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从台前走向幕后

 聂耳小书屋 2015-05-29

坚守,从台前走向幕后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戏剧创业梦

2015-05-04 03:0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3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因编排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结缘。

  3年后,这些怀揣戏剧梦想的年轻人从台前走向幕后,将创业的目光放眼文化演出市场:他们正式注册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成立南京首个民营话剧团体,他们创办的南京黑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话剧艺术的创新与传播。

坚守,从台前走向幕后

  南京黑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刘芯伶(前排左二)和《蒋公的面子》演员合影。南京大学供图

  把兴趣做成了事业

  ■讲述人:温方伊(南京大学戏剧系研二学生,《蒋公的面子》编剧)

  一直以来,话剧都是小众艺术,与之有关的创业更是少之又少。团队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为观众呈现更多高品质的原创话剧作品,为时代留下舞台记忆。

  去年,继《蒋公的面子》后,我们原班人马制作的话剧《人民公敌〈事件〉》也与观众见面,这部原创剧连续上演8场,场场爆满。从编排演出到拟定日程,再到宣传票务工作,我们常常要忙到凌晨,但大家都乐此不疲——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兴趣做成了事业。

  南大戏剧系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文本创作和理论研究,做市场运营和管理的相对较少,学生中很多好的剧本因为没有畅通的制作渠道都被埋没了。我们创业做的是把金子擦亮的事情:从校园里搜集优秀剧本,对其进行编排包装,通过顺畅的渠道搬上舞台,让更多观众感受话剧的魅力。

  3年来,团队共创作了3部原创剧目,数量不多,但反响都特别好,出演场次超过了200场,累计观众约15万人,再次证明了“好戏不怕没市场”。

  校园话剧应该走商业化道路

  ■讲述人:刘芯伶(南京大学戏剧系研三学生,南京黑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者)

  有人认为话剧商业化意味着庸俗,其实不然,戏好不好,市场反响最真实。校园话剧应该走商业化道路,而我们团队创业独特的价值就在于架起校园话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当代中国戏剧最有革命性力量的就是商业戏剧。如今,《蒋公的面子》已走出国门,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7个城市巡回演出,商业化没有让《蒋公的面子》落入俗套,反倒让更多人走进剧院。

  校园话剧走向市场,既能让同学的话剧作品在考验中更完善、更专业,也有助于团队成员职业精神的养成。商业化让我们意识到,搞艺术创作不仅要天马行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对艺术负责,更要对观众负责。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采访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