,胡适的笔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里腐朽,为了写作而生的人们,开始为了生计而写作。日复一日,成千上万的人们守候在电脑桌前一遍遍刷新着小说网站的界面。与此同时,在网络小说巨大的利益链背后,有无数辛劳工作的小说作者,他们或早已功成名就,随便来个百字漫谈便能在铁杆粉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名利双收;他们或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讨好读者,有的甚至因过度劳累而凋零了自己的生命。作品大众化,风格娱乐化,出版商业化,培育出了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的青春小说家,打造出了让无数勇者彻夜难眠的恐怖小说家,更谱写了一份长长的“中国作家富豪榜”!
这榜单,是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的鄙夷,是对放弃贵族生活追求广阔原野的托尔斯泰的嘲讽:“你们一无所有,我们的文学让我们成为‘富豪’!”然而,没有爱,向钱看的文学,方是真的一无所有。这些苍白无力的垃圾文字,永远无法折射智慧的光芒,无法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常常抨击本国作家没法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却不知全社会浮躁无情的心态方是病菌兹生的乐土。
幸福的是,有人用实际行动坚持着,告诉人们:在这遗失爱的时代里,谋生并非唯一的长路。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以一本现实与魔幻交织的《蛙》打动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心。莫言是一位高产优质的作家,他的《蛙》,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反映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化;他的《生死疲劳》,以几道轮回的奇妙想象见证了人间的风雨历程。然而,除去一些忠实的读者,多数人对他的了解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红高梁》上,因为电影的成功,因为巩俐的秀美,因为姜文的英武,人们才记得这部电影的原作者。《蛙》其实早已发行,但只有在他得奖后人们才掀起了抢购这本书的狂潮,吸引他们的,很大程度上还是那顶诺奖的光环。莫言却不以为然地预测这股热潮会很快消退,他知道人们的意图,也坚持自己对文学的爱恋,他不在乎这些书能销售多少,只愿自己能一如继往地写下去。
因为爱,所以爱。名利场只会玷污爱,让人一点点淡褪最初的本意。纯真无邪的爱,爱的是事物本身的美,也唯有这样的爱,能让明月清风,万古延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因为爱梅,所以爱杨梅。
无关功利,才有高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