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室中的旅行 (豆瓣)

 昵称14979747 2015-05-28
《密室中的旅行》(Paul Auster Travels in the Scriptorium)具有典型的奥斯特风格:神秘的故事,流畅的叙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还有,某个地方,一个隐身的操控者。然而,当我们看到茫然先生这一天内的生活,也许会发现,他的世界与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老人醒来,惘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他不记得自己是谁,怎么来到这里?可想而知自己是被关在房间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开始阅读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个囚犯的故事,那个交替出现的世界更是让老人一头雾水。然而,这些文稿似乎正是为他准备的,另外还有一叠让他神思恍惚的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各色人物逐一来到斗室中。与此同时,一架暗置在他头顶的摄像机不停地拍摄他的图像,记录下他的行动,他的每一句话也都被录音。有人在监视……

——读《密室中的旅行》

文、宗利华

你是谁?你在这里干什么?很绝妙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来了?这是古今中外思想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生,还是死?有多少人在探求生存的意义,生存的目的?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密室中的旅行》将这一命题交给一个密室中的老人,一个貌似痴呆但体格还算健壮头脑甚至算是敏锐(否则,怎会构思那样吸引人的故事?的老人。

“老人坐在单人床边,”故事开始了,他低着头,双手搭在膝盖上,开始思索自己究竟是谁,他在哪儿?他想不起来,于是,作者说干脆称其为茫然先生。抛开作者的写作手法,先说作者构思这一故事的意图。他让一个老人,凭借一间密室里的事物,凭借相继来探望他的几个人(这些人都与他有关,都是他曾经分派任务的人。)逐渐来展示老人的虚幻的身份,或者说,逐渐让老人自己去探索自己的身份,探索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寻找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尽管那一切是虚幻的,梦一样缭绕的,但是深层次的逐步解析,让读者开始追寻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整个过程中,飘渺着困惑、恍惚、疼痛、忏悔,当然,也不乏稍纵即逝的喜悦。

写作手法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茫然先生从桌子上的书稿中,逐渐发现自己的过去,妙的是在后半部分,作者让茫然先生自己推理展开小说里接下来的情节,与其说是老人大胆缜密的虚构经历,倒不如说是老人在一点一滴找回记忆。依靠半截书稿和老人展开的故事接龙,一个遥远的故事恍惚地闪出全貌,最后,那部书稿的名字出现了。正是《密室里的老人》。这是几条线同时推近,同时向内旋转的叙事线路,主人公是小说的作者,叙事者正是被叙事人。结尾正是开头,无休无止,循环不尽。同时,这间密室的各个部位都安装了监控设备,每一秒钟里老人的每一个举动甚至呼吸,他都被监控。这本身就让读者直接参与其中,似乎我们正是站在监控屏幕前观察这位老人的人。

然而,小说的主体却是内部流动的。是老人的意识流。老人对每个人,每件事物,甚至对自己每个动作的感触。对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引发的内心体验的展示,又充分证明,这是现实主义的。比如,老人为自己哪怕一丁点的新鲜观察新鲜体验而觉得愉悦。这样一个虚幻的故事,大的框架上却是采用悬念、推理的模式来推进,从而把一个向内看,审视自我,勾画灵魂的丑与美、善与恶的意蕴展示得酣畅淋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