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书法家宋克

 百了无恨 2015-05-28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时喜击剑走马,任侠好客,至壮年想自立功业,未遂,于是杜门习书,日费十纸。从此以善书名天下,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宋克并善画竹石小景,工诗文。曾官凤翔同知,卒于任。

宋克擅长楷、行、草和章草诸体,出自魏、晋,深得锺繇、王羲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除楷、行书外,尤以章草著名,体势开张趋长,笔画也非常瘦劲挺拔,一洗古章草的旧貌,形成矫健秀丽的风格,其代表作品有《急就章》。

自幼便博涉群书,因其性豪爽,身躯魁伟,喜击剑走马,有任侠之举,家中蓄养门客甚众,喜饮好博,家

 
财丧失,元宋动乱之时,意欲树功立业,北走中原,举义旗而起事,不意中道受阻,遂溯江游金陵,入浙江

 
之金华、会稽诸山,搜奇揽古,归家后因其以气节而闻名乡里,张士诚屡欲招其为幕宾,皆谢辞不赴,

 
闭门家居,辟一室,内藏历代法名帖、周秦鼎,专心书画,日游其间不以为倦,相传又得到 元末书家饶

 
介的亲授,所以书艺大进。诗文亦名于时,与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则等为友,时称“十

 
才子”。晚年(洪武初)曾任陕西凤翔县同知,不久又辞官还乡,在他隐居期间,与杨维桢、倪瓒等人

 
相交其契,以诗文相酬唱,特别是杨维桢非常喜欢宋克的书法,若有新作诗词,常请仲温书之,宋克学

 
书取法高古,从魏晋上溯草隶之,尤其是对皇象《急就章》深有研究,相传宋克曾师从元代的著名书

 
家饶介,深得其用笔之法,且其于书十分用功,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

 
善书名天下。”其真书出自钟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遗意,清劲古雅,最为难能可贵的

 
是他将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别开生面,吴宽《匏翁家藏集》评其书谓:“克书出魏晋,深得

 
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 可谓中的之语。 其书出于魏晋,深得钟、王之法。

 
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

 
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传世书迹颇多,计有《李白行路难》、《七

 
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急就章》、

 
《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墨林所宝,翰中精品。 宋克亦善写竹,别开生面,虽寸冈尺堑而万

 
玉千篁,雨叠烟森,萧然出俗。尝作《鸡栖丛篁图》一幅,自题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

 
李日华甚为欣赏。传世作品有洪武二年(1369)作《万玉丛图》卷,款署:“己酉岁,宋仲温为

 
长卿写万竹图”,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三年作《书陶诗并画竹石小景图》卷著录

 
于《石渠宝笈》。 

【相关评论】

 明初书家称三宋二沈。三宋者璲,克,广,二沈者度,粲

 
也。燧字仲珩,能草,篆。克字仲温,能行、楷,而章草尤佳。广字昌裔,能正,行。度字民

 
则,粲字民望.皆工行楷。然传于今者,克为最,璲次之,馀皆不传,岂工力固有间耶?抑传亦

 
有幸不幸耶?余旧有仲温《前出塞诗》,及《与俞仲几书》拓本,似非他人所可及,而州尚有不

 
足之词,何哉? 二沈三宋俱有名于国初,余仅见仲温书,谓可追拟古人。其他皆未主见,以意

 
度之,二沈自是朝体,但未识仲珩。昌裔何如仲温耳。 案今所传宋克书杜工部《前塞诗》九

 
首,《与俞仲几书》、临赵子昂《兰亭跋》,俱在江南松江府。又有《雪赋》、《竹谱》、

 
《七姬权厝志》行于世。 ——《大瓢偶笔》杨宾(清)
 

明宋克草书唐宋诗卷行草书,纸本,高27.549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明宋克草书唐宋诗卷

草书唐宋人诗卷 上海博物馆藏

有人认为:宋克在举世都被赵字的波涛卷进之时,单独另走一路去写章草,以一种瘦挺的笔画改易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为新的面貌,这表现了他独立不倚的豪杰气概。此卷草书,即融入了章草的笔法。

  释文:日髙丈五睡正浓,军将扣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

明宋克草书唐宋诗卷

  释文: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

  此卷是明代书法家宋克为友人徐彦明(字介庵)而作,录卢同《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高轩过》《雁门太守行》《将进酒》等六首诗。书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宋克三十四岁,可以说是早年作品。

明宋克草书唐宋诗卷

  释文:纱茂(?)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椀面。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惟有

  卷后有明人宋献、茅元仪、宋瑴(珏)等人观款,清初由宝墨楼主人张贞收藏。据卷末近人张宗祥题识,清咸丰,同治年间,山东捻军兵起,张氏曾将此卷埋于马厩中,事后掘出。现卷首缺诗题,可能是在那时损坏。

明宋克草书唐宋诗卷

  释文:文字五千巻;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

  此卷虽题曰“灯下醉余,恣意涂抹”,从中仍可看出,宋克学习古人法书的功力是很深的。他的草书主要得力于东晋王羲之和初唐孙过庭,潇洒流落,圆转劲利,又时时出以章草笔意,波磔爽健,纵横自如。

 

宋克草书唐宋诗卷局部 宋克草书唐宋诗卷局部

  卷末楷书题识五行,则近钟繇《宣示表》《还示帖》,温厚古朴,端丽典雅。清宋荦评他的字说:“如此气韵,于唐诸大家无多让也。”看来,并非虚誉。

宋克《闲居诗》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江苏长洲(今吴县)人。61岁居南宫里,因之自号南宫生。他青年时任侠好客,喜欢击剑走马。壮年学习兵法,欲北走中原,同豪杰起事,不料中途受阻,后周游金陵、会稽等山川名胜。元末,张士诚据吴时,想招他参与,宋克知道他不能成事,拒而不就。此后,“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明初时被征为侍书,继任凤翔同知,卒于任。

