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纪念父亲百年诞辰

 昵称25680222 2015-05-30

       老父亲生于1915年农历四月初七,到今年的四月初七正好一百年。父亲在世91年,一生中有34年生活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那年月,整天提心吊胆的活着。我们家人多地少,是糠菜半年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十分贫穷,老百姓仍然过的是饥寒交迫的生活。父亲是一个地道的老农民,小时候念过几天私塾,只是背过三字经、名贤集。一生奔波劳碌,苦苦挣扎,虽说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是老人家行事为人所坚守的品格,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一、父亲是个大孝子。三年困难时期,每人每天二两定量,人们饿得皮包骨,大脑袋,窝扣眼,脖子像麻杆儿,两肋赛搓板儿,经常听说有饿死人的事。那时我奶奶轮流在四个儿子屋里吃饭,我父亲是老大,他就跟几个兄弟商量,老娘一辈子不容易,不管到哪家吃饭,不能随茶就饭,都要单独给老人做净面饽饽,就这样大家都是从牙齿上刮下一点粮食,不让老人吃一点儿糠菜,回想那时候吃过的糠类,好一点儿的有蒲蓬根、榆树皮、榆树叶、白薯拐子、白薯叶,最难吃的是玉米轴、花生皮、麦苗儿等等,现在想来都不寒而栗。我奶奶却没有吃过一口糠面馍馍,这件事在整个村子里一直传为佳话。老父亲脾气很大,但是他信守顺者为孝的理念,从没和奶奶着过急,拌过嘴。解放前,家里人多地少,春冬两闲,就做些小买卖,他推着小鬼斗车到白沟撴泥娃娃走村串乡,就是人们常说的换泥娃娃。换泥娃娃可是个苦差事,每天饥饱劳碌,风里雨里苦不堪言。听妈妈说最苦的时候,三九隆冬雪花飘飘,他只穿一件破棉袄,浑身都冻透了,为防寒就在身上裹一张山羊皮。没有干粮就带几块花生饼,沿路到老乡家讨口水喝,一个冬春也淘换不了几个钱。为什么叫换泥娃娃呢,那时候经济落后,农村还是自然经济,很少有现金交易,大多都是以物易物。换泥娃娃都是用破铜烂铁,还有用头发的。老父亲把换来的头发没舍得卖给收购站,一点点积攒,几年下来就攒了两大口袋,给我奶奶擀了一块厚厚的头发毡子。

      二、父亲是一位好大哥。1948年春我爷爷意外身亡,父亲是老大,于是他就扛起了这难过的家。当时只有父亲和三叔结了婚,二叔和老叔也都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特别是二叔已经28岁,那年头实属大龄青年了,有说媒的上门,有什么要求当大哥的满应满许,只要兄弟愿意,砸锅卖铁也得把彩礼给人家凑齐,当时说媒的人很受感动,娘家人对这当大哥的也是赞不绝口。1948年秋后,两个兄弟都成了家。我老姑比我老爹小19岁,我大姐比老姑小5岁,我爷爷去世时,老姑才13岁,大哥对小妹真是疼爱有加,我妈妈就常跟我们抱怨,说我爸对老姑比自己的闺女还疼。老父亲在世时,老姑对大哥的那份敬重就跟对爹娘差不多,口里口外总对人说,大哥对我不容易。老父亲2006年农历十一月初二离世,离世前的一年多,他的三个兄弟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天都要陪哥哥坐一会儿,老哥儿几个在一起有时讨论人生,有时回忆往事,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情浓浓,乐融融,十分感人。

       三、父亲是一位正直善良、不贪便宜、乐于助人的人。解放前,四十年代初,他曾担任过村农会主席,因为他坚持正道,按政策办事,得罪了小人,一帮邪恶势力就对他进行污蔑陷害,向区里的领导告他黑状,差一点儿把命搭上,因为在日伪时期,区长就有生杀之权。后来,家里托人向政府说明真相,才算免除一场命案。当时他的一个姨兄弟的朋友是白脖,也就是土匪,听说他的遭遇,就趁机想拉他入伙,跟他说,只要你入火,就能当个小头目,给你一把盒子枪,先把陷害你的那个王八蛋崩了,老人家心想,虽说我受坏人陷害,也没有把我如之何,恶人自有恶人魔,无论如何我不可入那歪门邪道,婉言谢绝人家的好意。到后来诬陷他的那个人,恶贯满盈,落了个家破人亡,现世现报。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忍饥挨饿,特别是老弱病残更是大灾大难。东院我一个远房爷爷,平时就体弱多病,1960年正值最困难的时候,连病带饿不幸离世。他有两个儿子,都不是太灵通,所以家境特别困难,那真是锅里无米灶内无柴,再摊上发丧老人的事,干瞪眼没有折。老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就跟其他院里的哥们商量,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那时候各家都很困难,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就提出每家拿出二斤玉米面,给抬棺材的人吃一顿净面窝头。那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家家都是吃糠咽菜,说实话二斤玉米面也都很费劲,老父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的人很勉强耐着面子也都凑齐了,算是把事办了。

        上世纪九一年中秋节前,二姐从甘肃嘉峪关汇来200元钱,他老人家去牛驼邮电所取款,营业员看错了数字,递给他2000元,老人家一看不对,毫不犹豫让营业员再看一下,营业员再一看汇款单,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回到家跟家人一说,有人和他开玩笑说:“到了手的钱你怎么都不要呢?”老人家说:“那不是我的钱我怎么能要呢,不义之财不可贪,假如我拿了那钱,你说那营业员可怎么交代呀。”

       平时老人家就常跟我们讲,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要有善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老娘去世时老父亲已年近八旬,独居一院自食其力,子女们只是供应些粮食,给一些零花钱,老人家每天骑着自行车赶集上店儿,自己想吃什么买什么,很是开心。其余时间就是打理自己的小院,院子里种的果树有梨树,杏树,柿子树,石榴树,香椿树,还有一架葡萄,花的品种就更多了,有蔷薇花,月季花,迎春花,木锦花,秋后还有菊花,其中以月季花和菊花的品种较多,都不下七八种,月季花有红色、白色、粉色、紫色、绿色,菊花有狮子头、粉妆楼,懒梳妆、红绣球,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花开季节,满园飘香,姹紫嫣红,赏心悦目。更可贵的是,他老人家还把自己培育的花送给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常言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此话不差,每当老爷子把花送到别人的手上,人家那种真诚的谢意,使老人家心满意足,绽放的笑容就跟鲜花一样的美。

        老父亲是一个平常人,一生坎坷,吃大苦受大累,但是,老人家有坚守,有担当,乐助人,秉善良。只有经过严冬的人,才懂得珍惜春天的温暖,改革开放之后,老人家的生活不断改善,很是知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活到耄耋之年,最后寿终正寝,含笑九泉,实属不易。

      

 

 二零一五年农历四月初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