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昭陵国宝文物鉴赏—《昭陵六骏碑》

 妖精藏馆 2015-05-26

该碑身高277厘米,下宽106厘米,额篆题《昭陵六骏》背身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游师雄题记,正书25行,满行11字,记述刻石原由。下段为昭陵六骏线刻画及马赞、马名和立功事迹,刁玠书,蔡安时篆额,武功游宗道刊,醴泉知县吕由圣立石。碑阴右侧携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唐景武功李靖裔孙与唐献公薛收第十四代孙薛嗣昌题记。左侧携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刘仲游《题唐太宗昭陵》七绝一首。

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张载弟子,治平元年乡居进士第一,为仪州司曹参军。其后二十余载,均在西北边帅幕府,以文武才略闻名。元祐七年权陕西转运副使,九年奉诏赴阙任卫尉少卿。《宋史》有传。赵崡《石墨携华》称游氏“表章古迹,自周秦以唐,无不题识,至今尚存焉。”毕沅《关中金石记》云:“余集陕西金石目录,见(游氏留遗墨迹几廿(nian)种。其才略风概,瑰伟卓犖(luo),宋时少其俦(chou)匹。采录之余,令人企慕久之。”


“昭陵六骏”,是六块浮雕骏马石屏,每块石屏长约200厘米,高约150厘米,厚约35厘米。六匹浮雕骏马的原型是唐太宗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骑过的六匹骏马,它们各有名号,各有一段参战立功的故事。贞观十年唐太宗安厝文德皇后于昭陵后,令大画家阎立本绘制图形,诏令石工凿于青石屏上,陈列于昭陵北司马院内,分为东西两列,马头皆朝南,即所谓“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携为真形,置于左右”。当初携刻六骏石屏时,在每屏石刻上方留有一块,于周边相平,上面刻有由唐太宗撰文,欧阳询书丹的马名及马赞。高宗时,又诏令殷仲容用八分隶属在每屏底座上书丹了马名及赞语,携之入石。

宋元祐四年,游师雄在陕任运判奉仪,因六骏石屏立于昭陵北阙,往来观瞻不便,乃令醴泉县令吕由圣于县城唐太宗庙立《昭陵六骏碑》,把昭陵六骏按比例缩成线描画,刻于石碑上,又将每骏的名字、毛色、所处位置、马赞以及立功简况照录刻于线刻画旁,游氏还亲自撰写了一篇短文,对其此举进行说明,游氏刊刻《昭陵六骏碑》时,昭陵六骏石屏上欧阳询所书的马名及赞语已经被毁,但高宗诏令殷仲容在石屏底座上书丹的马名及赞语还在。宋元以后,连殷仲容在六骏屏底座上书丹的马名及赞语也都因风雨剥蚀二模糊不清。后来,《全唐文》等书及明、清、国民之际有关昭陵六骏的各种记载,无不以《昭陵六骏碑》为蓝本。要不是该碑保存完好,恐怕有关昭陵六骏的许多问题将会成为悬案。据《昭陵六骏碑》记载,游师雄除了刊刻线刻六骏图以外,还用泥塑的方式仿制了昭陵六骏。但这一组作品,未能流传下来。故而,该碑为宋元以后历朝政府所重视,更被金石学家所青睐,早在1956年,此碑就列入了《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现在为国家一级文物。

《昭陵六骏碑》现在陈列于昭陵博物馆第三展室即《昭陵碑林》的“太宗威仪”展览单元,这里除了《昭陵六骏碑》还有《十四番酋长石像底座》等一大批国家一级文物。欢迎前来鉴赏。
十四番酋长石像底座
清晰可见的“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可汗”字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