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浮游介形类新物种

 yezhu8888 2015-05-29
科学家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浮游介形类新物种
2014-10-23 | 编辑:李开枝 |

http://www.scsio.cas.cn/xwzx/kydt/201410/t20141023_4229498.html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尹健强研究员等,在南沙海槽深水区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浮游介形类新物种,命名为刘氏深海浮萤(Bathyconchoecia liui)(图1),以纪念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和甲壳动物学家刘瑞玉。该成果发表在甲壳动物学的专业期刊《Crustaceana》上(附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据介绍,该物种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介形纲、海腺萤目、海腺萤科、深海浮萤亚科,生活在1500-2600m的深海黑暗环境中,以沉降的有机碎屑为食物,属碎食性动物。它具有浮游介形类的典型特征,如甲壳上具有能分泌发光物质的腺体,可发出荧光。 

  南沙群岛海区分布宽阔的大陆架,星罗棋布的礁滩,深邃的海盆和槽谷,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在海洋生物区划上,该海区是全球热带海洋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南海海洋所自1984年起,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科学考察,随着深海生物采样技术、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发现更多的浮游动物新物种。 

图1  新种刘氏深海浮萤Bathyconchoecia liuin. sp.的形态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