宋克《急就章》

  宋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素养的书法家。他博涉史书,工于诗文,与同里高启、徐贲、王行等并称“北郭十才子”。以擅长楷、行和章草著称,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咫尺山川,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

章草急就章(局部) 纸本 纵20.3厘米 横34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作者史游,在西汉元帝时(公元前四八——三三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是:“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的意思。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 
《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多讹脱。《急就章》的书体,在当时是从隶书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所书急就章,不只一本,现存的就有故宫藏本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就故宫博物院藏本而论,此作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从他“聊以自备遗忘”的自识,结合全篇精绝谨严的面目,可知这是宋克经意临摹,以兼备古法之神与形的得意之作。对此,王世贞的一则评价颇为中旨:“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 
此卷十接纸一千九百余字,一笔不苟,心手相应,其书艺已臻极境。除书法价值外,此卷对《急就章》章草、正书二体的互释, 以及文字脱佚伪误的校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章草急就章(局部)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

宋克《急就章》,章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其用笔流畅,行、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雅微存。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之赵孟頫所临《急就章》更为生动精采,富有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性、跌宕的艺术情趣。这是章草发展到宋、元以后而形成的新风格。

孙过庭书谱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是赠送给他的好友俞孟京的,后未署书写年月,但纵观此册作品,熔楷、行、章草于一炉,笔力清劲健古,结字疏宕萧散,通篇千余字一气呵成,无一懈笔,真可谓于精到处见豪放,于细微中见功力,笔笔如入嫌素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附录上海书画出版社《宋克书孙过庭书谱》说明; 
元代末年,朱元璋在群雄中崛起,驱逐蒙元,建都南京,自洪武元年(1368)开创了明王朝。明代初期在书法上基本延袭了赵孟頫的稳健风格,以三宋(宋璲、宋克、宋广)和二沈(沈度、沈粲)为代表的书家,除宋克的章草尚有一定特色之外,其他书家在创意上显得比较靡弱,尽管有几位书家在当时名声很大,特别是永乐宣德年间,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因受到成祖皇帝宠遇,一时声名显赫,朝廷的重要文件都由此二人书写,于是竞相仿习,个性丧失殆尽,至明代中叶,吴中书家的崛起,书风遂为之一转。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又称克温,号南官生,江苏长洲(吴县)人。宋克出身于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之中,自幼便博涉群书,因其性豪爽,身躯魁伟,有任侠之举,家中蓄养门客甚众,喜饮好博,家财丧失,元宋动乱之时,意欲树功立业,北走中原,举义旗而起事,不意中道受阻,遂溯江游金陵,入浙江之金华、会稽诸山,搜奇揽古,归家后因其以气节而闻名乡里,张士诚屡欲招其为幕宾,皆谢辞不赴,闭门家居,辟一室,内藏历代法名帖、周秦鼎,研究法书,日游其间不以为倦。晚年(洪武初)曾任陕西凤翔县同知,不久又辞官还乡,在他隐居期间,与杨维桢、倪瓒等人相交其契,以诗文相酬唱,特别是杨维桢非常喜欢宋克的书法,若有新作诗词,常请仲温书之,宋克学书取法高古,从魏晋上溯草隶之,尤其是对皇象《急就章》深有研究,相传宋克曾师从元代的著名书家饶介,深得其用笔之法,且其于书十分用功,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其真书出自钟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遗意,清劲古雅,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别开生面,吴宽评其书谓:“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其传世的作品有:《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赠影古诗》、《急就草》等, 本册所载《宋克书孙庭书谱》,是赠送给他的好友俞孟京的,后未署书写年月,但纵观此册作品,熔楷、行、章草于一炉,笔力清劲健古,结字疏宕萧散,通篇千余字一气呵成,无一懈笔,真可谓于精到处见豪放,于细微中见功力,笔笔如入嫌素一般,令人叹为观止。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草书韩偓七绝条幅

《草书韩偓七绝条幅》 100X32cm 山西省博物馆藏

此幅作品书唐韩偓《荔枝三首之一》,行、草相杂,变化自然,隽秀飘逸中颇显骨力,运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释文:遐方不许贡珍奇 密诏唯教进荔支 汉武碧桃争此得 枉令方朔号偷儿 仲温

草书刘桢古诗立轴

《草书刘桢古诗立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作品书魏刘桢五言古诗,行书、今草、章草、狂草相杂,字形大小错落,变化自然,行间紧凑,是承袭元末草书野逸之风的典型之作。

释文: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木裔。仁兽游飞梁。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草书进学解


《草书进学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进学解》是唐文学家韩愈所作,后人评该文:“说到极谦处,愈显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宋克此卷书法体势开放,动势较大,在今草中夹杂少许章草结体和用笔,筋骨强健,磔画变化丰富,表现了宋克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宋克借书该文以抒泄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艺术与内容的完美统一。难怪英宗皇帝见到他的书法也发出感叹“仲温得人,而书法若此,真当代之羲之也。”

释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窥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致(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以兴。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纸本 纵46.7厘米 横37.7厘米 北京文物局藏

此幅作品参用楷、行、章草诸书体,录唐代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书体变化适意,用笔自如,圆劲飞动,韵致朴茂。

释文: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真草偏枯:谓两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须求映带,字势雄媚。邪真失则: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射空玲珑:谓烟感识字,行草用笔,不依前后。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随字变转:谓如《兰亭》“岁” 字一笔,作垂露;其上“年”字,则变悬针;又其间一十八个“之”字,各别有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