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语红楼 “赖藩郡馀祯”是断句错误

 风穿泰山 2015-05-29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按:汉代郑康成《周易/系辞》注:“天一生水于北”。程甲本将“水溶”改为“世荣”,这是程甲本为盗版的胎记。《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路祭“秦”可卿,且点出姓名,这北静王自然就只能姓“水”了。而其名则出自李商隐诗典。李商隐《裴明府居止》: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程甲本因“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用谐音法改水溶为世荣。其实水溶本身即有“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皇恩浩荡之意,且“水”字又因“天一生水于北”而紧扣“北”字。检索用关键词“李商隐 水溶溶”“天一生水 北”。)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又换此一句,如见其形。】【靖藏眉批:伤心笔。】(按: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本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每一地名之下,皆先列经文、传文、杜预注。《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载:杜乂,字弘理,成恭皇后父,镇南将军预孙,尚书左丞锡之子也。性纯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卫玠神清,杜乂形清。”袭封当阳侯,辟公府掾,为丹阳丞。早卒,无男,生后而乂终,妻裴氏嫠居养后,以礼自防,甚有德音。咸康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穆。封裴氏为高安乡君,邑五百户。至孝武帝时,崇进为广德县君。裴氏寿考,百姓号曰杜姥。初,司徒蔡谟甚器重乂,尝言于朝曰:“恨诸君不见杜乂也。”其为名流所重如此。靖批【伤心笔】是针对正文用典中的杜乂早卒而言的,与第三回甲戌眉批【放声一哭】共鸣。靖批的语位(“朱眉在‘面若春花目似点漆’上”)证明:靖藏本版式与甲戌本完全一样,为12×18规格。
  “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毛抄靖藏本批语=《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毛抄靖藏本批语ד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伤心笔】)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钟爱之至。】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庚辰眉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 (按:戚序本作“将来雏凤胜于老凤,家声未可量也”,乱弹琴。检索用关键词“北静 李商隐”)【甲戌侧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妙极!开口便是西昆体,宝玉闻之,宁不刮目哉?】(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商隐》: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侍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庚辰眉批:“王”,文“季春”。(按:P304。“季春”指探春。借代修辞格。后文镇山太岁不逊色于巡海夜叉,正“雏‘凤’清于老‘凤’声”本义。第七十回两个凤凰风筝绞在一处,则意味着镇山太岁与巡海夜叉“政权交接”,即镇山太岁【远适】。此批与上一眉批是各自独立的并联性评批,非为上一眉批的串联性落款,更非“壬午季春”错讹形态。
  王?文“季春”/“雏‘凤’清于老‘凤’声”?文“探春”=“雏‘凤’清于老‘凤’声”?文“季春”/“雏‘凤’清于老‘凤’声”?文“探春”× 王?文“季春”/“雏‘凤’清于老‘凤’声”?文“季春”
  此批与第十六回庚辰侧批【文“忠公之嬷”】在“文”字上意义相同。北师大本误校为“壬午季春”,成落款了)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贞,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庚辰侧批:谦的得体。】(按:贞古同“桢”,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馀贞”为《石头记》原创语,藏词修辞意为“苦言”。薛能《横吹曲辞?长安道》:“此路去无尽,万方人始生。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骐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荫生辈”对“藩郡”。P304。根据刘桢之字“公干”我们可以看出,“刘‘桢’”才是正确写法。而唐代戴叔伦(732—789)《行营送马侍御》“万里羽书来未绝,五关烽火昼仍传。故人多病尽归去,唯有刘祯不得眠”姚合(约779~约846)《赠张籍太祝》“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中,则将刘“桢”写作刘“祯”,显然这种形讹在唐代就已经普遍出现了。甲戌本“馀桢”写做“馀祯”,并非《石头记》版本之间或版本与原稿之间的形讹,它是沿袭唐人的形讹。)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