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中国拳法》

 梅flower梦 2015-05-27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功夫之阴阳基本论


最初我并未打算把本章纳入书中,因为这本书只是介绍基本技术;不过,进一步考虑后,我相信读者定能从这种中国式的人生观中获益良多。他的技法(无论他是哪一流派的)也极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功夫的基本构成以阴阳理论为基础,阴阳是一对互补之力,在宇宙中连绵不断,无尽无休的运动着。中国的这种人生观可应用于任何事物,但我们只关心它与功夫的联系。圆中的黑色部分称为阴。阴可以表示宇宙中诸如否定、消极、柔和、虚无、女性、月亮、黑暗、夜晚等等的一切事物。圆的另外一半是阳,它可以代表肯定、积极、刚强、实在、男性、太阳、光明、白昼等等。
    多数人最易犯的错误是把阴阳太极图看作是二元的,即阳是阴的对立面,反之亦然。
    一旦我们把这个“整体”一分为二,结果便无法实现。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他们互补的部分,只是在人的思想和感知中把它们分割成了对立面。太阳与月亮并不是对立的,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两者缺了一个我们便无法生存。同样的,男人和女人也是互补的,如果没有男人,又何谈女人,反之亦然。阴阳的“统一”是生命之必然。如果一个人要骑自行车去某地,他不能同时踩下两个脚踏板或者一个也不踩。若要前进,他必须踩下一个脚踏板同时松开另一个。所以,向前的运动需要这种踩下和松开的“统一”。踩下就是松开的结果,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译者按:原文中划线的interpendent应为interdependent)
    阴阳图中的黑色部分有一个白色的点,白色部分有一个黑色的点。这是为了阐释生命的平衡,任何极端事物,不管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无法长存。因而,刚必须藏于柔之中,柔必须寓于刚之内,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功夫练习者要像弹簧一样富于韧性。要知道,最硬的树也最容易折断,而竹子却能够随风摇摆。所以,在功夫或其他武技中,练习者必须柔而不弱,刚而不硬,即便他很强大,也要用柔来加以保护。因为如果刚中没有了柔,那么他便不再强大。同样,如果他能柔中带刚,那么便无人能冲破他的防御。这种适度原则为我们保存自身提供了最好的方法,因为一旦我们承认万物之中皆有统一(阴阳),不再把它以二元对待,便可以不偏不倚的保持一种宁静状态。即使确实向一个极端偏斜,否定的或者肯定的,我们也会随之流动,以便于控制。这种没有偏斜的流动,正是消除它的正确方法。(译者按:原文中划线的tranguility应为tranquility)
    阴阳运动流于极端时,反作用便会开始。阳达至极端会变为阴,阴(被阳激活)达至极端会返回阳(这就是为什么两者互为因果)。例如,当一个人工作到极限时,他会变得很累,必须休息(从阳到阴)。休息过后,他可以再次工作(从阴回到阳)。这种阴阳转化是持续不断进行着的。
    阴阳理论在功夫中的应用即为和谐之法,它要求一个人要与对手之力保持和谐,不可相抗。假设A施力于B,B既不能与之对抗亦不能一味退让。因为这些是B的反应的两个极端。代之的,他应以较小的力顺着A的运动方向加以牵引,使A的力得以完成。为了保护自己的刀,屠户切割时要顺骨而行,不能逆之,同样,为求自保,功夫练习者要顺着对方的动作,不争不抗(无为,自发的或精神的活动)。当A集中于他的动作,这种自发的辅助会导致其自身的失败。
    一个功夫练习者最终理解了阴阳理论,他便不再执着于所谓的“柔”或“刚”;他只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事实上,所有固定的形式和技法都已抛开,他的动作只是日常的动作。他不需要像其他那些大师一样标榜他的精神或内力以证明自己。对他来说,武术的求索终会返朴归真,只有在中途的人才去证明和吹嘘自己。
李小龙三年前从中国来到这里,他是当今美国最权威的中国武术家之一。李小龙小时候就开始跟随多位师父练习中国北派和南派功夫。13岁时,他遇到了咏春拳宗师叶问,从那时起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拳法体系之中。经过几年的日常训练,实战讲手,他被授予教师资格,成为该流派中获此资格最年轻的人。
    来到美国之后李小龙收了几个弟子,专心传授他们功夫。在众多的追随者中有柔道和空手道黑带,也有其他功夫流派的弟子,拳击手等等。
    除了对各个功夫流派的了解,李小龙还精通道学和禅。他在美国曾指导过一部关于功夫和东方哲学的电视系列片。
    李小龙为展现真正的中国防身术而进行着诚挚的努力,他必将为中国功夫这一古老而高雅的艺术赢得赞誉。
    与李小龙的一次友好切磋中,我被彻底征服了。一旦他“黏”住我的手,我便根本无法摆脱,也无法用拳脚打到他——即使他蒙上双眼。
    我确信本书能让美国人更好的了解一些原理,是它们让功夫在实战防卫中如此有效。学习其他东方武术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良多。书中通过清晰的插图,详细讲解了掌握各种技术的所有步骤。(译者按:原书中划线处的and 应为an,编译时已修改)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模仿是最诚挚的赞美。”假如确实如此,那么用李小龙的技术替代我所有的功夫技法,就是我对他最诚挚的赞美。当李小龙示范以内功为基础的攻击方式时,我发现其力度要远远超过之前我练习铁砂掌所得之力量。他的功夫其优越性在于,它比我的毕生所学更加精纯和有效。他的攻击力量是由腰部和意念产生的,因此我一直主张,开砖裂石的力量并不是对实战中能量实际应用的真实检验。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有机会在一起训练,我都会获益匪浅。
    最近,通过他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对美国民众不分种族、信仰、出身的功夫教学,李小龙正在发展一股未来功夫教练的核心力量,目的是防止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被滥用和商业化,这在其他一些东方武术中已经被不幸证实。
    “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学到正宗的中国功夫时,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冒充自称的所谓功夫‘行家’。”作者这样说时,我完全赞同。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埃德帕克序
2008-07-24 22:33

