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打球”的妈妈,家里能出一个探究家

 长沙7喜 2015-05-27


妈妈的苦恼!

和孩子的对话从来都是充满了新奇感,因为总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可是很多妈妈却一直在纠结:怎么才能和孩子来一场旷世持久的对话,而绝不是三言两句就结束的问答!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大学问,一来一回的对话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事物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帮助妈妈知道孩子当前的想法!只是,如何开始一段有效的对话,怎么将对话进行到底就成了妈妈们苦恼的问题!

用大陆博士在“妈妈玩去吧免费在线课堂”里的比喻:对话就是一场打球,妈妈每次抛出去的问题,不仅要让孩子接得到,还要能打回来!

所以,我们都想做一个会“打球”的妈妈,将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球赛”!让孩子在如此往复的反击中,锻炼TA们的发散性思维!那么我们看看大陆博士是如何指导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吧!

1、开放式问题,迸发创意点子

  • 对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抱有同样的兴趣,用真诚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注意聆听孩子的话语;

  • 抓住语言当中的机会,再进行开放式的提问,将平常生活中的线索串联,就能够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想法,迸发出更多有创意的点子!

  • 不是每次都要有一个标准答案,才是对话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对话,让孩子敢想,会想,愿意想!

大头妈妈

一起来看一看东莞的大头妈妈和宝贝的对话——“如何用一根线,解决了脑袋说话的问题”!

大头儿子最近对脑袋思考问题时候产生的感觉很好奇,觉得自己不需要用嘴巴,用脑袋也可以说话。之前简单跟他沟通过那是脑袋在思考的一个过程。今天在饭桌上,他就这个事情又展开谈话了。

  • 大头儿子:妈妈,我的脑袋又开始说话啦

  • 妈妈:哦,你的脑袋又说话啦?

  • 大头儿子:是啊

  • 妈妈:你的脑袋说了什么话?

  • 大头儿子:就是在想些东西咯。妈妈,怎样才可以让别人听见我脑袋里面的话哩?

  • 妈妈:你想让别人听见你脑袋里面的话呀?

  • 大头儿子:是的,那样嘴巴不用讲话哦。

  • 妈妈:哈哈,是挺方便的哦。你想过有什么方法没有?

  • 大头儿子:我、我、我们可以用一根线来听脑袋讲话。

  • 妈妈:哦,一根线?怎么才能用一根线听到脑袋说话哩?

  • 大头儿子:是啊,一根线,有个头(我猜想他想说探头),从耳朵伸进去脑袋,放到里面听一下脑袋里面说什么。

  • 妈妈:那听到脑袋说的话,然后还要做些什么啊?

  • 大头儿子:我们就把线连接到电脑屏幕啊,上面就会播出画面啦。

  • 妈妈:这个主意不错哦,那声音可以传出来吗?

  • 大头儿子:可以,连电视嘛,还可以传送到ipad啦、手机啦,这样子就可以知道我说什么了。

  • 妈妈:真不错。

  • 大头儿子:妈妈,我们平常听电台都是用线(此处我猜想他想说天线)接收电波的嘛,所以脑袋也用线来听听。

大头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

妈妈没有选择直接告诉宝贝答案,而是用了一个反问,让宝贝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么有创意的问题!接触过电脑,手,iPad,宝贝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用一根线作媒介,不仅可以让别人听到脑袋在说的话,还可以看到画面!喜欢妈妈对宝贝想法的赞赏,也正是因为这份认同,让宝贝愿意开动小脑筋,天马行空又结合了实际经验去大胆地思考!


2、良性认知冲突,推动思考!

  • 孩子的知识建构是一步步累积的,成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事物现象,孩子却需要时间,需要机会去不断探索!

  • 孩子对外界物体的理解是相对固定的——妈妈的提问希望是可以打破孩子本有的定性的思维。尽管会对孩子最初的认知有冲击,但是这样的良性认知冲突,却能够推动孩子不断的思考!

煦煦妈妈

看煦煦妈妈是如何引入认知冲突,和宝贝探讨“看不到是不是就等于没有”的问题,打破了宝贝的惯性,固有的想法!

煦抬头看夜晚的天空,最近一周都是阴天下雨。

  • 煦:“妈妈,星星没有了。”

  • 我:“你是说星星不见了?”

  • 煦:“是啊,乌云把它遮住了。”

  • 我:“那乌云遮住了星星,那星星还在天空那里吗?”

  • 煦:“不在了。”

  • 我:“妈妈现在躲在树丛后面,你能看到我吗?”

  • 煦:“看不到!”

  • 我:“那妈妈在树丛后面吗?”

  • 煦:“在呀!”

