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茶:爱喝酒的佐高信是书评辣手 | 书根

 真友书屋 2015-05-28

爱喝酒的佐高信是书评辣手


文 | 绿茶

搞出版的人,都希望能有机会去见识一下日本出版业。不久前,一位从事出版行业的朋友和我聊起他的日本出版业见识体会,其仰慕之情也感染了我。我虽非从事出版,但和出版界多少有些关系,也感兴趣,之后,凡是谈及日本出版业的书籍,多愿一读方休,但国内专谈日本出版业的书籍却不多见。


知日作家李长声,我们都叫他长老,他也参加过六根酒局。他在大陆出了很多书,我却最喜欢他在台湾出的一本《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这本书有一个副题叫:“日本书业见学八记”,这才是本书的主题。


20年旅日,从业于日本出版研究所,让长老对日本的出版业早已过了“见学”的阶段,而已然赋予其感情和志向。读全书之篇章,已非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更多的是一个出版研究者的热情与梦想,想其一个中国人,对日本出版业的了解,已远远超出国内出版研究者对中国出版业的了解。



知日作家李长声。


全书八记,一记作家,二记出版人,三记书,四记编辑,五记奖与书评,六记流行读物,七记出版现象,八记漫画。一本书容纳了与出版相关的八个主题,实难笼统评说,就挑一些好篇章分享一下。


一记中亦是八篇,最值得读有三,开篇之“吉川英治与《三国志》”,之后的“斩书斩人佐高信”以及“日本稿酬古今谈”。三篇均不长,但却饶有趣味,信息量充足。


日本人很喜欢《三国志》,但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不是陈寿的《三国志》,更不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而是吉川英治的小说《三国志》,也因为此,吉川英治在日本家喻户晓,更因为此,日本延伸出很多“三国读物”,相比我们的“三国读物”,日本出版界胜出。


爱喝酒的佐高信是个书评辣手,他的笔下从没有好话,日本虽有“书评三千”(就是说,一本书一经评论,就能多卖三千)的传统,但多数出版社不愿意被佐高信评到他们的书。



爱喝酒的书评人佐高信。


他曾在《世界》杂志上开有一专栏,就叫“本月破烂书”,搞的很多以出“烂书”为业的出版社都有点后怕了,最后,他结集了《斩书斩人》一本。如果这本书得以引进,想必会让国内的读书编辑和书评人大呼过瘾。


稿酬是从事出版的人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谈出版必先谈稿酬,现今我们国内计稿酬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按字数付酬,按版税付酬,一次性买断等等,此文详尽分析了日本稿酬的古今流变,和我国有相同也有不同,如按页计酬等就很独特。读罢,或许能给一些著者以启示,将来谈书稿时,是否可以向出版社提及一些其他计酬要求。


二记三记四记和六记七记八记均有篇章可读,好读,值得读。如“角川春树的商法”,谈及角川书店的老板角川春树独特的出版商法,很值得同业者参考;再如“旧书交易会风景”,此篇极有趣,道出了嗜书者的共同趣向,文实为日本作家出久根达郎的小说《町岛二人书房》中描述旧书交易会的情景,系长声翻译而来,大合人胃口。


作为书评编辑,当然最有兴趣读五记中之记“书评”部分。有“书评与书评家”、“书评三千”、“可读的书评”、“蒙面杀手写书评”、“编辑也要写书评的时候”等五篇。


出版业发达的地方,书评必然热闹。日本是书评大国,全日本所有的报纸几乎都辟有书评版,但日本评论家却不屑以“书评人”自居,甚至不愿意多写书评,一是因为稿费太低,二是日本报纸刊发报纸多为豆腐块文章,不能说其想说,所以,评论家们把写书评仅仅当作兼业。然,日本又有“书评三千”的传统,因为在这个全民皆读书的国家,增加三千实际上是很小的数目,但对于出版社来讲,却很重要,所以,出版社自然要力推各种书评见报。


虽如此,日本的书评氛围还是很浓的,出了很多书评名家,结集了很多值得一读的“书评集”,其中一些书名听起来就让人很有兴趣一读,如《量书狂读》、《此书很好》、《春秋皆书》、《书本满屋》等。当然,这些小众的“关于书的书”肯定是不会有出版社愿意引进的。



日本书评名家丸谷才一。


除了大众报纸上的“新闻书评”外,日本还有一些专业的书评报纸,最早的是《日本读书新闻》,可惜1985年停刊了,现在存活的还有《周刊读书人》和《图书新闻》二种。还有一股力量就是书评杂志,最早的有1887年创刊的《出版月刊》,影响最大的属《书的杂志》。


轻松阅读书业八记,对于我这个从事和出版靠点边的人来讲,受益非浅,从中,我获得了很多参考的坐标,解渴的活水。最后,引用日本书评名家丸谷才一的一句话,和书评同仁共勉:“书评应当是诱惑者的作品,融技艺与内容、见识与趣味于一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