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昵称4524694 2015-05-26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颜斐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这一有“*”和无“*”似乎就成了“略读”和“精读”的分水岭。叶圣陶曾说过: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 略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略读课文呢?
一、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所以略读课文中要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增量,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和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是依据,应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如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拔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二、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
       和精读课文一样,略读课文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有的文章传递的是一种人性的美。所以略读课文中的教学不等于是全部放手,而不用去追求精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老师就需要抓住找准单元学习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如三(下)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老师就要思考,挖掘略读课文《绝招》的重点肯定是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现象领悟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表达上,教学环节就设计读三处描写绝招的句子,领悟描写表演场面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提供样本;想象小柱子练绝招过程(这是提示中问题),提供了三个场景引导学生把练习的过程说具体,为单元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单元习作要求把自己练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课结束时让学生谈感受进行拓展迁移:学绝招,体验练习过程;记录练习过程,搜集习作素材;比绝招,观察动作、反应又是一次言语表达的机会。从而结合单元重点确定精读段落,展开精读教学。
三、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从学习内容上来看,略读课文承接了精读课文的学习主题,同时又连接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或习作练习的相关内容;从学习方法上来看,略读课文承担着从精读到自读的过渡任务,应逐渐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度地承接与延伸,从而充分发挥略读教学的桥梁纽带作用。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