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不释书|这本书,适合所有醒着做梦的人

 北书房2014 2015-05-27

手不释书,每天为你推荐一本好书

让你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这是看书有道为你推荐的第9本书

「当你手不释书,灵魂便不再荒芜。」


内容简介

这本书适合所有醒着做梦的人。——《晚邮报》


贾斯珀·格温,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有讲故事的迷人天赋。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四十三岁的某一天,在散步的途中,他突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不久,他便开始一步步地从原来的生活中退隐了。


在西班牙小旅馆度过了一段漫无目的时光后,他回到伦敦成了一个生活中的隐形人。他从经纪人老友汤姆那儿找来一个名叫吕蓓卡的女孩,帮他一同置办工作室,为一些人“写”画像,进入了一种孤寂而缓慢生活。有一天,老友汤姆得了重病,并在格温为其“写”完最后一幅画像后猝然长逝。此后,格温先生彻底消失了踪迹。


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从格温先生决意自我消隐的那一刻开始,一段跨越漫长时光的寻找自我之旅开始了。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找到它,才能让心不再漂泊。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海上钢琴师》原著作者。卡尔维诺、艾柯之后,最受世界瞩目的意大利作家。


1958年生于都灵。1991年,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意大利坎皮耶罗奖、法国美第奇外国作品奖。1993年,作品《海洋,海》获维多雷久文学奖 和博斯克城堡文学奖。1996年,作品《丝绸》一经出版便登上意大利图书畅销榜,热潮迅疾燃烧整个欧洲,盘踞各国畅销榜单。1998年,作品《海上钢琴师》被知名导演托纳多雷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成为感动无数人的电影经典。


精彩书评

《在温柔和谜交融的迷宫里我们无所不能》

文/欢乐分裂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究竟有多少种方式?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最新力作《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创建了一座名为“消失”的微型迷宫,这个迷宫共计68个出口或入口,既是开端,也是结束,对应作者的卷首语:“一切都始于中断。”


进入迷宫的语境十分顺畅,一位前途大好的作家贾斯珀?格温忽然厌倦了目前的生活方式,决意放弃写作,成为都市隐形人。某一天看到一本普普通通的画册后,却犹如电击般深受震动,静态的、平面的画作上,他触摸到了时间的流动,画家和被画者之间沉默的关系以及背后的丰富故事让他着迷了。于是,他想让曾经永远放弃的文字在“画像”里重生,这个概念听起来非常抽象且晦涩,难怪格温的老友兼经纪人汤姆表示不支持。


不过格温很快行动起来。他先花重金让人谱写一种优雅、无节奏的、如流水般的背景音乐,这种音乐必须和他一手布置的环境——水管里的声音、墙上的水渍、地板上的油迹融为一体,当音乐在封闭而沉默的空间里汩汩流动时,时间就仿佛沾染了永恒的意味。接着,他需要“天真”的灯光(将抽象的词语按在具体的物品之上,是作者的拿手好戏。)让光明和黑暗迅捷精简地止步于其阵营,熄灭的时分须安静无声,像某一时间段落的永远逝去不复再来。作者不厌其烦地描绘这两样元素是有道理的,我们将在后面的故事中目睹它们怎样为迷宫贡献芬芳和光晕。这些描述是我喜欢的第一个段落,喜欢不无荒诞的情节展开中竟有如此精确精准的数字支撑,喜欢不问因果的你来我往对话中暗暗饱含了默契和理解,喜欢在不动声色、安宁朴素的氛围中故事渐渐张开双翼。


画像的实践过程非常具象,站姿和坐式,气息和呼吸,睡眠与沉默,光线与声音,无不被细细打量过,被画者吕蓓卡小心翼翼的心思包括她个人过往统统顺笔带到,这种“顺笔”看似闲笔,也为后来发展埋下伏笔。过程具象,然而结果究竟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估计每一位读者和我一样,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作者从方方面面的侧面信息让你感知其优雅和神秘、感动和动容,但这个悬念终究直至结尾也未真正打破。直到最后几章,通过他人对话,揭示了创作的一鳞半爪:默然观察被画对象,感知周遭物体的烘托和映射,感知颜色、光线、声音、脚步、气氛,捕捉空气流动的方向和喘息的力度,于是人人都是故事本身,让每个个体与生俱来的故事自发流淌开来,“画家”只需静静等待抓住的时分。当18支灯泡逐一熄灭,双方对这项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吕蓓卡感慨“得走多少路,经历多少神秘、意外的事情,才能一步步走到这里。”类似这样无序中的有序、偶然中的必然,成为这座迷宫最强的线索。


当第一位被画者吕蓓卡顺理成章成为格温的助手后,这项不为人看好的工作——格温自己称之为“抄写员”的工作,进入正式流程,虽谈不上顾客盈门,但也从未中断过,甚至还包括当初极力反对他的挚友汤姆。渐渐形成的“正常”被一个危险而具有诱惑力的少女破坏,每一个恒定的局面总有闯入者,何况“以文为像”这项颇有沙龙性质且小众的行业,在避人耳目和口口相传间愈发神秘起来。格温与顾客之间先照不宣的规则和界定一旦被破坏,这些暗藏其个人欲望的规则界定同时也受到破坏,格温费心建立的平衡和安宁遽然消失,然后他自己也再一次消失在世上。


接下是我喜欢的第二个段落。叙事主角悄然间转移成了吕蓓卡,之前铺垫的有关她个人的信息发生作用了。她被选中成为被画者是因为“她的身体迟缓、平静,抵消了这种美,就像是毒药和解药,通过一种温柔的、谜一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她的性格同样具有这种温柔和谜交融的特质,她会心生爱意,但永远不会主动占有;她会默默观望等待,但永远不会刨根问底;她是耐心的凝视者,是坚定的陪伴者,是深情的守候者。在格温离去后的四年里,吕蓓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日常秩序,不过这种秩序在她无意间读到某本小书后迅疾无踪了。画像和文字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回归,吕蓓卡踏进原有迷宫废墟上重生的新迷宫,通过过关寻宝似的探究,终于在文字间感受到迟到的温柔。是的,唯有用“温柔”才能准确形容她的默望,她对格温复杂的情感。这段文字我真喜欢:“她沉浸在一种奇怪的幸福感里,那是她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这份柔情,她已经等了很多年,才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一直随身带着。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些年竟然能把所有这些都保护好、收藏好,除此之外她还做了其他事情。我们真是无所不能:成长、相爱、生孩子、变老,我们做这些的时候,我们也在别处,在另一个时间里等待一个答复,或者一个没完成的故事。看起来是唯一的行径,而我们却踏上了许多小径,用不同的方式踏上征程。”看看,分叉小径的意味都有了!因为葆有这份柔情,她觉得只需和文字永生就能达到幸福的巅峰。


最后一章是特殊的阅读体验,貌似游离于整本书之外,不过所谓“建立了一个惊人的人物画廊,每个人物都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却又栩栩如生。”不正是若隐若现于文字间的迷宫再现吗?依稀可见隐匿其后的格温正狡黠微笑着,这种狡猾在前半本书就已有所流露。还记得那位刚认识格温不久就逝去的戴防雨头巾的太太吗,既然她能穿过死亡成为格温的时空对话者,那么结尾再荒诞一点也无所谓,毕竟“死亡是唯一一种确定老去的方式”。

如果你喜欢今天推荐的书,

请在页面底部点个让我知道,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