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鬼谷子隐居地

 秋天的海 2015-05-29
【襄阳政府网消息】《襄阳府志·山川篇》记载:"清溪山,(南漳)县南260里,鬼谷子隐居在此山中"。《荆州记》云:"西北有清溪,清溪之北有荆山。清溪山,鬼谷子王栩隐居处"。《襄阳府志》载:晋人郭璞,当时任临沮县令,游指山岩时,作《游仙诗》羡叹清溪山之美:"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栋梁间,风向窗户里。借问此谁何?云是鬼谷子"。足见,纵横家鼻祖王栩在指山岩山洞中隐居讲学可能确有其事。
  清溪山上生长着一种叫牛楠藤的植物,每当春末夏初,牛楠藤就盛开出紫艳艳的花,花期长达近月,这时整座山便一片冷紫,故清溪山又名紫山。某一天,天突然穿了个窟窿,女娲氏奉命辟青溪山炼石补青天,紫艳艳的清溪山,被辟成了陡岩,更名为紫山岩。仙人发觉,担心紫山岩走到荆州阻挡沮漳水,殃祸无穷,就转身挥手一指,岩停了,紫山岩就成为了"指山岩"。
  指山岩屹立于坪之南,削壁千仞,连绵20华里,尤为壮观。岩顶雄踞28个山峰,如群狮拱北斗。中段岩沿存有两进三上的石砌房屋,传说是鬼谷子讲学之处。岩间有28个石洞,最大者可容千余人,传说为鬼谷子曾在此隐居,后为人们避兵难之所。
  5月初,当地传来发现一个大型古洞寨群的消息,我们五名网友怀着强烈的探寻欲望自驾前往传说中的鬼谷子隐居地——指山岩。
  5月9日早晨6点半出发, 10点到达指山岩山脚下的杨家老屋。一番准备后,10点半在向导山书记的带领下,一行六人向山崖挺进。
  步行约40分钟后眼前突然出现两道两人多高的石门。山书记讲,这是我们探寻第一站——弟子洞的两道天门。青山下的宽阔地,远远望去民居如珍珠散落其间,好一副色彩丰富、生机盎然的农田油画!叫人赞叹不已!
  洞两边是悬崖峭壁,只能从天门进入。唐宋时这里曾改名为白云观,据说供奉有祖师神像,但神像早已不知所踪,房屋也早已垮塌,只留下屋基和乱石累积的两个平台。
  上到二天门,围墙内平整宽敞,再上便到达洞门口。洞深约50米左右,相传鬼谷子就在此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沿着弟子洞南边的崖壁攀岩斜上,虽然依稀有探访者踩出的小路,但茂密的树木、相互缠绕的古藤,带剌和不带剌的荆棘,似拦路虎阻挠前行。艰难攀爬中,一道奇景映入眼帘,那便是令清溪山更名为紫山的牛楠藤花,一根根碗口、杯口粗细、青黄色的藤左弯右绕、攀枝附树,不见头尾。藤上开着一簇簇、一串串紫衣黄蕊的花,藤下一片片花瓣似毯如锦,美丽无比。
  上行约400米到达半山腰来到鬼谷子洞。牛楠藤花似一道道门帘将洞门装扮得花团紧簇,甚是妖娆,使千年冷峻、人迹罕至的鬼谷子洞显现着生气。
  鬼谷子洞座卧在指山岩的悬崖峭壁中,海拔高度441米,狭长幽深,间或有蝙蝠一只只倒挂金钩,一只只惊恐乱飞。洞顶和洞壁上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千奇百怪。 “白玉床”和“白玉枕”是鬼谷子的“卧榻”,榻边有“书台”,榻上有“莲花帐”,洞顶上有自然形成的“月亮”和“太阳”。脚下隔三岔五的有水池水坑,水清透凉。行进约200多米,洞口突然变窄变小,一般体型的人均无法进入,只有瘦小的人才能爬进去。
  我们在洞中捡到一块疑似牙床化石的石块以及几块陶片。而后经襄阳市的考古专家初步判断,陶片是明清时期的遗物,石块或是5000万年前的海生鱼类牙床部分的化石。如果化石之说能得到最终确定,将对远古时期南漳地区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极佳的物证。
  鬼谷子洞继续上行,山势更加陡峭,荆棘格外茂密。向导告诉我们:从鬼谷子洞上到绝壁崖其它洞处,有两个选择:一是原路下山,从另一小路上去,来回约需三个小时;二是从此处攀岩而上,只有约500多米距离,可节约一半时间,但无路可行,坡陡壁高,攀爬相当艰险。我们一行人商量后决定绝壁攀岩!大家互相搀扶,艰难前行。约1个小时,顺利到达了崖壁下的一个 “岩屋”。
  从对面看,指山岩绝壁呈层状叠加,大部分有三层。向导山书记告诉我们:已探明的洞基本上分布在第二层绝壁下的一条“横路”上。大部分洞都有人类活动过,洞外砌有石墙,形成洞寨,被叫做“岩屋”。我们跟着山书记继续攀岩,终于找到了崖壁下的一条“横 路”。
  沿横路前行不多远,抬头上望,便看见一月牙型洞,洞外有较为完好的石头墙,墙中间有一门入洞,这便是月亮洞。洞不深,地面平,较大而宽敞。据说,这是已探明的最大的一个洞,估计能容纳2000人。
  水帘洞,洞顶有多处泉眼,泉水似线似绳滴流着。亿万年的水滴落,形成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钟乳石,从上到下颜色由浅白到黄到黑。几处则呈碧玉绿,同行的太极鱼说,可能是岩石中含铜量高的缘故。
  双狮洞,奇景无比。洞内洞外石笋林立,洞壁洞顶钟孔石千姿万态,玉如意、狗熊觅食、八仙过海、双龟赛跑、骏马奋蹄、、、形态逼真至极。尤其在洞北角,钟乳石似金沙从天泼下,霎时间,金柱撑开天地,万种生灵撒欢,金山银水生灵光。洞口两头雄狮昂着头,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千年万年守护着这喧嚣纷繁的世界。
  沿着波浪状的“横路”前行,在每条深涧之上,遇白岩处均有一个大型山洞。我们依次探访了龙凤洞、月亮洞、双狮洞、猿人洞、罗汉洞、水帘洞、马洞。
  此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虽然我们很想继续往前探,但若当天没法下山,后果不堪设想。带着遗憾和再次探访的愿望,我们小心翼翼的下山去。
  下山照样没路,我们钻过无数刺丛,穿过比腰还深的草丛,深一脚浅一脚,终于在天黑下来前回到出发地——杨家老屋。
  后记:
  巍巍指山岩,女娲仙手指。
  峭壁连千仞,连绵二十里。
  如凌空屏风,似九天帘垂。
  廿八山踞顶,雄狮拱北斗。
  廿八洞幽深,王禅老祖居。
  讲学育徒儿,纵横先秦时。
  仙山绝色景,万年人不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