  • 我:“妈妈在树丛后面,只是被遮住了,煦煦看不见而已,是吗?”

  • 煦思考了将近30秒后,看着我的眼睛点头,有点不耐烦地说:“是!”

  • 回来的路上我又提起这个话题。我说:“刚刚说的星星,你说它们被云遮住了,那它们还在那里吗?”

  • 煦:“可能在也可能不在,因为我看不见了”(儿子的回答让我很惊喜)

煦煦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

如何能够启发孩子去思考,让“球”能够一来一回?其实,正如煦煦妈妈说的:“生活中有很多交流的机会,需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发现他的兴趣点,就能找到‘击球’的机会”!如果只是一味得要求孩子给出是或不是这样的单一回答,那么孩子未来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就会被剥夺!而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变化出多样性的问题,就能让孩子一直保有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和不断深入探究的精神!

3、层层追问,促进多角度思考!

  • 问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和认知水平,而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会很有意思,常常给出的想法会联系到平常的探究性活动,将记忆中的一系列事物都串联起来;

  • 妈妈的提问正是要变成串联不同线索的促进剂,可以不断地挖掘出孩子的更多的东西和认知。欢迎孩子的不同答案,了解孩子的多种想法!

小土妈妈

小土妈妈自然不刻意的引导,从生活场景入手,和宝贝展开了一段探究性对话。妈妈没有给宝贝的答案贴上错或对的标签,而是不断追问,让宝贝可以有多角度的思考!

小土的同学送他一个高登的火车玩具,中间连接的地方断了,他和同学妈妈说到要回家用502胶水粘上,就和他聊了关于“粘性”的问题。

  • 我:你说除了502可以粘东西,还有什么可以呢?

  • 小土:双面胶也可以呀。

  • 我:那502和双面胶有什么不同?

  • 小土: 双面胶要把皮撕掉,胶水是直接粘住的。

  • 我: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把两个东西粘一起吗?

  • 小土:502。(又回来了)

  • 我:它是胶水的一种吧?

  • 小土:一种最牢的。

  • 我:那还有什么样的胶水?

  • 小土:还有602

  • 我:602?你用过啊?

  • 小土:602就是更牢的一种,能把两个东西粘在一起,然后,比502还粘,能把两个手指粘上,还能把手粘到飞机上。

  • 我: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平时还用什么胶水阿?

  • 小土:一般的胶水。

  • 我:一般的胶水是用来干什么的?

  • 小土:粘别的东西。

  • 我:比如是什么东西呢?

  • 小土:白纸。

  • 我:哦,还有什么可以粘东西的?除了胶水、双面胶,还有什么?

  • 小土:还有,没有了。

  • 我:哦。

  • 小土:有了,焊!

  • 我:什么焊?

  • 小土:有个瓶子,有个孔,晃一晃,一喷,就把两个大卡车给粘在一块了。

  • 我:是吗?你在哪看见的?

  • 小土:在爷爷奶奶家。(看见过有人修大卡车)

  • 我:焊接吗?

  • 小土:什么叫焊接?

  • 我:就是你刚才说的焊在一块了。

  • 小土:就是在两个大卡车的中间,焊,就焊好了。

  • 我:那你平时玩的那些东西里面还有什么是有粘性的?

  • 小土:还有加颜料,可以选颜色的。

  • 我:噢噢,那像你书破了用什么粘?

  • 小土:用粘性,粘性,透明胶带。

  • 我:哦,还有一种叫透明胶带,跟双面胶不一样?

  • 小土:不一样,它只有一侧可以粘。

  • 我:那双面胶呢?

  • 小土:两侧粘。

  • 我:那还有什么东西有粘性呢?

  • 小土:没有了。

  • 我:哦?

  • 小土:还有手!

  • 我:哦,你手拿什么东西会觉得粘粘的?吃的东西里有吗?

  • 小土:猪耳朵,猪蹄!

  • 我:还有吗?

  • 小土:我的手也有粘性,能把小火车乘坐票给粘上。

  • 我:还有什么会粘住的呢?

  • 小土:我也不知道了。

  • 我:我小的时候有一种东西有粘性。

  • 小土:什么东西?

  • 我:贴对联的时候用的面糊。

  • 小土:什么面糊?

  • 我:就是用面粉做的面糊。

  • 小土:哦哦。

  • 我:今天放学后我们试试看吧。

  • 小土:好啊。

  • 我:放学后验证一下吧。

小土妈妈的故事告诉我们:

自然的引导,是开始对话的契机,而回答问题是一个不断延续性的过程,当孩子对某样答案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妨让这次对话变成一次探究性活动,让孩子可以亲子通过实践操作,对物体的属性认知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