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过得太快,也悔恨读书太少。不过就算每天花费大部分时间读书,也读不完世上所有的书,这种能力上的局限刚好使人类不得嚣张。由于目力所限,回顾年度阅读并要从中推荐时,难免有所局限且个人趣味。因此也希望能尽量丰富。 推荐书目主要集中在2014年出版的新书: 1.《剧院情史》(米·布尔加科夫 著) 喜欢《大师与玛格丽特》的读者,一定会爱这本,甚至更爱。米·布尔加科夫晚期有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他曾经说时间不多了(患有家族遗传肾病)得赶紧把他们写完。这两部作品分别是《大师与玛格丽特》和《剧院情史》。米·布尔加科夫其实名声并没有非常大,他生前大部分作品是无法发表的。他的作品有很强的讽刺性,加上当时他与苏维埃政权一直处于紧张关系,因此他的作品并不受官方欢迎。《剧院情史》这本书就很好地把当局的“检查”制度揶揄了一番,同时也有非常强烈自传性质。令人钦佩的是即使明知自己的作品很难发表,他也一往无前地写。 2.《乌鸦的教科书》(松原始 著) 今年行文最萌的一本科普读物。其实中国没有很多乌鸦。乌鸦这种鸟类在中国人的印象里一直很不好,是不祥的预兆。我们看日本动画片,常常到片尾处,或者令人沮丧的时刻,都有一只乌鸦缓缓飞过,尾巴牵出一串省略号,这个场景一般都出现在失落的黄昏时刻。乌鸦在日本就很常见,而且大都市中心更多。作者松原始是专门研究乌鸦的专家,他用非常有趣的语言告诉我们,乌鸦是怎么度过一生的。虽然这个话题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冷门了,但是一旦拿起这本书,你绝对放不下手。 3.《密室中的旅行》(保罗·奥斯特 著) 这本绝对不是保罗·奥斯特最好的作品,但是它在他所有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从这部作品或许可以读到另一个保罗·奥斯特。这是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茫然先生在一间密室醒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也记不起自己为何在此。密室的桌上有一摞文稿和一些照片,上面记录着另一个人的故事。茫然先生看着这些陌生但又好像相识的名字感到一头雾水。陌生人物一个个拜访密室,与茫然先生交谈,他无法揣测这些人的动机。同时他也不知道,他的一切言行,都将被密室中的监控器一一记录……小说中出现的名字,就像一个个符号,让人想起保罗·奥斯特的其他作品,尤其是《纽约三部曲》。这部作品与作者以往的风格迥异,引起不少争议,甚至有读者称它是保罗·奥斯特最差的作品。 4.《西域列王纪》(陈渐 著) 这本属于陈渐“西游秘史”系列里的第二部,如果要挑选近两年国内原创类型小说的话,该系列明显值得被推荐。演义西游的作品不少,但它演义的不是神话《西游记》,而是史实《大唐西域记》。所谓《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法师西游过程中亲身经历和道听途说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等地的情况。这部作品在史料基础上,增加了推理和悬疑元素,玄奘摇身一变成了“侦探”。作者还巧妙地把《一千零一夜》中的“大卫王瓶”的故事融入其中,使整部小说充满浓重的东方魔幻色彩。 5.《树叶》(马岱姝 著) 这是一本没有任何文字的绘本,非常安静。作者是个成都女孩,留学英国,现居住在巴塞罗那。这部作品有异国情调,所以翻开这本书迎面而来的并非熟悉的中国街道。它有点像寓言,充满未来感。漫长的冬季,凋零的树叶,以及铅笔构建的黑白色调的世界。男主角在这个枯萎的世界寻找发光的树叶,寻找一息尚存的生命。不过这本书一点也不绝望,光是希望,黑白世界里暖黄色的光,足以令人欢呼雀跃。 6.《美洲纳粹文学》(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罗贝托·波拉尼奥这个名字本身就值得被阅读。一个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的作家,五十岁就去世了,十年出版了将近二十本书。如果说手捧《2666》是为了装逼,那么打败此等装逼犯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捧波拉尼奥的处女作《美洲纳粹文学》。这部小说相对他其他作品,阅读门槛不是很高,而且富有想象力,还很粗暴、锋芒毕露。除了这部处女作,波拉尼奥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也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对大部分人(当然也包括我)来说,翻开《2666》这个行为,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7.《天国之秋》(裴士锋 著) 我觉得大陆版应该会有删节,没考证过,只是猜测。中国写太平天国的书数不胜数,但是角度大多相似,没有新意。当然,教科书给我们固化的历史印象,也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造成一定的损害。这本由美国学者写的天国运动,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内战,立场和角度本身对中国读者就很有冲击力。另外,裴士锋专门研究中国史,师承史景迁,因此阅读时恍惚间能看到其师的影子。 8.《写作这回事》(斯蒂芬·金 著) 这本书是今年再版。对写作和阅读感兴趣的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首先是斯蒂芬·金的写作分享,实打实,干货,无水分。当然,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一套“秘诀”,但是“偷窥”别人的“秘诀”总是充满难以言喻的快感。另外,斯蒂芬·金还在附录列了很长的一份书单,都是些影响过他的书,对我来说,这份书单比他的正文还要有趣。 9.《不妥》(聂永真 著) 聂永真的本行是设计,并非写作,但我对这样的书特别有好感。你能读到的是跟训练有素的写作者创作出来的文本不一样的东西。这本是他的随笔杂文,不过写得不粗糙,人家是出了名的“作”(褒义),写起字来也是要狠狠“作”一把的。这个只喝不加糖不加奶的美式咖啡的家伙,对生活的意见非常多,也很啰嗦,有时候甚至很矫情。但是,这些文字读起来非常有趣呀。 再推荐两本2013年年底出版的书,出版时间比较尴尬,肯定会被去年各种年度推荐错过,我也是到了2014年年初才读: 10.《苦行记》(马克·吐温 著) 这本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大概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后才来了第二版。《苦行记》在马克·吐温的作品里不会被经常提起,这是他早期的作品。但正是这部作品奠定了他的地位以及后来风格。它算是一本游记,也可以说是自传小说,反正就是一部美国段子手大师写的文集。说他是段子手好像大为不敬,马克·吐温的机智可是能把段子手们甩出银河系的。他的冷嘲热讽有时不动声色,有时尖酸刻薄,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情的体察太深刻了。 11.《火车梦》(丹尼斯·约翰逊 著) 这是一本中篇小说,非常非常好看。这一整年,我经常会带在身上,有空就拿出来翻看。第一次读丹尼斯·约翰逊是他的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当时确实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这部中篇却让我爱不释手,它非常粗粝、有力、简洁,看似散漫却十分有序。从类型上看,它可以归类为历史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初美国西部一个伐木工人的故事。我不太愿意阐述它如何反应美国社会巨变之于底层人民的影响等种种意义,它孤独而凛冽,仅从文字你就能触摸到作者冰冷的双手,而他的手中,握着一颗珍珠。 让我们2015年继续发现好书,读好书,做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