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北朝 北周 明帝宇文毓(534——560)
宇文毓的父亲是西魏的实际掌门人宇文泰。作为家中长子,宇文毓没能成为老爸的法定继承人,失去了成为北周王朝开国之君的机会,冤哉!后来,他这块被埋没的金子终于透出万丈光芒,成了北周的皇帝。然而,过了还没有三年,他就被一个厨子头给暗害了,悲哉!
(一) 母卑子贱
宇文毓的母亲姓姚,生年不详,家世不明,不知宇文泰从何方拣来的,胡乱充当了老婆。
宇文泰三十左右的时候,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东拼西杀,没工夫去找小三;注重形象,没兴趣调戏妇女,只把姚氏带在身边,偶尔解解馋。两口子说不上恩爱,也没啥矛盾,日子过得很平静。姚氏整日生活在战马嘶鸣、刀枪撞击的环境里,对老公的安危极为揪心。好在宇文泰是未来三个皇帝的亲爹,福大命大造化大,常常死里逃生,终无大碍。
永熙三年(534),宇文泰北征,驻扎统万城。这座位于鄂尔多斯草原以南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的军事重镇,听到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宇文毓诞生了。
他的出生,给他爹宇文泰带来了好运。就在这一年,宇文泰喜事连连。一是儿子出生,宇文家门有后了,不用担心绝户了;二是升官了。宇文泰由刺史而为大都督,又当上了骠骑大将军,后又成为北魏的大将军兼尚书令,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皇帝都得听他摆布;三是再婚了。他娶了北魏末代皇帝元修的寡妇妹子元氏,成了皇帝的妹夫,说话办事都很硬气、方便。
元氏一过门,姚氏的地位就发生了剧变,由宇文泰身边唯一的女人,变成了小老婆。元氏毕竟是皇帝的妹子,理所当然的是正牌大老婆,即所谓嫡妻。进门有先后,地位分高低,全看娘家的背景。
从此以后,宇文泰算是开了窍,知道了女人的妙处,又往家中弄了不少,一口气又生了十二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元氏所生的宇文觉,排行老三。宇文毓还是老大,谁也改不了。
十四岁那年,宇文毓参加工作,爵封宁都郡公,只比他爹矮了一等;二十三岁的时候,他出任大将军,他爹为太师,父子二人把持西魏王朝的朝政,似乎表明宇文泰要把这个长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水到了,渠没成,让宇文毓憋屈。西魏恭帝三年(556)四月,宇文泰突然决定立三儿子宇文觉为世子,即法定继承人,理由是宇文觉的母亲是自己的嫡妻,即大老婆,大老婆所生之子为嫡子。按照立嗣以嫡不以长的原则,也就是法定继承人必须由大老婆之子担任的惯例,老三宇文觉符合条件。至于老大宇文毓,一边凉快去,谁叫他娘仅仅是个小老婆呢。老婆前面冠上个“小”字,就不大好听;小老婆生的,更让人鄙视。这就叫母卑子贱。宇文毓被比自己小了七岁的三弟压了下去,有苦说不出,有泪偷着流,还得打点精神向宇文觉表示祝贺,这罪受的!
