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和奴才

 西家泉 2015-05-27

人才和奴才

2015-05-26 15:32 作者:笔墨丹青

对上竭力讨好,对下狐假虎威。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把某些人称之为人才,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对人才的定义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才干的人,具有某种特长的人。而奴才的定义是:能心甘情愿地为权势者效忠以获取好处与私利的人。在百姓的心理定义是:奴才是领导和权势者的鹰犬和爪牙,是丧失人格的另类,自古以来被人们所不耻,奴才没有独立人格,缺乏人性。人才对于百姓和权势者也各有各的心中标准。

中国近代史:清王朝皇帝以下臣子,见到皇帝统称为“奴才”,而且王府里的杂役对主子也自成为“奴才”。奴才当的如清朝末期的李莲英级的也算是“英雄般的”人物了。

其实,奴才都具有摇尾乞怜乞求主子,给点恩惠外一无是处。这种人不断地揣摩上司的心思,阿谀奉承、随波逐流,以领导的喜恶为标准,以往上爬为目的。对上竭力讨好,对下狐假虎威。

领导大胆提拨病人、庸才、蠢才。

在当今干部提拨任用上,唯“财”是举、唯“我”是举、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腐败现象相当普遍,决定着“人才不如奴才”的合理性。( 文章阅读网:www. )

人才都是心高气傲、恃才自傲,总是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屑于眼色行事,不屑于送钱买官,不屑于送色献媚。而奴才就不同了,成天揣磨领导的意图,有事没事围着领导转。奴才一般不以工作为中心,而是以领导的喜厌为中心,经常去做一些可有可无的汇报,请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主要心思是千方百计跟领导套近乎,显忠诚。

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奴才没有自己的主见,领导说是他不敢说非,领导的看法就是他的看法,领导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领导讲的任何话都是圣旨,简直就是领导面前的一只哈巴狗、一条应声虫。其次,奴才能把领导的个人好发挥到极致。比如:领导好酒,他就送名酒,多陪多敬。领导好舞,他就想方设法请领导去莺歌燕舞之所。领导好文,他就搜罗天下名书、名画。领导好色,他就尽其所能,让美女投怀送抱……。这些奴才巴结领导的方式方法,明眼人一看便知,目的无非就是尽己之媚态、讨领导之欢心,得自己一私利。

从驾驭下属的角度来考虑,人才不如奴才。人才大多为知识面较广,有创新意识,有见地,工作能力往往比上级领导强,这样的人提拨上去后,难以驾驭,对领导的名望地位都有威胁。而奴才在领导未退休之前是没有主见的,也成不了什么事,唯命是从,令领导很有成就感。

用人失察者不会得到责任追究。在现在体制下,提拨奴才、庸才、蠢才,闹出多大的事来,也不会追究上级领导的责任,就决定了某些领导大胆提拨病人、庸才、蠢才。

人才总是落魄至及

在一些党政机关,有些人的确“会来事”。所谓“会来事”,并不是干工作上的正事、做工作上的实事,而是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攀领导、拉关系、捞资本,说穿了,是谋人不谋事。

“谋人”就得有奴才像,而这些“会来事”的奴才,懒于做事、善于作势,自己不干事,却“音量”不小,专挑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才所做的事。所以在一些部门出现了:干事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会巴结的。

“会来事”在一些党政部门大行其道,说明“谋人不谋事”的歪风邪气还有相当的市场。干事就有出事的风险,更何况,假使干好了也未必有人知道。“谋人”的奴才却不同,八面玲珑、忙于应酬,“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得好”,往往一本万利、事半功倍。

面对如此现实,很多人的思想认识也会发生蜕变,认为“谋人者治人,谋事者治于人”,干事不如讨巧、“谋人”才是王道。更有甚者,自己不干事,对干事的人却妒火中烧,“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

