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权衡整车交接这件考验人性的“小事儿”?

 haosunzhe 2015-05-27

36氪微信号:wow36kr


去年11月,在700BIKE,采访张向东。“这辆车在发货时你们如何将它呈现并交接到购买者手中?”我最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给他。


他乐了,“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考验细节。”之后他紧跟了一句:“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这件事儿搞定了。”当我追问细节时,他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让我猜。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原因有三:


  • 首先,新自行车的创业公司们不太可能开设线下实体店或是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传统车厂的做法创业公司们“玩”不起。也就是说,要另辟蹊径。


  • 其次,试想一辆整车的大小和体积,如果依旧采用3C产品的包装、送货模式会略显老套。创业公司应该有独特的“新”玩法,这些细节是用户体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产品出奇制胜的关键。


  • 第三,大胆假设,一家创业公司能把从量产结束到整车交接的全部流程处理的恰到好处,并且还能让人眼前一亮,说明这辆车应该还不赖。


基于以上原因,我试着做出了三套心目中的“理想”解决方案:


方案一:和汽车租赁公司合作。借助自行车架,将整车安置在车顶或车后,并由司机送货交到用户手中。



方案二:专人送货上门。派专业的工作人员携整车上门。并当场组装这辆新车,之后车主可以试骑并调试,临别前将调试设备送给车主。


方案三:基本派送。在下单时尽可能的完成对车主身高、习惯的收集。借助快递公司将整车交给用户,打开包装不需组装调试等“二次加工”,直接上路。


站在一名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在整车交接时我希望会是这样:


  • 我是第一个蹬上这辆车的人;


  • 附加了超出预期的惊喜;


  • 结束从预订到收货的流程,开始后续的产品体验服务。



提了方案,谈了愿景。实际情况如何?


“如果走空运,并交给快递公司,一辆整车的运输成本在150元上下。”一名新自行车的创业者告诉我。这当中还存在由于重量、航运禁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没错,如果要提高交接时的用户体验,成本必然会随之提高,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还是通过价格被分摊到了购买者手中。


截至目前,国内做到可以量产并发货的新自行车创业公司仅BICI一家,他们选择的送货方式和上文提到的方案三类似。


虽然整车交接算件“小事儿”,但新自行车既然都来了,创业者们,消费者也需要一个新的交车方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