(二) 两手空空
宇文泰死后,把军政大权没交给已经二十多岁的长子宇文毓和年仅十五的老三宇文觉,而是托付给了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当年年底就逼迫西魏末代皇帝元廓下台,第二年正月初一立宇文觉为天王,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弟弟高升了,宇文毓也跟着涨了身价,转任所谓柱国。
官帽虽然高了,屁股却得挪动挪动。老三宇文觉一纸诏书,老大宇文毓调往岐州(今陕西境内),出任刺史。
这叫防患于未然。宇文毓是长子,也有资格当北周的一把手,要是他在京城里闹将起来,老三宇文觉的天王宝座就得晃悠晃悠,弄不好就翻了;即使宇文毓没啥想法,也怕别人拿他说事。因此,将他撵出首都,才是万全之策。
宇文毓灰溜溜地离开长安,来到岐州。他还真有本事,把岐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很有政绩,名声不错。仅仅过了九个月,天王宇文觉与掌握朝廷实权的晋公宇文护产生龌龊,互相算计,宇文觉被废黜,不久丧命。
新君的人选,非宇文毓不可。因为除了宇文觉,剩下的十二个兄弟都是小老婆生的,宇文毓居长,而且已经成年,没有理由不让他当天王。
五五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宇文毓从岐州返回长安,举行了登基大典。他内心感慨:虽然晚了将近一年,正义毕竟还是降临了。
宇文毓这个天王,和他弟弟宇文觉一样,都是摆设。北周的大权,实际由晋公宇文护把持。宇文毓为了安抚这个堂兄,委任宇文护为太师。这个职务,是宇文毓的父亲宇文泰在世时担任的。宇文毓此举,是向世人表明,宇文护仍然可以给天王下指导棋。宇文护大为满意,认为宇文毓太懂事了。
宇文毓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有神。当了一国之君,却没法治国,闲极无事,他就治书。他找来八十多个有文学造诣的人才,校刊经史,整理图书,编成了一部巨著《世谱》,多达五百卷。在此期间,他亲笔写了不少文章,编成十卷,流传后世。此人不适宜当天王,应该当教授,著作等身,职称是免不了的,不知会否外语?
当上天王的第二年,宇文毓有喜有悲。喜的是,他立大老婆独孤氏为王后,没有遭到宇文护的反对。要知道,独孤氏的父亲独孤信当年暗中与宇文护作对,事败被杀;悲的是,这个娘们恁没福气,在这个位置呆了不过五十多天,就病故了。小两口感情颇深,宇文毓哭了几回,厚葬了独孤氏。
第三天,即559年的正月里,天大的喜事从天而降。太师宇文护主动提出归政,就是请宇文毓亲自料理朝政。
宇文护此举,迫于无奈。首先,宇文毓已经二十六岁了,儿子都会打酱油了,不应该让他闲着;其次,宇文毓在天王位置上干坐了一年零三个月,总不能还让他吃空饷不干活吧,百姓不满意,百官也不答应。
不过,宇文护还留了一手,不让宇文毓插手军队事务。
北周置有左右十二军,都有宇文护掌控,没有他的手令,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为求自保,他重兵护卫所住的太师府,军力比皇宫强上几倍。一旦宇文毓有何风吹草动,宇文护就会大兵围宫。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能保政权。这一点,历代野心家、阴谋家都心知肚明。宇文护当然不傻,所以一直兼任“军委主席”。
军队这样的大事既然管不了,宇文毓也不能闲着,最起码还能管点小事,比如修订历法什么的。
五五九年八月,宇文毓终于干成一件大事,改天王为皇帝。
北周立国之初,改皇帝为天王,是宇文护的意思,说这样符合上古的制度,现在宇文毓又改了回来,让宇文护心生不满:你小子凭啥和俺对着干?
宇文毓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因其宽明仁厚,有君子之量,威望日高,让宇文护心生恐惧,决定下手。
宇文护家中有个厨子,名叫李安,炒得一手好菜,调得一手好酒,还是制毒高手。宇文护向宇文毓推荐了他,宇文毓不好推辞,便任命李安为膳部下大夫,专管皇帝的吃喝。
武城二年(560)四月,宇文毓一时嘴馋,当了吃货,向李安要了点糖饼,大快朵颐之后,连呼肚痛。
宇文毓心知遭了暗算,后悔不及,忍着巨痛写下五百多字的遗诏,又口授遗言,说自己的儿子尚小,无法接班,决定由四弟宇文邕继承皇位。
560年四月二十日,宇文毓毒发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十二年以后,继任皇帝宇文邕与老五宇文直兄弟联手,杀了堂兄宇文护,为大哥宇文毓、三哥宇文觉报了仇。正义终于伸张,冤魂得以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