故此,善巴结的人总与肯实干的人格格不入。并不是善巴结的人不懂如何实在地干一件事,而是他们从不屑于去做,他们认为那不是捷径,是傻、是蠢、是笨。而那些人才们,还认为善巴结的人道德如此低下。这种傲气会让上司莫名地升出人才的人清高、目中无人、不宜重用之感。这种恼怒便断送了人才的前程。而善巴结的人偏偏最精通在高手如云时,来点技巧才战无不胜。故在聚集着精英荟萃的单位里,善巴结的人不但有好前程还有高薪,而人才总是落魄至及。

只要有善巴结的人存在,人才便很难出头。

大部分人认为:在中国政界,做人比做事难。其实,相反,做人太容易了。因为中国是个中庸的社会,只要你不标新立异,不去改革创新,当个圆滑世故的人,随波逐流,再容易不过了。在官场上平平庸庸者,却因为不干事,即便祸国殃民,也照样官运亨通。任何干事的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商鞅变法,秦公死后,保守势力的人对商鞅施行了疯狂的报复。范仲淹因为改革官场弊端,而多次被人诬陷。王安石也是因为改革,几起几落。连光绪皇帝也是因为维新,而被保守派清算。

中国社会的历史写清了为官之道。所以,官场便有了“功成身退”、“得意不宜再往”、“明哲保身”一类的戒条。

在现实社会中,奴才们有一条真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有关系的。干的越多,毛病也就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留下的小辫子也就越多,你就越站不住脚。

做人易,易在不干事;做事难,难于上青天。培根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的人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的人上升。”郭世平说:“我们从不嫉妒皇帝,而只眼红邻居。”我们可以容忍“鬼子”的后代大搞经济掠夺,可我们却不能容忍身边的人兴厂办店。人生做一点实事不易,要克服自身的懦弱,同事和邻里的嫉妒,领导的猜疑。人一旦想到或者做到谋事,也就成为众矢之的的开始。

官场社会是一个磨练人的耐心的最好地方,也是磨灭人的个性和人性的最好地方。记得有位伟人说过:“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我得引以为豪,尽管他们一生坎坷,但是,他们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强大的希望”。

在官场,做事的人活得很累,但奴才都很超脱,尤其敢恨。一旦上司失势,善巴结的人立即油然而生恨意:这些年追随他、依靠他、受了多少颐指气使,听了多少呼来唤去。尤其是那夫贵妻荣的上司太太,那上司孙子,时常把他当做门下食客,何尝尊重过他?甚至某年某月某日,那老上司还把一个好缺高缺给了别人,使他饱尝挫败之苦,便凛然正气地骂道:“早滚吧,老东西!”

奴才当上领导,当然也要享受领导的风光,对那些正直、敢于纳谏、实干的人、异己更会打击报复,如此循环,人才不倒霉才怪。

人才永远也学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们除有实干精神外,永远不是善巴结人的对手,他们无论身居何职,只要有善巴结的人存在,人才便很难出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生百态。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人好不如做奴才好。会巴结、会说话、会送礼、投其所好,就能减少奋斗三十年。人生赚的钱,5.5%是靠自身的知识,94.5%则来自人脉关系——其中领导赏识占70%。

做人才,不如做奴才。领导喜欢用奴才,而决不会重用人才。这样才会显示只有领导才是绝对的人才,没有人会比他强。人才永远会遭妒忌,奴才总是会被重用。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尤为突出。要想事业有成,必须先敢于做奴才并学会做奴才。就象和砷那样!

有人说:从古至今,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尚能受胯下之辱,做回奴才又有何妨?!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不做奴才能行吗?等自己当上领导后,又有多少奴才伺候着自己。这叫先苦后甜。还有人说:不会巴结领导、不会装孙子等于和官无缘。更有的人说:不仅是领导喜欢被巴结,所有的人都喜欢,毕竟被巴结的感觉很好、很实惠。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生百态。

笔墨丹青作于2013年5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