 

    这只是我对李小龙观察所得的一个总的印象。
    他的拳法体系独特,精准,极为实用。它的原理和概念合乎逻辑,趋于完美。它简单而又深奥;它的动作既黏且滑,既柔且刚,既明显又具欺骗性,既有二重性又具统一性,既有棱角又圆转如意,更不用说李小龙那不可思议的速度和爆发性了。
    他不仅精于自己的拳法,也是一个风趣而健谈的人。他对于其他中国拳法及其历史哲学背景的描述性知识,让你不得不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译者按:原文中划线处的adapt应为adept,编译时已修改)
    他是我见过的为数极少的富有天赋的人之一,毫无疑问,这种天赋已经被他投入工作之中,为他高超的技艺所证实。
    得知他在撰写关于功夫的书籍我很高兴。他巩固了我对功夫的信任,对展现真实的,正宗的功夫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出版者按:帕克先生是加利福尼亚州帕沙迪纳著名的肯叵空手道黑带教练,“肯叵”的创始人,拥有数家肯叵空手道馆。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威尔利杰伊序
2008-07-24 22:33
我强烈推荐李小龙这本关于中国功夫的书籍。这本知识性的书籍披露了一种出色的中国防身术。我曾经见证过作者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它简洁而有效。这位年轻的中国拳师所拥有广博知识也让我感到惊讶。
    他的“咏春”拳法与我所见过的功夫尽皆不同。我从未见过类似的东西。
    我确信,如果我再次开始我的功夫训练,一定会学习这种拳法。
    李小龙师父是一位绅士,他居然能把这种看似绅士的技法应用于实战。
    我曾见他以闪电的速度,如黑豹般优雅而敏捷的表演。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拳术大师。

    威尔利杰伊
    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艾兰德柔道柔术俱乐部”总教练。
    柔术黑带五段,讲道馆柔道黑带三段。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李小龙自序
2008-07-24 22:32
功夫一直以来都是远东(东亚及东南亚)武术的核心,它的原理与技术渗透和影响着各种不同的东亚防身术。由于功夫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西方世界以及其他远东国家都很少听闻。
    功夫的历史长达四千年。最初在中古时期,功夫只是一种没有任何限制的格斗术,但是在之后的数百年内,一代代的练习者逐渐对它加以完善,去粗取精,改良技术,直到它开始成为一种卓越的技艺。后来,随着解剖学、宗教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引入,功夫又向高度科学化和哲学化的防身术迈进了一步。那是大约两三千年以前!功夫用于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以及防身自卫。它的哲学理论以道学、禅和易经为基础,是一种能屈能伸,不争不抗,舍我由他的思想。功夫的技法强调的不是力量,而是能量守恒以及不走极端(阴和阳)的中庸之道。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真正的功夫家从不以力抗力(会产生反作用力),也不会一味让步;他只是像一个弹簧一样,充满弹性。他努力与对方所发之力和谐融合——与对手之力互补,而不是相反。
    多年以来,我一直沉迷于咏春这种朴实无华的拳法;我的心灵不再受敌、“我”或者招式等因素的影响。我以敌之技法为我之技法;我的任务只是完成“整体”的另一半,我的动作是随环境而变的无为,没有预先的设置。心与意,意与气(呼吸),呼吸与能量的练习,等等等等,皆已远去。无欲无求,一切顺其自然。
    现在,应一位挚友的要求,要我写一本关于功夫技法的书籍,而这些我是早已忘却了。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我在本书中收录了我投身咏春拳之前学习的各个功夫流派的一些基本技术。诚然,精神修为是功夫的最终目标;但是,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先进行技术训练。
    我要强调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传授功夫招式的教科书;而是一本介绍一些基本攻防技法的书籍。在不久的将来,等我从东方回来之后,会出版一本名为《中国功夫之道》的书籍,内容会更加全面。
    在美国的三年,我看到了很多无良的“商人”,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一样,他们自称是功夫大师或教练,而他们的动作却与任何流派的功夫都毫无相似之处。我希望准备加入这些流派的人最好先深入调查一下。我还要说的是,不管是谁,都不可能读了这本书就变成“高手”,也不可能通过简简单单的三节课就成为一个功夫行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